跳到主要內容

社會類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發文字號: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 92.06.19 簽見
發文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19 日
要  旨:
本案違規少年表示持用拾獲他人身分證入場,惟身分證上照片與違規少年
不甚近似,業者未進一步核實資料,是否違反少年福利法第 90 條及市府
「加強保護少年措施」專案之規定,非無疑問,主管機關應再予衡酌認定
承會  貴局就已為歇業處分之「○○○舞場」再行處以歇業處分乙案,本會意見如下:
一、有關歇業處分後得否再就新事實另為歇業處分之爭議,臺北市議會九十二年六月五日議
    秘服字第九二○六六一九六○○號函送李○○等陳情案會議紀錄結論略以:「本案社會
    局於九十二年五月八日根據九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之違規事實早已處以歇業之處
    分,故社會局於九十二年五月二十日根據九十二年五月八日之違規事實,再處以歇業之
    處分顯有不當。」惟貴局認為本案係屬新違規事件,該場所負責人於五月九日始接獲根
    據同年四月二十六日之違規事實開立之歇業處分書,本次違規事件於五月八日發生,為
    一新的違法事件,理應對該違規情形有所處分。
二、按歇業處分一旦生效,即有執行力,縱處分之相對人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均不停止執
    行,但原處分機關、訴願決定之機關或行政法院得依職權或聲請,而停止原處分(原決
    定)之執行,訴願法第九十三條、行政訴訟法第一一六條均有明文規定。本案依據四月
    二十六日之違規事實所為之歇業處分,已有執行力,理論上根據五月八日違規事實所為
    之歇業處分並未增加或減損前一歇業處分之效力,其實益何在?是否合理?殊值探討。
    查第二次歇業處分,尚非行政程序法第一一一條各款所列之重大瑕疵,並無裁量瑕疵、
    判斷瑕疵、涵攝瑕疵及違背證據法則等內容瑕疵,亦非行政程序法第一一四條所列待補
    正之瑕疵,難謂其為無效或得撤銷之不合法行政處分。因二次違規行為分別該當於法定
    處罰要件,核屬二個違規事件,則分別處罰,於法尚無不合。至於若前後二次處罰內容
    (歇業處分)相同,於第一次處分執行完畢(歇業)時,則第二次處分即可合併執行,
    尚不生第二次處罰違法問題(例如因涉嫌多次觸犯死刑犯罪,被法院判處二個以上死刑
    ,亦屬常見)。再者,設若未就五月八日之違規事實作出處分,一旦業者就四月二十六
    日之歇業處分因訴願等原因被撤銷,五月八日之違規事件應重新開始審究,則因新施行
    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已刪除對舞場容留少年之限制而無從處分,不啻豁免相對人第二次
    違規之事實。故第二次歇業處分仍有實益存在,且已有先例可循,難謂違法不當。
三、另按少年福利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少年不得出入酒家、酒吧、酒館(店)、舞廳(
    場)、特種咖啡茶室及其他足以妨害少年身心健康之場所。」同條第三項復規定「場所
    之負責人或從業人員應拒絕少年出入。對顧客之年齡、身分有疑者,得請其出示身分證
    明;無身分證明或不出示證明者,應拒絕其出入該場所。」本案業者表示已盡善良管理
    人注意義務嚴加查禁未滿十八歲之少年於深夜至該店消費,違規之少年亦表示係持用拾
    獲他人之身分證入場,惟身分證上之照片與違規少年不甚近似,業者未進一步核實違規
    少年身分資料,是否構成違反少年福利法第九十條第三項及本府「加強保護少年措施」
    專案之規定?非無疑問。建請貴局再予衡酌此一事實認定標準問題。
備註:說明三所載「少年福利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其法規名稱業於92年 5月28日將「
      兒童福利法」及「少年福利法」合併修正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復於 100年11月
      30日修正名稱為「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其內容亦移列為現行條文第47條
      規定:「兒童及少年不得出入酒家、特種咖啡茶室、成人用品零售店、限制級電子遊
      戲場及其他涉及賭博、色情、暴力等經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危害其身心健康之場所。父
      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出入前項場所。第一
      項場所之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應拒絕兒童及少年進入。
      第一項之場所應距離幼兒園、國民中小學、高中、職校二百公尺以上,並檢附證明文
      件,經商業登記主管機關登記後,始得營業。」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