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2.11.21 法律字第10203512330號書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2 年 11 月 21 日
要 旨:
行政罰法第 26、45 條規定參照,免刑、緩刑裁判確定,得依違反行政法 上義務規定裁處規定,限於違規行為發生於第 26 條修正施行後,始有適 用,如違規行為於修正施行前,而於修正施行後方受免刑或緩刑裁判確定 ,除有該條第 1 項但書所定情形外,自不得再就其違規行為裁處行政罰
主 旨:有關行政罰法 100 年 11 月 23 日修正前,對受緩刑宣告者,是否逕依 所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處分疑義乙案,復如說明二、三。請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貴署 102 年 8 月 23 日健保查字第 1020044122 號函。 二、按 100 年 11 月 23 日修正公布後之行政罰法(以下稱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 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依刑事法律處罰之。但其行為應處以其他種類 行政罰或得沒入之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第 1 項)前項行為如經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確定或為無罪、免訴、不 受理、不付審理、不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者,得依違 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之。(第 2 項)」其中第 2 項規定,除 將實務上迭有爭議之「緩起訴處分」予以明文外,並增列原非條文所 規範之「不付保護處分、免刑、緩刑」等實質上未受刑事法律處罰之 情形(本條立法理由參照)。 三、另為解決新舊法適用問題,本法第 45 條第 3 項及第 4 項分別針 對「緩起訴處分」與「免刑、緩刑」之情形,設有過渡性規定:「本 法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8 日修正之第 26 條第 3 項至第 5 項規定,於修正施行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 經緩起訴處分確定,應受行政罰之處罰而未經裁處者,亦適用之…。 (第 3 項)本法中華民國 100 年 11 月 8 日修正施行前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於修正施行後受免刑或緩刑之 裁判確定者,不適用修正後之第 26 條第 2 項至第 5 項、第 27 條第 3 項及第 32 條第 2 項之規定。(第 4 項)」是前揭本法 第 26 條第 2 項有關免刑、緩刑之裁判確定,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 務規定裁處之規定,限於違規行為發生於修正施行後,始有適用;倘 違規行為於修正施行前,而於修正施行後方受免刑或緩刑之裁判確定 者,除有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但書所定情形外,自不得再就其違規 行為裁處行政罰。 正 本: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副 本:本部資訊處(第 1 類)、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