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8.07.17 法律字第1080351031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8 年 07 月 17 日
要 旨:
民法第 1063 條規定參照,受婚生推定之子女在未有否認權人依該條第 2 項提起「否認之訴」並獲勝訴判決以前,無論何人皆不得為反對主張,亦 不得以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推翻法律上婚生性;另行政程序法對於 行政機關依職權或依申請作成行政決定前之調查證據、認定事實,係採職 權調查主義,行政機關對於應依職權調查之事實,負有概括調查義務,且 應依各種合法取得證據資料認定事實、作成行政決定
主 旨:有關張○○先生提憑確認親子關係存在之民事裁定、裁定確定證明書及駁 回其請求死後認領事件之民事判決,申請補填已死亡生父田○○先生之姓 名(認領登記)之適用疑義一案,本部意見如說明二至四,請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貴部 108 年 3 月 29 日台內戶字第 1080110503 號函。 二、按民法第 1063 條規定:「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 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第 1 項)。前項推定,夫妻之一方或子女 能證明子女非為婚生子女者,得提起否認之訴(第 2 項)。前項否 認之訴,夫妻之一方自知悉該子女非為婚生子女,或子女自知悉其非 為婚生子女之時起 2 年內為之。但子女於未成年時知悉者,仍得於 成年後 2 年內為之(第 3 項)。」故受婚生推定之子女在未有否 認權人依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提起「否認之訴」並獲勝訴判決以 前,無論何人皆不得為反對之主張(最高法院 23 年上字第 3473 號 民事判例及 75 年台上字第 2071 號民事判例意旨參照),亦不得以 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推翻法律上之婚生性,合先敘明(本部 107 年 10 月 17 日法律字第 10703515430 號函、104 年 11 月 19 日法律字第 10403514800 號函、90 年 2 月 9 日法律決字 第 002691 號函參照)。 三、次按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規定:「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 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第 40 條 規定:「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要求當事人或第三 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又同法第 43 條規定:「行政機 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果 ,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決定及理由告知當事人 。」該法對於行政機關依職權或依申請作成行政決定前之調查證據、 認定事實,係採職權調查主義,故行政機關對於應依職權調查之事實 ,負有概括調查義務,且應依各種合法取得之證據資料認定事實、作 成行政決定。依本件來函所述及附件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7 年度家 調裁字第 47 號民事裁定資料所示,本件當事人張○○,前於 18 年 間出生並已受婚生推定為其父宋○○及母宋張○○之「婚生子女」, 來函所附裁判為張○○請求確認與田○○親子關係存在之裁定及請求 死後認領之判決,並非請求婚生子女否認之訴之判決,惟查上開請求 確認親子關係存在裁定理由二有關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張○○曾提 起否認推定生父事件,並經法院判決確認張○○非其母宋張○○自宋 ○○受胎所生之婚生子一節,如經戶政機關據以認定當事人張○○前 已依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提起「否認之訴」並獲勝訴判決,自得 據以刪除原登記其受婚生推定之父宋○○。至於本件當事人所提憑請 求確認親子關係存在之裁定及請求死後認領之判決,得否據以認定填 補生父姓名,因涉及戶政登記之個案事實調查及認定事項,仍請貴部 依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及第 40 條規定,本於職權卓處。 四、另貴部來函說明三、五所提本部 90 年 2 月 9 日法律決字第 002 691 號函,係就已受婚生推定之子女申辦認領登記案件,與來函說明 四、五所提本部 97 年 3 月 12 日法律決字第 0970005738 號函、 108 年 1 月 4 日法律字第 10803500090 號函,分別涉及民眾申 請補填養父母姓名、非婚生子女申辦認領登記等案件不同,尚難逕為 比附援引,併予敘明。 正 本:內政部 副 本:本部資訊處(第 1 類)、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