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9.06.24 法制字第1090250929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9 年 06 月 24 日
要  旨:
法務部就有關「嘉義市電子煙危害防制自治條例」草案乙案之意見
主    旨:有關「嘉義市電子煙危害防制自治條例」草案乙案,本部意見如說明二,
          請查照。
說    明:一、復貴部 109  年 6  月 5  日衛授國字第 1099904138 號函。
          二、本部意見如下:
          (一)草案第 4  條:本條規定「除依法取得藥品許可證或醫療器材許可
                證者,適用各該法律之規定外,『任何人』不得製造、輸入、販賣
                、展示、廣告電子煙或與電子煙相關之器物」,以下問題建請釐清
                :
                1.依藥事法第 14 條至 16 條、第 27 條第 1  項規定,藥商分為
                  藥品或醫療器材之販賣業者及製造業者,且均應申請直轄市或縣
                  (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並領得許可執照後始能營業;另依
                  同法第 39 條第 1  項、第 40 條第 1  項、第 49 條規定,製
                  造、輸入藥品及醫療器材應申請中央主管機關查驗登記,經核發
                  藥品許可證或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且藥商不得
                  買賣「無藥商許可執照者」之藥品或醫療器材。故藥品許可證及
                  醫療器材許可證係針對藥品及醫療器材之「物」之管制措施,藥
                  商許可執照則係針對藥商之「人」之管制措施。則本條規定究係
                  指「電子煙或與電子煙相關之器物」如已依藥事法相關規定經查
                  驗登記取得藥品許可證或醫療器材許可證,「任何人」均得自由
                  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廣告?亦或其仍受藥事法有關製造、
                  輸入藥品及醫療器材之主體限制,僅「藥商」始能製造、輸入、
                  販賣之?似有未明,建請釐清。另依藥事法第 6  條及第 13 條
                  規定,藥品及醫療器材主要之用途為診斷、治療、減輕或預防人
                  類疾病,惟參酌本草案總說明,電子煙含有多種有害物質、易誘
                  發肺部疾病、相關器具有爆炸風險,高度危害使用者及周遭人員
                  健康,其性質與功能與藥品及醫療器材似不相符,是否於本草案
                  總說明或本條說明欄敘明電子煙或與電子煙相關之器物於何種情
                  形得做藥品或醫療器材使用,建請考量。
                2.本條規定如係指電子煙或與電子煙相關之器物經取得藥品許可證
                  或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即可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廣告,則
                  其所定「任何人不得……」之用語恐致生誤解,是否修正為「電
                  子煙或與電子煙相關之器物,不得……『。但經依法取得藥品許
                  可證或醫療器材許可證者,不在此限』」,建請考量。另如有意
                  限制為製造、輸入等行為主體之資格條件,建請併予明定之。
          (二)草案第 7  條、第 8  條:草案第 7  條第 2  項及第 8  條第 2
                項規定「前項所定場所,應依菸害防制法規定,於所有入口設置明
                顯禁菸標示」,然查草案第 2  條第 1  款規定,「電子煙」係指
                供人以類似吸食菸品之方式使用之電子裝置,與菸害防制法第 2
                條第 1  款所定之「菸品」不同,則依菸害防制法規定設置之禁菸
                標示,其所禁止者應為菸害防制法所稱之「菸品」,而不包括本草
                案所定之「電子煙」,是草案第 7  條第 2  項及第 8  條第 2
                項規定建請修正。
          (三)草案第 10 條至第 13 條:
                1.按以法律限制人民權利,其構成要件應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使
                  受規範者可能預見其行為之法律效果,以確保法律預先告知之功
                  能,並使執法之準據明確,以保障規範目的之實現(司法院釋字
                  第 636  號解釋理由書參照)。草案第 10 條及第 12 條僅概括
                  規定「違反第○條(第○項)規定」之處罰,未具體明定違反各
                  該條文之行為態樣,處罰之構成要件尚不明確,建請釐清定明,
                  俾符合處罰明確性原則。
                2.草案第 12 條所定之違反「第 8  條」,係指違反第 8  條第 1
                  項規定,抑或尚包括違反同條第 2  項規定?建請釐清定明。
                3.「準用」係指就某事項所定之規定,於性質不相牴觸之範圍內,
                  適用於其他事項之謂。換言之,準用非完全適用所援引之法規,
                  僅在性質容許之範圍內類推適用。基於處罰法定原則係民主法治
                  國家基本原則之一(行政罰法第 4  條參照),且處罰規定應予
                  明確(行政程序法第 5  條參照),故為符合明確性原則,罰則
                  規定不宜以「準用」之立法方式為規範。草案第 13 條規定「加
                  熱式菸品之管制及處罰準用本自治條例『有關規定』」,其所定
                  「有關規定」,究何所指?似有未明。又其準用處罰規定,不符
                  明確性原則,建請併予釐清定明。
正    本:衛生福利部
副    本:本部法制司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