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12.03.29 法律字第11203503810號書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12 年 03 月 29 日
要 旨:
有關納稅義務人積欠稅款,經稅捐稽徵機關移送行政執署後,雙方達成協 議以分期繳納積欠之稅款及罰鍰相關疑義之說明
主 旨:有關貴服務中心函詢納稅義務人積欠稅款,經稅捐稽徵機關移送本部行政 執署後,雙方達成協議以分期繳納積欠之稅款及罰鍰相關疑義乙案,復如 說明二、三,請查照。 說 明:一、復貴服務中心 112 年 3 月 21 日龜字第 20230321001 號函。 二、按「義務人依其經濟狀況或因天災、事變致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無法 一次完納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者,行政執行處於徵得移送機關同意後 ,得酌情核准其分期繳納。經核准分期繳納,而未依限繳納者,行政 執行處得廢止之(依行政院 100 年 12 月 16 日院臺規字第 10001 09431 號公告,行政執行法及同法施行細則規定所列屬「行政執行處 」之權責事項,自 101 年 1 月 1 日起改由「行政執行分署」管 轄)。」「義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各分署(以 下簡稱分署)得依職權或依義務人之申請,於徵得移送機關同意後, 酌情核准分期繳納執行金額:…」「義務人申請分期繳納,對分署駁 回其申請或所核准之期數不服者,得依行政執行法第 9 條聲明異議 。」分別為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 27 條、行政執行事件核准分期繳 納執行金額實施要點第 2 點第 1 項及同要點第 7 點所明定。準 此,義務人就其所滯納之稅款,經執行分署依前揭規定核准分期繳納 執行金額者,係由執行分署以「行政處分」為之(最高行政法院 110 年度上字第 286 號判決參照)。又「移送機關就分期筆錄所為之簽 署,是分署核准分期繳納所必備之法定要件,移送機關無須另與義務 人為其他合意之意思表示(本部 104 年 3 月 20 日法律字第 104 03503350 號函參照)」。據此,移送機關對於義務人向執行分署申 請分期繳納,固具有表示同意與否之陳述意見權,然分期繳納應否核 准,則屬執行分署之權限。 三、另行政罰法上所謂「一行為不二罰」(或稱「一事不二罰」),係指 同一行為人同一事實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或觸犯刑事法律, 不得重複處罰而言(行政罰法第 24 條、第 26 條規定及本部 105 年 9 月 7 日法律字第 10503513800 號函參照)。又行政罰法所 稱「其他種類行政罰」,僅限於該法第 2 條各款所定「裁罰性之不 利處分」,並以「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而應受「裁罰性」之「不利 處分」為要件,而依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規定所為限制納稅義務人之 財產不得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限制其減資或註銷登記及限制出境之 處分,均屬保全措施,非屬「裁罰性之不利處分」,無行政罰法規定 之適用(行政罰法第 2 條立法理由參照)。是義務人經裁罰罰鍰後 ,如再受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之保全處分,亦不生違反行政罰法「一 事不二罰」之問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9 年度訴更一字第 63 號 判決參照)。至執行分署准予義務人分期繳納後,移送之稅捐稽徵機 關可否再以其增資並購置土地房屋等資產為由,逕行函請地政機關針 對新購置之財產為禁止處分之登記等情,因涉及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 等相關規定之解釋適用,應由該機關說明釐清之。 正 本:立法委員鄭運鵬龜山服務中心 副 本:立法委員鄭運鵬國會辦公室、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本部綜合規劃司、本部 資訊處(第 1 類)、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