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內政部 95.02.23 台內民字第0950033758號函
中央法規
  • 第 33 條
    直轄市議會議員、縣 (市) 議會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會代表分別由 直轄市民、縣 (市) 民、鄉 (鎮、市) 民依法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 連任。 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應參酌各該直轄 市、縣 (市) 、鄉 (鎮、市) 財政、區域狀況,並依下列規定,於各該直 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組織準則定之: 一、直轄市議會議員總額,直轄市人口在一百五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 四十四人;最多不得超過五十二人。 二、縣 (市) 議會議員總額,縣 (市) 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 一人;人口在二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九人;人口在四十萬人以 下者,不得超過三十三人;人口在八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四十三 人;人口在一百六十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五十七人;最多不得超過 六十五人。 三、鄉 (鎮、市) 民代表會代表總額,鄉 (鎮、市) 人口在一千人以下者 ,不得超過五人;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七人;人口在五萬 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一人;人口在十五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九 人;最多不得超過三十一人。 直轄市有原住民人口在四千人以上者,於前項總額內應有原住民選出之直 轄市議員。縣 (市) 、鄉 (鎮、市) 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 者,於前項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 代表名額。有山地鄉者,應有山地原住民選出之縣議員名額。 各選舉區選出之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達 四人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一人;超過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直轄市選出之原住民名額在四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縣 (市) 選 出之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名額在四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鄉 (鎮、市) 選出之平地原住民名額在四人以上者,應有婦女當選名額。 依第一項選出之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應於 上屆任期屆滿之日宣誓就職。該宣誓就職典禮分別由行政院、內政部、縣 政府召集,並由議員、代表當選人互推一人主持之。其推選會議由曾任議 員、代表之資深者主持之。年資相同者,由年長者主持之。
  • 第 55 條
    直轄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該市,綜理市政,由市民依法選舉之, 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二人,襄助市長處理市政,職務均 比照簡任第十四職等,由市長任命,並報請行政院備查。 直轄市政府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其所屬一級機 關首長除主計、人事、警察及政風首長,依專屬人事管理法律任免外,其 餘職務均比照簡任第十三職等,由市長任免之。 副市長及職務比照簡任第十三職等之機關首長,於市長卸任、辭職、去職 或死亡時,隨同離職。 依第一項選出之市長,應於上屆任期屆滿之日宣誓就職。
  • 第 56 條
    縣 (市) 政府置縣 (市) 長一人,對外代表該縣 (市) ,綜理縣 (市) 政 ,縣長並指導監督所轄鄉 (鎮、市) 自治。縣 (市) 長均由縣 (市) 民依 法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縣 (市) 長一人,襄助縣 ( 市) 長處理縣 (市) 政,職務比照簡任第十三職等;人口在一百二十五萬 人以上之縣 (市) ,得增置副縣 (市) 長一人,均由縣 (市) 長任命,並 報請內政部備查。 縣 (市) 政府置主任秘書一人,由縣 (市) 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其 一級單位主管及所屬一級機關首長,除主計、人事、警察、稅捐及政風之 主管或首長,依專屬人事管理法律任免,其總數二分之一,得由縣 (市) 長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其餘均由縣 (市) 長依法任免之。 副縣 (市) 長及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之一級單位主管,於縣 (市) 長卸任 、辭職、去職或死亡時,隨同離職。 依第一項選出之縣 (市) 長,應於上屆任期屆滿之日宣誓就職。
  • 第 57 條
    鄉 (鎮、市) 公所置鄉 (鎮、市) 長一人,對外代表該鄉 (鎮、市) ,綜 理鄉 (鎮、市) 政,由鄉 (鎮、市) 民依法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 任一次;其中人口在三十萬人以上之縣轄市,得置副市長一人,襄助市長 處理市政,以機要人員方式進用,或以簡任第十職等任用,以機要人員方 式進用之副市長,於市長卸任、辭職、去職或死亡時,隨同離職。 山地鄉鄉長以山地原住民為限。 鄉 (鎮、市) 公所除主計、人事、政風之主管,依專屬人事管理法律任免 外,其餘一級單位主管均由鄉 (鎮、市) 長依法任免之。 依第一項選出之鄉 (鎮、市) 長,應於上屆任期屆滿之日宣誓就職。
  • 第 78 條
    直轄市長、縣 (市) 長、鄉 (鎮、市) 長、村 (里) 長,有下列情事之一 者,分別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鄉 (鎮、市、區) 公所停止其職務 ,不適用公務員懲戒法第三條之規定: 一、涉嫌犯內亂、外患、貪污治罪條例或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第一 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但涉嫌貪污治罪條例上之圖利罪者,須 經第二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 二、涉嫌犯前款以外,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 期徒刑之罪,經第一審判處有罪者。 三、依刑事訴訟程序被羈押或通緝者。 四、依檢肅流氓條例規定被留置者。 依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停止職務之人員,如經改判無罪時,或依前項第三 款或第四款停止職務之人員,經撤銷通緝或釋放時,於其任期屆滿前,得 准其先行復職。 依第一項規定予以停止其職務之人員,經依法參選,再度當選原公職並就 職者,不再適用該項之規定。 依第一項規定予以停止其職務之人員,經刑事判決確定,非第七十九條應 予解除職務者,於其任期屆滿前,均應准其復職。 直轄市長、縣 (市) 長、鄉 (鎮、市) 長,於本法公布施行前,非因第一 項原因被停職者,於其任期屆滿前,應即准其復職。
  • 第 79 條
    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 (市) 議員、縣 (市) 長、鄉 (鎮、市) 民代 表、鄉 (鎮、市) 長及村 (里) 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轄市議員、直轄 市長由行政院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縣 (市) 議員、縣 (市) 長由內政 部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鄉 (鎮、市) 民代表、鄉 (鎮、市) 長由縣政 府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並通知各該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 鎮、市) 民代表會;村 (里) 長由鄉 (鎮、市、區) 公所解除其職務。應 補選者,並依法補選: 一、經法院判決當選無效確定,或經法院判決選舉無效確定,致影響其當 選資格者。 二、犯內亂、外患或貪污罪,經判刑確定者。 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 四、犯前二款以外之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而未受緩刑之宣 告或未執行易科罰金者。 五、受保安處分或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者。但因緩刑而付保護管束者,不 在此限。 六、戶籍遷出各該行政區域四個月以上者。 七、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八、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九、有本法所定應予解除職權或職務之情事者。 十、依其他法律應予解除職權或職務者。 有下列情事之一,其原職任期未滿,且尚未經選舉機關公告補選時,解除 職權或職務之處分均應予撤銷: 一、因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經再審或非常上訴判 決無罪確定者。 二、因前項第五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保安處分經依法撤銷,感訓處 分經重新審理為不付感訓處分之裁定確定者。 三、因前項第八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經提起撤銷禁治產宣告之訴, 為法院判決撤銷宣告禁治產確定者。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