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 103.05.28 法律字第10303505940號函
中央法規
- 行政程序法(民國 102 年 05 月 22 日)
-
第 3 條行政機關為行政行為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依本法規定為之。 下列機關之行政行為,不適用本法之程序規定: 一、各級民意機關。 二、司法機關。 三、監察機關。 下列事項,不適用本法之程序規定: 一、有關外交行為、軍事行為或國家安全保障事項之行為。 二、外國人出、入境、難民認定及國籍變更之行為。 三、刑事案件犯罪偵查程序。 四、犯罪矯正機關或其他收容處所為達成收容目的所為之行為。 五、有關私權爭執之行政裁決程序。 六、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為達成教育目的之內部程序。 七、對公務員所為之人事行政行為。 八、考試院有關考選命題及評分之行為。
-
第 26 條代理權不因本人死亡或其行政程序行為能力喪失而消滅。法定代理有變更 或行政機關經裁併或變更者,亦同。
-
第 114 條違反程序或方式規定之行政處分,除依第一百十一條規定而無效者外,因 下列情形而補正︰ 一、須經申請始得作成之行政處分,當事人已於事後提出者。 二、必須記明之理由已於事後記明者。 三、應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已於事後給予者。 四、應參與行政處分作成之委員會已於事後作成決議者。 五、應參與行政處分作成之其他機關已於事後參與者。 前項第二款至第五款之補正行為,僅得於訴願程序終結前為之;得不經訴 願程序者,僅得於向行政法院起訴前為之。 當事人因補正行為致未能於法定期間內聲明不服者,其期間之遲誤視為不 應歸責於該當事人之事由,其回復原狀期間自該瑕疵補正時起算。
- 直轄市縣(市)不動產糾紛調處委員會設置及調處辦法(民國 97 年 08 月 11 日)
-
第 16 條申請調處案件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以書面敘 明理由駁回之: 一、非屬第二條之不動產糾紛事件。 二、調處事件不屬受理機關管轄。 三、曾依本辦法申請調處並作成調處結果。 四、已訴請法院審理或調處標的為確定判決、調解或和解之效力所及。 五、土地登記簿住址空白或不全,致權屬無法查明。 六、登記名義人死亡,其繼承人有無不明致無法通知。 七、申請人未於前條規定期限內補正或未依補正事項完全補正。 八、其他依法律規定不得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