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營建署 110.06.02 內授營環字第1100808869號函
中央法規
- 行政程序法(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
第 36 條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對當事人有利及不 利事項一律注意。
-
第 37 條當事人於行政程序中,除得自行提出證據外,亦得向行政機關申請調查事 實及證據。但行政機關認為無調查之必要者,得不為調查,並於第四十三 條之理由中敘明之。
-
第 38 條行政機關調查事實及證據,必要時得據實製作書面紀錄。
-
第 39 條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以書面通知相關之人陳述意見。 通知書中應記載詢問目的、時間、地點、得否委託他人到場及不到場所生 之效果。
-
第 40 條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 文書、資料或物品。
-
第 41 條行政機關得選定適當之人為鑑定。 以書面為鑑定者,必要時,得通知鑑定人到場說明。
-
第 42 條行政機關為瞭解事實真相,得實施勘驗。 勘驗時應通知當事人到場。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
第 43 條行政機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 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決定及理由告知當事人。
- 下水道法(民國 107 年 05 月 23 日)
-
第 19 條下水道機構,應於下水道開始使用前,將排水區域、開始使用日期、接用 程序及下水道管理規章公告週知。 下水道排水區域內之下水,除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准者外,應依公告規定排 洩於下水道之內。
-
第 32 條下水道用戶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不依規定期限將下水排洩於下水道者。 二、違反第二十二條規定,未經檢驗合格而聯接使用,或經檢驗不合格而 不依限期改善者。 三、拒絕下水道機構依第二十四條規定之檢查或檢驗者。 四、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未能於限期內改善者。 工廠、礦場或經水污染防治法之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經依前項第四 款規定處罰三次而仍未能改善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通知停止 使用或報請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予以停業處分。
- 下水道法施行細則(民國 96 年 06 月 05 日)
-
第 17 條下水道可使用之地區,其用戶應於依本法第十九條第一項所定公告開始使 用之日起六個月內與下水道完成聯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