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貴國會辦公室所詢遺體處分之法律爭議乙案 發文機關:法務部
    發文字號:法務部 106.03.02. 法律字第10603502990號
    發文日期:民國106年3月2日
    主旨:有關貴國會辦公室所詢遺體處分之法律爭議乙案,復如說明二至五,請查照參考。 說明: 一、復貴國會辦公室 106年 1月23日致本部傳真函。 二、按遺體之法律性質及權屬,學者間尚未有一致見解,有認為遺體不適用於物權法,亦 不能產生所有權,而屬於「人格者之殘餘者」,故殯葬決定權不僅屬於繼承人,除死 者另有意思表示外,其他親屬亦有參與決定之權利(黃立,民法總則,83年10月初版 ,頁 203參照);有認為遺體為物,構成遺產,屬於繼承人公同共有(王澤鑑,民法 總則,97年10月修訂版,頁 235參照);有認為自遺體之實體性推論,應認其為物, 但因遺體具有「殘餘人格」之性質,不能適用有關財產性質的規定,故繼承人並非財 產法上的所有權人(施啟揚,民法總則,96年 6月第 7版,頁 225參照);亦有認為 被繼承人遺體因曾有人格,故與通常所謂之「物」有異,並非繼承財產,而繼承人則 有埋葬遺體之權利義務,即對遺體有處分權(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繼承新 論, 103年 3月修訂 9版,頁 112參照)。然無論遺體之性質及權屬為何,其於法律 上具有特別地位而有別於一般之物,除遺體之埋葬、管理、祭祀及供養等目的外,不 得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且首重死者生前之意願,此由殯葬管理條例第61條、人體 器官移植條例第 6條第 1項、第 8條之 1第 2項及人體研究法第13條規定即可明稽。 三、關於遺體之喪(殯)葬事宜,殯葬管理條例第61條規定:「成年人且有行為能力者, 得於生前就其死亡後之殯葬事宜,預立遺囑或以填具意願書之形式表示之。死者生前 曾為前項之遺囑或意願書者,其家屬或承辦其殯葬事宜者應予尊重。」惟於死者生前 曾否為遺囑或意願書不明,而家屬就遺體之安葬方式意見不同之情形,究應如何處理 ,則未見明文,在學說理論亦未有定論。為此,司法實務有判決認為,遺體屬於繼承 人公同共有之遺產,應依公同共有物之管理,即以公同共有人過半數及潛在應有部分 合計過半數之同意為之(臺灣高等法院 104年度家上字第64號判決參照)。惟遺體之 火葬究屬管理行為或處分行為,似有疑義。另有判決認為,死者遺願難以探查,遺體 安葬處所仍應以繼承人協議決定為之,而非以被繼承人遺願定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2年度訴字第 186號判決參照)。此見解是否合於殯葬管理條例尊重死者遺願之立 法意旨,洵值再酌。 四、次按「本條例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主 管機關之權責劃分如下:…二、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一)直轄市、縣(市 )立殯葬設施之設置、經營及管理。…(十)殯葬自治法規之擬(制)定…。」分別 為殯葬管理條例第 3條第 1項及第 2項所明定。是直轄市政府就市立殯葬設施之經營 及管理,自有擬(制)定自治法規之權責。復依「臺北市市立殯葬設施使用管理辦法 」之規定觀之,該辦法旨在規範使用人及殯葬設施間之使(利)用關係,尚不涉及遺 體之私權判斷(同辦法第 7條規定參照),且主管機關依該辦法第 5條規定,就使用 殯葬設施之申請人資格條件之判斷,亦與前開學說實務見解及民法相關規定無涉。另 貪污治罪條例第 6條圖利罪之構成要件為:1.公務員;2.主管或監督之事務直接或間 接圖利;3.對於非主管或監督之事務,利用職權機會或身分圖利;4.須有圖利之意圖 ;5.須明知違背法令。其所謂「明知」,係指直接故意;其所謂「法令」包含法律、 法規命令、職權命令、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及其他對不特定多數人對外發 生法律效果的規定;又裁量權逾越法令授權範圍亦屬違背法令;6.須有圖利的行為; 7.須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之利益;8.因而獲得利益者(結果犯)。至個案是否符合 上開圖利罪之構成要件,涉及證據調查及事實認定,應由承辦具體個案之檢察官及法 官,依其法律之確信適用法律而為個案認定。 五、承如前述,鑑於遺體之性質及權屬,於法律上具有特別地位亦有別於一般之物,關於 遺體之喪(殯)葬事宜,殯葬管理條例第61條雖已定有原則性規定,倘為落實立法意 旨,並避免相關爭議,是否於該條例增修相關規定,本部尊重法律主管機關及立法機 關之權責。正本:立法委員張○○國會辦公室 副本:本部檢察司、本部綜合規劃司(國會聯絡組)、本部資訊處(第 1類)、本部法律事 務司( 4份)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