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4 條下列土地權利之取得、設定、移轉、喪失或變更,應辦理登記: 一、所有權。 二、地上權。 三、永佃權。 四、地役權。 五、典權。 六、抵押權。 七、耕作權。 八、依習慣形成之物權。 土地權利名稱與前項第一款至第七款名稱不符,而其性質與其中之一種相 同或相類者,經中央地政機關審定為前項第一款至第七款中之某種權利, 得以該權利辦理登記,並添註其原有名稱。
- 第 24-1 條申請提供土地登記及地價資料,其資料分類、內容及申請人資格如下: 一、第一類:顯示登記名義人全部登記資料;應由登記名義人、代理人或 其他依法令得申請者提出申請。 二、第二類:隱匿登記名義人之統一編號、出生日期及其他依法令規定需 隱匿之資料;任何人均得申請。
- 第 27 條下列登記由權利人或登記名義人單獨申請之: 一、土地總登記。 二、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三、因繼承取得土地權利之登記。 四、因法院、行政執行處或公正第三人拍定、法院判決確定之登記。 五、標示變更登記。 六、更名或住址變更登記。 七、消滅登記。 八、預告登記或塗銷登記。 九、法定地上權登記。 十、依土地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回復所有權之登記。 十一、依土地法第十七條第二項、第三項、第二十條第三項或第七十三條 之一標售取得土地之登記。 十二、依土地法第六十九條規定更正之登記。 十三、依土地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取得耕作權或所有權之登記。 十四、依民法第五百十三條第三項規定抵押權之登記。 十五、依民法第七百六十九條、第七百七十條或第七百七十二條規定因時 效完成之登記。 十六、依民法第八百二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抵押權之登記。 十七、依民法第八百七十條之一規定抵押權人拋棄其抵押權次序之登記。 十八、依民法第九百零六條之一第二項規定抵押權之登記。 十九、依民法第九百二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九百二十四條但書規定典權人取 得典物所有權之登記。 二十、依民法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條規定應屬國庫之登記。 二十一、依直轄市縣(市)不動產糾紛調處委員會設置及調處辦法作成調 處結果之登記。 二十二、法人合併之登記。 二十三、其他依法律得單獨申請登記者。
- 第 28 條下列各款應由登記機關逕為登記: 一、建物基地號因重測、重劃或依法逕為分割或合併之標示變更登記。 二、依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之國有登記。 三、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之塗銷登記。 四、依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之住址變更登記。 五、其他依法律得逕為登記者。 登記機關逕為登記完畢後,應將登記結果通知登記名義人。但登記機關依 登記名義人之申請登記資料而逕為併案辦理,及因政府機關辦理行政區域 調整、門牌整編而逕為辦理之住址變更登記,不在此限。
- 第 39 條父母處分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土地權利,申請登記時,應於登記申請書適當 欄記明確為其利益處分並簽名。 未成年人或受監護宣告之人,其監護人代理受監護人或受監護宣告之人購 置或處分土地權利,應檢附法院許可之證明文件。 繼承權之拋棄經法院准予備查者,免依前二項規定辦理。
- 第 40 條申請登記時,登記義務人應親自到場,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當場於申請 書或登記原因證明文件內簽名,並由登記機關指定人員核符後同時簽證。 前項登記義務人未領有國民身分證者,應提出下列身分證明文件: 一、外國人應提出護照或中華民國居留證。 二、旅外僑民應提出經僑務委員會核發之華僑身分證明書及其他附具照片 之身分證明文件。 三、大陸地區人民應提出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 證之身分證明文件。 四、香港、澳門居民應提出護照或香港、澳門永久居留資格證明文件。 五、歸化或回復中華民國國籍者,應提出主管機關核發之歸化或回復國籍 許可證明文件。
- 第 66 條土地權利如係共有者,應按各共有人分別發給權利書狀,並於書狀內記明 其權利範圍。 共有人取得他共有人之應有部分者,於申請登記時,應檢附原權利書狀, 登記機關應就其權利應有部分之總額,發給權利書狀。 同一所有權人於同一區分所有建物有數專有部分時,其應分擔之基地權利 應有部分,得依申請人之申請分別發給權利書狀。
- 第 70 條政府因實施土地重劃、區段徵收及依其他法律規定,公告禁止所有權移轉 、變更、分割及設定負擔之土地,登記機關應於禁止期間內,停止受理該 地區有關登記案件之申請。但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判決確定或 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而申請登記者,不在此限 。
- 第 79 條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應提出使用執照或依法得免發使用執照之證 件及建物測量成果圖。有下列情形者,並應附其他相關文件: 一、區分所有建物申請登記時,應檢具全體起造人就專有部分所屬各共有 部分及基地權利應有部分之分配文件。 二、區分所有建物之專有部分,依使用執照無法認定申請人之權利範圍及 位置者,應檢具全體起造人之分配文件。 三、區分所有建物之地下層或屋頂突出物,依主管建築機關備查之圖說標 示為專有部分且未編釘門牌者,申請登記時,應檢具戶政機關核發之 所在地址證明。 四、申請人非起造人時,應檢具移轉契約書或其他證明文件。 前項第三款之圖說未標示專有部分者,應另檢附區分所有權人依法約定為 專有部分之文件。 實施建築管理前建造之建物,無使用執照者,應提出主管建築機關或鄉( 鎮、市、區)公所之證明文件或實施建築管理前有關該建物之下列文件之 一: 一、曾於該建物設籍之戶籍謄本。 二、門牌編釘證明。 三、繳納房屋稅憑證或稅籍證明。 四、繳納水費憑證。 五、繳納電費憑證。 六、未實施建築管理地區建物完工證明書。 七、地形圖、都市計畫現況圖、都市計畫禁建圖、航照圖或政府機關測繪 地圖。 八、其他足資證明之文件。 前項文件內已記載面積者,依其所載認定。未記載面積者,由登記機關會 同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建築、農業、稅務及鄉(鎮、市、區)公所 等單位,組成專案小組並參考航照圖等有關資料實地會勘作成紀錄以為合 法建物面積之認定證明。 第三項之建物與基地非屬同一人所有者,並另附使用基地之證明文件。
- 第 80 條區分所有建物,區分所有權人得就其專有部分及所屬共有部分之權利,單 獨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 第 81 條區分所有建物所屬共有部分,除法規另有規定外,依區分所有權人按其設 置目的及使用性質之約定情形,分別合併,另編建號,單獨登記為各相關 區分所有權人共有。 區分所有建物共有部分之登記僅建立標示部及加附區分所有建物共有部分 附表,其建號、總面積及權利範圍,應於各專有部分之建物所有權狀中記 明之,不另發給所有權狀。
- 第 82 條(刪除)
- 第 83 條區分所有權人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時,除依第七十九條規定,提出 相關文件外,並應於申請書適當欄記明基地權利種類及範圍。 登記機關受理前項登記時,應於建物登記簿標示部適當欄記明基地權利種 類及範圍。
- 第 89 條申請建物基地分割或合併登記,涉及基地號變更者,應同時申請基地號變 更登記。建物與基地所有權人不同時,得由基地所有權人代為申請或由登 記機關查明後逕為辦理變更登記。 前項登記,除建物所有權人申請登記者外,登記機關於登記完畢後,應通 知建物所有權人換發或加註建物所有權狀。
- 第 94 條區分所有建物之共有部分不得分割;除法令另有規定外,應隨同各相關專 有部分移轉、設定或為限制登記。
- 第 96 條區分所有建物,數人共有一專有部分,部分共有人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 一規定就該專有部分連同其基地權利之應有部分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 時,其基地共有人,指該專有部分之全體共有人;其基地權利之應有部分 ,指該專有部分之全體共有人所持有之基地權利應有部分。
- 第 97 條申請土地權利移轉登記時,依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八條之五第三項、第五 項、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農地重劃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第三款 或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之優先購買權人已放棄優先購買權者, 應附具出賣人之切結書,或於登記申請書適當欄記明優先購買權人確已放 棄其優先購買權,如有不實,出賣人願負法律責任字樣。 依民法第四百二十五條之一、第四百二十六條之二、土地法第一百零四條 、第一百零七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五條或農地重劃條例第五條第 一款規定,優先購買權人放棄或視為放棄其優先購買權者,申請人應檢附 優先購買權人放棄優先購買權之證明文件;或出賣人已通知優先購買權人 之證件並切結優先購買權人接到出賣通知後逾期不表示優先購買,如有不 實,願負法律責任字樣。 依前二項規定申請之登記,於登記完畢前,優先購買權人以書面提出異議 並能證明確於期限內表示願以同樣條件優先購買或出賣人未依通知或公告 之條件出賣者,登記機關應駁回其登記之申請。
- 第 98 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於區分所有建物之專有部分連同其基 地應有部分之所有權一併移轉與同一人所有之情形,不適用之。
- 第 100-1 條依民法第八百二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申請共有物分割登記時,共有人中有應 受金錢補償者,申請人應就其補償金額,對於補償義務人所分得之土地, 同時為應受補償之共有人申請抵押權登記。但申請人提出應受補償之共有 人已受領或為其提存之證明文件者,不在此限。 前項抵押權次序優先於第一百零七條第一項但書之抵押權;登記機關於登 記完畢後,應將登記結果通知各次序抵押權人及補償義務人。
- 第 107 條分別共有土地,部分共有人就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者,於辦理共有物分割 登記時,該抵押權按原應有部分轉載於分割後各宗土地之上。但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該抵押權僅轉載於原設定人分割後取得之土地上: 一、抵押權人同意分割。 二、抵押權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 三、抵押權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 前項但書情形,原設定人於分割後未取得土地者,申請人於申請共有物分 割登記時,應同時申請該抵押權之塗銷登記。登記機關於登記完畢後,應 將登記結果通知該抵押權人。
- 第 143 條依本規則登記之土地權利,因權利之拋棄、混同、存續期間屆滿、債務清 償、撤銷權之行使或法院之確定判決等,致權利消滅時,應申請塗銷登記 。 前項因拋棄申請登記時,有以該土地權利為標的物之他項權利者,應檢附 該他項權利人之同意書,同時申請他項權利塗銷登記;該土地權利無其他 法律上之利益者,應由申請人於登記申請書適當欄記明確無其他法律上之 受利益人,並簽名。 私有土地所有權之拋棄,登記機關應於辦理塗銷登記後,隨即為國有之登 記。
- 第 149 條土地權利登記後,權利人之姓名或名稱有變更者,應申請更名登記。設有 管理人者,其姓名變更時,亦同。 權利人或管理人為自然人,其姓名已經戶政主管機關變更者,登記機關得 依申請登記之戶籍資料,就其全部土地權利逕為併案辦理更名登記;登記 完畢後,應通知權利人或管理人換發權利書狀。
- 第 155-1 條共有人依民法第八百二十六條之一第一項規定申請登記者,登記機關應於 登記簿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記明收件年月日字號及共有物使用、管理、 分割內容詳共有物使用管理專簿。 共有人依民法第八百二十條第一項規定所為管理之決定或法院之裁定,申 請前項登記時,應於登記申請書適當欄記明確已通知他共有人並簽名;於 登記後,決定或裁定之內容有變更,申請登記時,亦同。
- 第 155-2 條登記機關依前條規定辦理登記後,應就其約定、決定或法院裁定之文件複 印裝訂成共有物使用管理專簿,提供閱覽或申請複印,並準用土地法第七 十九條之二規定計收閱覽費或複印工本費。
- 第 155-3 條共有物之使用、管理內容於登記後有變更者,申請人應檢附登記申請書、 變更文件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登記機關於受理前項申請後,應將收件年月日字號、變更事項及變更年月 日於登記簿標示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明,並將登記申請書件複印併入共有 物使用管理專簿。
中央法規歷史異動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地政類
土地登記規則
非現行版本
民國 98 年 07 月 06 日
中華民國98年7月6日內政部內授中辦地字第0980724788號令修正發布第4、27、28、39、40、66、70、79、80、81、83、89、94、96、97、98、107、143、149條條文;增訂第十二章第四節節名及第24-1、100-1、155-1~155-3條條文;並刪除第82條條文;除第39條自98年11月23日施行外,其餘條文自98年7月23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