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都市發展類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非現行版本
民國 84 年 06 月 28 日
中華民國84年6月28日總統(84)華總(一)義字第4316號令制定公布全文52條
  • 第二章 住戶之權利義務
  • 第 4 條
    區分所有權人除法律另有限制外,對其專有部分,得自由使用、收益、處 分,並排除他人干涉。 專有部分不得與其所屬建築物共用部分之應有部分及其基地所有權或地上 權之應有部分分離而為移轉或設定負擔。
  • 第 5 條
    區分所有權人對專有部分之利用,不得有妨害建築物之正常使用及違反區 分所有權人共同利益之行為。
  • 第 6 條
    住戶應遵守下列事項: 一、於維護、修繕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或行使其權利時,不得妨害其 他住戶之安寧、安全及衛生。 二、他住戶因維護、修繕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或設置管線,必須進入 其專有部分或約定專用部分時,不得拒絕。 三、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因維護、修繕共用部分或設置管線,必須進 入或使用其專有部分或約定專用部分時,不得拒絕。 四、其他法令或規約規定事項。 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進入或使用,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 並應補償所生之損害。 住戶違反第一項規定,經協調仍不履行時,住戶、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 會得按其性質請求各該主管機關或訴請法院為必要之處置。
  • 第 7 條
    公寓大廈共用部分不得獨立使用供做專有部分。其為下列各款者,並不得 為約定專用部分: 一、公寓大廈本身所占之地面。 二、連通數個專有部分之走廊或樓梯,及其通往室外之通路或門廳,社區 內各巷道、防火巷弄。 三、公寓大廈基礎、主要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及屋頂之構造。 四、約定專用有違法令使用限制之規定者。 五、其他有固定使用方法,並屬區分所有權人生活利用上不可或缺之共用 部分。
  • 第 8 條
    公寓大廈周圍上下、外牆面、樓頂平臺及防空避難室,非依法令規定並經 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不得有變更構造、顏色、使用目的、設置廣告 物或其他類似之行為。 住戶違反前項規定,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並報請各該主管 機關依第三十九條第一項第二款處以罰鍰後,該住戶應於一個月內回復原 狀。未回復原狀者,由主管機關回復原狀,其費用由該住戶負擔。
  • 第 9 條
    各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對建築物之共用部分及其基地 有使用收益之權。但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 住戶對共用部分之使用應依其設置目的及通常使用方法為之。但另有約定 者從其約定。 前二項但書所約定事項,不得違反本條例、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及建 築法令之規定。 住戶違反第二項規定,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並得按其性質 請求各該主管機關或訴請法院為必要之處置。如有損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
  • 第 10 條
    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各該區分所有權人或約 定專用部分之使用人為之,並負擔其費用。 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 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 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 所有權人負擔。 前項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管理、維護費用,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 約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 第 11 條
    共用部分及其相關設施之拆除、重大修繕或改良,應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之決議為之。 前項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 擔。
  • 第 12 條
    專有部分之共同壁及樓地板或其內之管線,其維修費用由該共同壁雙方或 樓地板上下方之區分所有權人共同負擔。但修繕費用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 有權人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負擔。
  • 第 13 條
    公寓大廈之重建,應經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及基地所有權人、地上權人或典 權人之同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配合都市更新計畫而實施重建者。 二、嚴重毀損、傾頹或朽壞,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者。 三、因地震、水災、風災、火災或其他重大事變,肇致危害公共安全者。
  • 第 14 條
    公寓大廈有前條第二款或第三款情形之一,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依第三十 一條規定決議重建時,區分所有權人不同意決議又不出讓區分所有權或同 意後不依決議履行其義務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區分 所有權人出讓其區分所有權及其基地所有權應有部分。 前項之受讓人視為同意重建。 重建之建造執照之申請,其名義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為之。
  • 第 15 條
    住戶應依使用執照所載用途及規約使用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不得擅 自變更。 住戶違反前項規定,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並報請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處理,並要求其回復原狀。
  • 第 16 條
    住戶不得任意棄置垃圾、排放各種污染物、惡臭物質或發生喧囂、振動及 其他與此相類之行為。 住戶不得於防火間隔、防火巷弄、樓梯間、共同走廊、防空避難設備等處 所堆置雜物、設置柵欄、門扇或營業使用,或違規設置廣告物或私設路障 及停車位侵佔巷道妨礙出入。 住戶飼養動物,不得妨礙公共衛生、公共安寧及公共安全。但法令或規約 另有禁止飼養之規定時,從其規定。 住戶違反前三項規定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 ,必要時得報請地方主管機關處理。
  • 第 17 條
    住戶於公寓大廈內依法經營餐飲、瓦斯、電焊或其他危險營業或存放有爆 炸性或易燃性物品者,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保險金額投保公共意外責任 保險。其因此增加其他住戶投保火災保險之保險費者,並應就其差額負補 償責任。其投保、補償辦法及保險費率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財政部定之。 前項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經催告於七日內仍未辦理者,管理負責人或 管理委員會應代為投保;其保險費、差額補償費及其他費用、由該住戶負 擔。
  • 第 18 條
    公寓大廈應設置公共基金,其來源如下: 一、起造人就公寓大廈領得使用執照一年內之管理維護事項,應按工程造 價一定比例或金額提列。 二、區分所有權人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繳納。 三、本基金之孳息。 四、其他收入。 依前項第一款規定提列之公共基金,起造人於該公寓大廈使用執照申請時 ,應提出已於金融業者設立專戶儲存之證明;並於成立管理委員會或選任 管理負責人後移交之。同款所稱比例或金額,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本項 所稱金融業者,準用票據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 公共基金應設專戶儲存,並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其運用 應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為之。 第一、二項所規定起造人應提列之公共基金,於本條例公布施行前,起造 人已取得建造執照者,不適用之。
  • 第 19 條
    區分所有權人對於公共基金之權利應隨區分所有權之移轉而移轉;不得因 個人事由為讓與、扣押、抵銷或設定負擔。
  • 第 20 條
    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將基金保管及運用情形公告,並於解職、 離職或管理委員會改組時,將公共基金收支情形及餘額移交新管理負責人 或新管理委員會。 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拒絕移交,經定相當期間催告仍不移交時,得報 請主管機關或訴請法院命其移交。
  • 第 21 條
    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其他應負擔之費用 已逾二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告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 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付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
  • 第 22 條
    住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促請其改善,於三個 月內仍未改善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 ,訴請法院強制其遷離: 一、積欠依本條例規定應分擔之費用,經強制執行後再度積欠金額達其區 分所有權總價百分之一者。 二、違反本條例規定經依第三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處以罰鍰後, 仍不改善或續犯者。 三、其他違反法令或規約情節重大者。 前項之住戶如為區分所有權人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依區分所有 權人會議之決議,訴請法院命區分所有權人出讓其區分所有權及其基地所 有權應有部分;於判決確定後三個月內不自行出讓並完成移轉登記手續者 ,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聲請法院拍賣之。
  • 第 23 條
    有關公寓大廈、基地或附屬設施之管理使用及其他住戶間相互關係,除法 令另有規定外,得以規約定之。
  • 第 24 條
    區分所有權之繼受人應繼受原區分所有權人依本條例或規約所定之一切權 利義務。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