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警政類
民國 112 年 06 月 28 日
中華民國112年6月2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54171號令修正公布第3、5、6、8~10、12、15、18、21、22、23、24~26、29、31~33、36、38、38-1、38-4、38-7~38-9、47~49、52、55~57、64、65、68、70、74、75~80、83、85~87、88、95條條文;增訂第7-1、21-1、23-1、72-1、74-1條條文;刪除第40~46、84條條文及第七章章名;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112年8月21日立法院秘書長台立院議字第1120702779號函勘誤第23-1條條文 中華民國112年12月6日行政院院臺法字第1121043343號令發布第3、5、6、8~10、12、21、22~23-1、25、26、31~33、52、55~57、65、75、76、78~80、86、87,及刪除第七章(第40~46條),定自113年1月1日施行;第7-1、15、18、21-1、24、29、36、38、38-1、38-4、38-7~38-9、47~49、64、68、70、72-1、74、74-1、77、83、85、88、95,及刪除第84條,定自113年3月1日施行
  • 第 十 章 面談及查察
  • 第 63 條
    移民署執行職務人員為辦理入出國查驗,調查受理之申請案件,並查察非 法入出國、逾期停留、居留,從事與許可原因不符之活動或工作及強制驅 逐出國案件,得行使本章所定之職權。 前項職權行使之對象,包含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
  • 第 64 條
    移民署執行職務人員於入出國(境)查驗時,有事實足認當事人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得暫時將其留置於勤務處所,進行調查: 一、所持護照或其他入出國(境)證件顯係無效、不法取得、偽造、變造 、冒用或持冒用身分申請。 二、拒絕接受查驗或嚴重妨礙查驗秩序。 三、有第七十三條或第七十四條所定行為之虞。 四、符合本法所定得禁止入出國(境)之情形。 五、因案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通知留置。 六、其他依法得暫時留置。 依前項規定對當事人實施之暫時留置,應於目的達成或已無必要時,立即 停止。實施暫時留置時間,對國民不得逾二小時,對外國人、大陸地區人 民、香港或澳門居民不得逾六小時。 第一項所定暫時留置之實施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 之。
  • 第 65 條
    移民署受理下列申請案件時,得於受理申請當時或擇期與申請人面談。必 要時,得委由有關機關(構)辦理: 一、外國人在臺灣地區申請停留、居留或永久居留。 二、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申請在臺灣地 區停留、居留或定居。 前項接受面談之申請人未滿十四歲者,應與其法定代理人同時面談。 第一項面談於經查驗許可入國(境)後進行者,申請人得委任律師在場。 但其在場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或其行為不當足以影響現場秩序或程序進 行者,移民署得限制或禁止之。 第一項及前項所定面談之實施方式、作業程序、應備文件、許可律師在場 及其限制或禁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第 66 條
    移民署為調查當事人違反本法之事實及證據,得以書面通知相關之人至指 定處所接受詢問。通知書應記載詢問目的、時間、地點、負責詢問之人員 姓名、得否委託他人到場及不到場所生之效果。 依前項規定受通知之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到場。 第一項所定詢問,準用依前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之規定。
  • 第 67 條
    移民署執行職務人員於執行查察職務時,得進入相關之營業處所、交通工 具或公共場所,並得對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一、有事實足認其係逾期停留、居留或得強制出國。 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第七十三條或第七十四條所定行為,或有該行為之 虞。 三、有事實足認從事與許可原因不符之活動或工作。 四、有相當理由足認係非法入出國。 五、有相當理由足認使他人非法入出國。 依前項規定進入營業處所實施查證,應於其營業時間內為之。 第一項所定營業處所之負責人或管理人,對於依前項規定實施之查證,無 正當理由,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第一項所定營業處所之範圍,由主管機關定之,並刊登政府公報。
  • 第 68 條
    移民署執行職務人員依前條規定查證身分,得採行下列必要措施: 一、攔停人、車、船或其他交通工具。 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國籍、入出國資料、住(居)所、在臺灣地 區停留或居留期限及相關身分證件編號。 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四、以電子設備進行個人生物特徵識別資料之辨識。 五、有事實足認受查證人攜帶足以傷害執行職務人員或受查證人生命、身 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攜帶之物;必要時,並得將所攜帶之物扣 留之。
  • 第 69 條
    移民署執行職務人員依第六十七條規定實施查證,應於現場為之。但經受 查證人同意,或於現場為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將其帶往勤務處所: 一、無從確定身分。 二、對受查證人將有不利影響。 三、妨礙交通、安寧。 四、所持護照或其他入出國證件顯係無效、偽造或變造。 五、拒絕接受查驗。 六、有第七十三條或第七十四條所定之行為。 七、符合本法所定得禁止入出國之情形。 八、因案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通知留置。 依前項規定將受查證人帶往勤務處所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且其 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三小時,並應即通知其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 第 70 條
    移民署受理申請在臺灣地區停留、居留、永久居留或定居之案件,於必要 時,得派員至申請人在臺灣地區之住(居)所,進行查察。 前項所定查察,應於執行前告知受查察人。受查察人無正當理由,不得規 避、妨礙或拒絕。 前項所定查察,不得於夜間行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經該受查察人、住(居)所之住居人或可為其代表之人承諾。 二、日間已開始查察者,經受查察人同意,得繼續至夜間。
  • 第 71 條
    移民署對在我國停留期間逾三個月、居留或永久居留之臺灣地區無戶籍國 民、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及澳門居民應進行查察登記。 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及澳門居民對前項所 定查察登記,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依第一項及前條第一項規定進行查察之程序、登記事項、處理方式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第 72 條
    移民署執行查察逾期停留、居留、非法入出國、收容或遣送職務之人員, 得配帶戒具或武器。 前項所定人員執行職務時,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使用戒具: 一、有抗拒之行為。 二、攻擊執行人員或他人,毀損執行人員或他人物品,或有攻擊、毀損行 為之虞。 三、逃亡或有逃亡之虞。 四、自殺、自傷或有自殺、自傷之虞。 第一項所定人員執行職務時,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使用武器: 一、執行職務人員之生命、身體、自由、裝備遭受危害或脅迫,或有事實 足認為有受危害之虞。 二、人民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遭受危害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為有 受危害之虞。 三、所防衛之土地、建築物、工作物、車、船遭受危害。 四、持有兇器且有滋事之虞者,經告誡拋棄,仍不聽從時。 五、對逾期停留、居留、非法入出國或違反其他法律之人員或其所使用之 運輸工具,依法執行搜索、扣押或逮捕,其抗不遵照或脫逃。他人助 其為該行為者,亦同。 六、有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情形,非使用武器不足以強制或制止。 第一項所定人員使用戒具或武器致人受傷、死亡或財產損失者,其補償及 賠償,準用警械使用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由移民署支付;其係出於故意者 ,該署得對之求償。 第一項所定戒具及武器之種類、規格、注意事項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 ,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所定戒具及武器,非經警察機關許可,不得定製、售賣或持有;違 反者,準用警械使用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處理。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