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環境保護類
民國 92 年 01 月 08 日
中華民國92年1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100255710號令修正公布第10、34、42條條文
  • 第 三 章 調查評估措施
  • 第 11 條
    各級主管機關對於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之虞之場址,應即進行查證,如發 現有未依規定排放、洩漏、灌注或棄置之污染物時,各級主管機關應先依 相關環保法令管制污染源,並調查環境污染情形。 前項場址之土壤污染或地下水污染來源明確,其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物濃度 達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者,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公告為土壤、地下水 污染控制場址 (以下簡稱控制場址) ;控制場址經初步評估後,有危害國 民健康及生活環境之虞時,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審核後公 告為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以下簡稱整治場址) ,並於中央主管機 關公告後七日內將整治場址列冊,送各該直轄市、縣 (市) 政府、鄉 (鎮 、市、區) 公所及地政事務所提供閱覽。 前項初步評估方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控制場址未經公告為整治場址者,所在地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命污染 行為人提出污染控制計畫,經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前項控制場址之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控制計畫實施後,如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物濃度低於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時,得向所在地主管機關申請解除 控制場址之管制並公告之。
  • 第 12 條
    各級主管機關應調查整治場址之土壤、地下水污染範圍及評估對環境之影 響。 整治場址之污染行為人或污染土地關係人,得於各級主管機關進行調查評 估前,提出土壤、地下水調查及評估計畫,經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定後辦理 ;其調查評估結果,應報請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定。 所在地主管機關應將前二項之調查評估結果,報請中央主管機關評定處理 等級。 污染範圍之調查、影響環境之評估及處理等級之評定方法,由中央主管機 關定之。 各級主管機關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調查、評估及審查所支出之費用,得 由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代為支應。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