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觀光傳播類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中華民國107年6月1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700062341號令增訂公布第50-2條條文
  • 第 一 章 總則
  • 第 1 條
    為促進廣播、電視事業之健全發展,維護媒體專業自主,保障公眾視聽權 益,增進公共利益與福祉,維護視聽多元化,特制定本法。
  • 第 2 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廣播:指以無線電進行聲音之播送,以供公眾收聽。 二、電視:指以無線電進行視訊之播送,以供公眾收視、聽。 三、廣播、電視電臺:指依法核准設立之廣播電臺與電視電臺(以下簡稱 電臺)。 四、廣播、電視事業:指經營廣播電臺與電視電臺之事業。 五、電波頻率:指無線電廣播、電視電臺發射無線電波所使用之頻率。 六、節目:指依排定次序及時間,由一系列影像、聲音及其相關文字所組 成之獨立單元內容。 七、廣告:指為事業、機關(構)、團體或個人行銷或宣傳商品、觀念、 服務或形象,所播送之影像、聲音及其相關文字。 八、贊助:指事業、機關(構)、團體或個人為推廣特定名稱、商標、形 象、活動或產品,在不影響節目編輯製作自主或內容呈現之完整情形 下,而提供金錢或非金錢之給付。 九、置入性行銷:指為事業、機關(構)、團體或個人行銷或宣傳,基於 有償或對價關係,於節目中呈現特定觀念、商品、商標、服務或其相 關資訊、特徵等之行為。
  • 第 3 條
    本法之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 第 4 條
    廣播、電視事業使用之電波頻率,為國家所有,由交通部會同主管機關規 劃支配。 前項電波頻率不得租賃、借貸或轉讓。
  • 第 5 條
    政府為特定目的,以政府名義所設立者,為公營廣播、電視事業。由中華 民國人民組設之股份有限公司或財團法人所設立者,為民營廣播、電視事 業。 廣播、電視事業最低實收資本額及捐助財產總額,由主管機關定之。 無中華民國國籍者不得為廣播、電視事業之發起人、股東、董事及監察人 。
  • 第 5-1 條
    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不得直接、間接投資民營 廣播、電視事業。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政府、政黨不得捐助成立民營廣播、電視事業。 本法修正施行前,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有不符 前二項所定情形之一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之日起二年內改正。 政黨黨務工作人員、政務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不得投資廣播、電視事業; 其配偶、二親等血親、直系姻親投資同一廣播、電視事業者,其持有之股 份,合計不得逾該事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 本法修正施行前,廣播、電視事業有不符前項情形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 之日起二年內改正。 政府、政黨、政黨黨務工作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不得擔任廣播、電視事業 之發起人、董事、監察人及經理人。 本法修正施行前,廣播、電視事業有不符前項情形者,應自本法修正施行 之日起六個月內解除其職務。 本條所稱政黨黨務工作人員、政務人員及選任公職人員之範圍,於本法施 行細則定之。
  • 第 5-2 條
    (刪除)
  • 第 6 條
    (刪除)
  • 第 7 條
    遇有天然災害、緊急事故時,政府為維護公共安全與公眾福利,得由主管 機關通知電臺停止播送,指定轉播特定節目或為其他必要之措施。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