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95.05.18 法律決字第0950012509號書函
發文日期:
民國 95 年 05 月 18 日
要 旨:
涉及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規定之處罰處理疑義
主 旨:關於涉及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規定之處罰,於行政罰法施行後其處理程序 疑義乙案,本部意見如說明二。請 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 貴局 95 年 3 月 24 日能油字第 09500044070 號函。 二、按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第 3 項規定:「有第 1 項各款情形之一而 致生公共危險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 60 萬元以上 300 萬元以下罰金。」屬具體危險犯之規定方式,亦 即將行為對於保護客體形成之具體危險狀態作為構成要件要素,而規 定於刑法條款之中,法官必須就具體個案,逐一審酌判斷,而認定構 成要件所保護之行為客體存有具體危險時,始能成立犯罪之危險犯( 參照林山田著,刑法通論上冊,增訂 9 版,第 243 頁)。次依貴 局 94 年 7 月 21 日能油字第 09400103470 號函之意旨以觀,係 認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第 3 項有關致生公共危險罪之規定,係行政 刑罰,以行為人違反同條第 1 項之行為為前提,而其行為是否致生 公共危險而處以刑罰,係屬法院之職權。準此,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 第 1 項及第 3 項,應屬同一行為,依行政罰法第 26 條所定刑事 處罰優先原則及同法第 32 條規定,應先移送司法機關就具體個案是 否符合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第 3 項之要件逐一審酌判斷,惟如經檢 察官為不起訴處分或法院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不付審理(少年事 件)之裁判確定者,行政機關始得依石油管理法第 40 條第 1 項裁 處罰鍰。另依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1 項但書規定:「……得沒入之 物而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亦得裁處之。」準此,依法得沒入之物須 未經法院宣告沒收者,行政機關始得加以沒入,惟為保全證據或為便 利將來沒入之執行,如有將物先行扣留之必要,依行政罰法第 36 條 規定,得先予扣留。併予敘明。 正 本:經濟部能源局 副 本: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