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內政部 98.10.07 台內中營字第0980172148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07 日
要 旨:
營造業自行停業、受停業處分、復業或歇業時,應於停業、復業或歇業日 起三個月內向主管機關送繳其營造業登記證書及承攬工程手冊,倘違反者 ,其行政罰之裁處權的消滅時效自三個月期間屆滿時起算
主 旨:有關營造業法第 20 條規定執行疑義一案,復請查照。 說 明:一、復貴府 98 年 4 月 24 日北府工施字第 0980284382 號函。 二、查行政罰法第 27 條規定:「行政罰之裁處權,因 3 年期間之經過 而消滅。前項期間,自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了時起算。但行為 之結果發生在後者,自該結果發生時起算。」,同法第 45 條規定: 「本法施行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應受處罰而未經裁處,於本法 施行後我處者,除第 15 條、第 16 條、第 18 條第 2 項、第 20 條及第 22 條規定外,均適用之。前項行政罰之裁處權時效,自本法 施行之日起算。」,復查依據營造業法施行細則第 16 條規定,營造 業自行停業、受停業處分、復業或歇業日起算 3 個月,為其依營造 業法第 20 條規定辦理之義務行為終了時問;如營造業於行政罰法施 行(95 年 2 月 5 日)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業已終了,其行 為應受處罰而未經裁處者,其 3 年,之裁處權時效自行政罰法施行 日起算;如營造業之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於行政罰法施行(95 年 2 月 5 日)後始告終了,則自該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了時起 算 3 年之裁處權時效。 三、又案經轉准法務部 98 年 9 月 8 日法律決字第 0980021137 號函 略以:「……又依該法施行細則第 16 條規定,營造業自行停業、受 停業處分、復業或歇業時,應於停業、復業或歇業日起三個月內,依 該法第 20 條規定辦理。故營造業違反營造業法第 20 條所定義務之 行為終了時點,即為該法施行細則第 16 條所定三個月期問屆滿時… …」。 四、檢附法務部 98 年 9 月 8 日法律決字第 0980021137 號函影本一 份。 附 件:法務部 函 中華民國 98 年 09 月 08 日 法律決字第 0980021137 號 主 旨:關於營造業辦理停(歇)業登記逾時,其裁處權時效之認定疑義乙案,復 如說明二、三。請 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 貴部 98 年 5 月 19 日台內中營字第 0980082319 號函。 二、按行政罰法第 27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行政罰之裁處權因 3 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前項期間,自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了 時起算。但行為之結果發生在後者,自該結果發生時起算。」同法第 45 條規定:「本法施行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應受處罰而未經 裁處,於本法施行後裁處者,除第 15 條、第 16 條、第 18 條第 2 項、第 20 條及第 22 條規定外,均適用之。前項行政罰之裁處權時 效,自本法施行之日起算。」準此,裁處權時效原則上自違反行政法 上義務之行為終了時起算;而行政罰法施行(95 年 2 月 5日)前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業已終了,其行為應受處罰而未受處罰者,其 3 年之裁處權時效自行政罰法施行日起算,合先敘明。 三、本件依營造業法第 20 條規定,營造業自行停業,受停業處分或復業 時,應將其營造業登記證書及承攬工程手冊送繳主管機關註記後發還 之;營造業歇業時,應將其營造業登記證書及承攬工程手冊,送繳主 管機關,並辦理廢止登記。未依上開規定辦理者,依該法第 55 條規 定應處以罰鍰。又依該法施行細則第 16 條規定,營造業自行停業、 受停業處分、復業或歇業時,應於停業、復業或歇業日起三個月內, 依該法第 20 條規定辦理。故營造業違反營造業法第 20 條所定義務 之行為終了時點,即為該法施行細則第 16 條所定三個月期間屆滿時 ,貴部來函所述意見,本部敬表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