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4.12.15 法制字第1040252127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15 日
要 旨:
主管機關對於有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逐一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非 不逐次查驗即「按日」予以處罰,而違規行為若無法視為「法律上一行為 」而屬「數行為」時,如合併為一次處分即有違行政罰法第 25 條應分別 處罰規定
主 旨:有關鈞院交議,就鈞院環境保護署所提「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辦理違反 廢棄物清理法稽查工作執行辦法」第 7 條明定行為人一次以上違規行為 得合併為一次處分,與行政罰法第 25 條規定是否相合乙案,本部意見如 說明二,請查照。 說 明:一、復鈞院 104 年 12 月 1 日院臺環議字第 1040065529 號交議案件 通知單。 二、本部意見如下: (一)旨揭辦法第 7 條本文: 1.按主管機關對於有無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逐一依職權調查事實 及證據,以作為裁罰之基礎,而非不逐次查驗,即「按日」予以 處罰。是有關「按日連續處罰」之規定,法制上建議修正為「按 次處罰」(104 年 2 月 4 日修正公布之「水污染防治法」已 將「按日連續處罰」修正為「按次處罰」可資參照)。旨揭辦法 係為執行「廢棄物清理法」而訂定,雖「廢棄物清理法」仍有「 按日連續處罰」之規定,惟仍宜請主管機關適時檢討修正之;在 未修正之前,實務上應「按次」而非「按日」予以處罰,合先敘 明。 2.旨揭辦法第 7 條本文規定「環保局稽(巡)查人員應以每日查 處影像內容針對違規行為進行告發」,修正說明二係載「故規定 以每日查處為原則」,惟若該告發或查處係「按日連續處罰」, 依上述說明,則應修正為「按次處罰」。 (二)旨揭辦法第 7 條但書: 1.按「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處罰鍰者,依法定罰 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但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 最低額。」「數行為違反同一或不同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者,分 別處罰之。」行政罰法第 24 條第 1 項及第 25 條分別定有明 文。準此,行為人違法之行為如評價為一行為(包括「自然一行 為」與「法律上一行為」),縱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亦 僅能依同法第 24 條規定裁罰;如認係數行為則應依同法第 25 條規定分別處罰;至違法之行為究應評價為「一行為」抑或「數 行為」乃個案判斷之問題,並非僅就法規與法規間之關連或抽象 事實予以抽象判斷,必須就具體個案之事實情節依據行為人主觀 犯意、構成要件之實現、受侵害法益及所侵害之法律效果,斟酌 被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條文之文義、立法意旨、制裁之意義、期待 可能性與社會通念等因素綜合判斷決定之。(本部 102 年 1 月 23 日法律字第 10100258120 號函參照)。 2.所謂「法律上一行為」,即從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法律觀點,可 認為係一行為。換言之,多數自然行為基於法律上原因而結合成 為一行為,例如,在某一密切的時間、空間關聯內,以同一方式 重複實施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構成要件行為,而因其特殊之相互依 存關係,可視為一行為(林錫堯,行政罰法,2012 年 11 月 2 版 1 刷,頁 82 至頁 85) 。 3.旨揭辦法第 7 條但書以符合「因故無法每日取回影像查處」、 「影像內涉及同一違規行為人一次以上違規行為」及「違規情節 輕微」,作為得合併為一次處分之要件,經查: (1)所謂「影像內涉及同一違規行為人一次以上違規行為」,該「 一次以上違規行為」,若能視為「法律上一行為」,即得為一 次處分;若無法視為「法律上一行為」,而屬「數行為」,其 合併為一次處分,即有違行政罰法第 25 條應分別處罰之規定 。故「影像內涉及同一違規行為人一次以上違規行為」如屬前 者,建議仍應參酌上開說明予以修正定明;如屬後者,則有違 行政罰法第 25 條規定,建請刪除。 (2)至「因故無法每日取回影像查處」及「違規情節輕微」,與是 否能視為「法律上一行為」無關,建議刪除。蓋環保機關「因 故無法每日取回影像查處」,並不影響行為人之行為是否屬「 法律上一行為」之認定,而「違規情節輕微」則屬行政罰法第 18 條所規定裁處時應審酌之因素,均與是否得合併為一次處 分無涉。 (三)另旨揭辦法第 7 條末段規定「民眾一次提供多筆影像檢舉者,亦 同」,修正說明四係載「民眾一次提供多筆影像檢舉,如違規情節 輕微者,亦得合併告發一次」,惟「違規情節輕微」與否,僅屬裁 處時之審酌因素,與是否得視為「法律上一行為」而合併為一次處 分無關,業如前述。又所謂「亦同」,究係指同第 7 條本文或但 書,亦或同二者?似有未明,建議考量移列另項規定,俾資明確。 正 本:行政院 副 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本部法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