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財政部 100.08.30 台財關字第1000033270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30 日
要 旨:
一行為誤認刑事判決確定而予行政處分得否撤銷釋疑
主 旨:所報進口人涉嫌違反懲治走私條例及海關緝私條例,經臺灣○○地方法院 判決無罪惟尚未確定,○○關稅局(編者註:現為○○關)誤認判決已確 定而依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2 項規定裁處之行政處分可否撤銷一案,同 意貴總局(編者註:前財政部關稅總局)所報意見,請本於職權依相關規 定辦理。 說 明:二:法務部 96 年 11 月 20 日法律字第 0960041826 號函釋,宜於撤銷 函中敘明事項,併請原處分機關注意辦理。 附 件:財政部關稅總局 100 年 8 月 12 日台總局緝字第 1001016290 號函 主 旨:關於進口人報運貨物進口,涉嫌違反懲治走私條例及海關緝私條例,經地 方法院判決無罪後,海關誤認判決已確定,進而依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2 項規定裁處,嗣檢方提起上訴,原處分可否撤銷,海關於執行上發生疑義 ,謹研具意見,報請鑒核。 說 明:一、本案事實: (一)甲君(以下稱進口人)於 98 年 9 月 18 日、10 月 9 日、12 月 4 日及 99 年 1 月 4 日、1 月 6 日向○○關稅局報運進 口中國大陸產製「調製蓮藕」,原申報貨品分類號列第 2008.99.9 1.90-1 號「未列名經其他方式調製或保藏之果實及植物其他可食 之部分,不論是否加糖或含其他甜味料」,經查驗並送請鑑定結果 確認來貨為「生鮮蓮藕」,並改列貨品分類號列第 0714.90.91.10 -6 號「蓮藕,生鮮、冷藏或乾」,輸入規定 MP1,屬經濟部尚未 開放准許輸入之大陸物品及懲治走私條例第 2 條由行政院公告「 管制物品項目及其數額」丙項(編者註:現為「管制物品管制品項 及管制方式」第 2 項)第 5 款規定之管制進口物品,該局乃依 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定,移送法辦。 (二)案經臺灣○○地方法院 99 年 11 月 18 日 99 年度訴字第 742 號刑事判決進口人無罪,因○○關稅局誤認已判決確定,即於 100 年 1 月至 3 月間以本案已構成虛報貨名、品質及逃避管制為由 ,依海關緝私條例予以裁處。因進口人未於法定期限內提起行政救 濟,而於 100 年 2 月至 4 月期間分告確定。然查本案刑事部 分臺灣高等法院○○分院另於 100 年 5 月 11 日以 100 年度 上訴字第 106 號刑事判決駁回臺灣○○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所 提之上訴,而臺灣高等法院○○分院檢察署檢察官又於 100 年 5 月 19 日以 100 年度上訴字第 68 號上訴書提起上訴,致迄今仍 未告確定。 (三)本案進口人於 100 年 5 月 3 日以未列文號申請書 5 份申請 重開行政程序及撤銷原處分,經○○關稅局依其所附之證據,認為 並無新事證,不符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重開行政程序之要件,惟 檢方既已提起上訴,本案刑事判決即未確定,可否因此予以撤銷該 局所為之確定處分,於執行上發生疑義。 二、按違反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定刑事優先原則所為之行政裁處 ,其效果為何,法無明文。查法務部 96 年 11 月 20 日法律字第 0960041826 號函說明四雖已就「行政機關逕行認定其未觸犯刑事法 律而予行政處分後,未來司法機關若因他人告發而偵辦並予以起訴後 ,行政機關已為之行政處分如何處理」乙節予以闡明「... 原處分機 關仍應本於職權儘速主動撤銷之...」 ,惟本案情則為「誤認判決已 確定,而逕依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2 項規定裁處」,二者案例情形 並非完全一致,是否得予比照援用,不無疑義。本總局認為,本案與 前揭法務部函釋均係違反行政罰法第 26 條第 1 項「刑事優先原則 」所為之行政裁處,同屬違法之行政處分,似值比照援用該釋示。倘 可比照,本案即應由原處分機關(即○○關稅局)本於職權儘速主動 撤銷之,並於撤銷函中敘明該行政罰裁處權係因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定而一時不能發動,如有該條第 2 項規定情事仍得裁處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