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6.03.24 法律字第1060350391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6 年 03 月 24 日
要 旨:
法務部就「研議修正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或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 或倍數參考表之可行性乙案」之說明
主 旨:有關貴部為公益性質遺產管理人為遺產稅納稅義務人之違章案件,研議修 正「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或「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 表」之可行性乙案,復如說明二、三。請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貴部 105 年 11 月 10 日台財稅字第 10504576240 號函。 二、按立法者於法律中賦予行政機關裁量權,乃在確保法律適用之彈性, 容許行政機關於處理個案時,得考慮法律之目的及個案之具體狀況, 為適當及合理之解決,俾得以實現個案正義。基於法律適用之一致性 與安定性之考量,行政機關固得就發生率高之案件(例如逃漏稅捐事 件)訂頒裁量基準,以供下級機關有所依循;惟裁量權之目的既在於 實現個案正義,故行政機關訂頒裁量基準時,仍應考量特殊個案情形 ,設定適當之調整機制,以符合立法者授予裁量權之本意(司法院釋 字第 716 號、第 685 號及第 641 號解釋理由書參照),合先敘 明。 三、貴部考量稽徵機關申請法院選任之遺產管理人,其目的係為順利完成 徵起無人繼承案件之遺產稅而設,並非遺產所有權人,對於被繼承人 之財產來源始末亦未必瞭解,如因執行遺產管理人職務致其固有財產 遭強制執行繳納遺產稅罰鍰,恐無人有意願擔任,爰擬於「稅務違章 案件減免處罰標準(下稱減免處罰標準)」及「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 額或倍數參考表(下稱裁罰倍數參考表)」明定應履行之申報責任範 圍,增訂涉有違章之減免處罰情形,固非無見,惟以: (一)依來函說明三之(一)所示,擬納入減免處罰規定之適用對象,以 經法院選任之律師、會計師、地政士、記帳士等專業代理人及法律 明定之遺產管理人,未涵蓋拋棄繼承之繼承人,惟拋棄繼承之繼承 人未必與被繼承人具有共同生活關係(繼承人之所以拋棄繼承,甚 多情形是因與被繼承人長年未有往來,不明瞭被繼承人財務情形之 故),宜否一律將之排除在適用對象之外?或有其他考量? (二)又遺產總額應如何算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4 條已定有明文,貴 部擬於稅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2 第 2 項授權訂定之減免處罰標 準中,將遺產管理人應履行之申報責任範圍限於稽徵機關蒐集之「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及「遺產稅清單」(來函說明三 之(二)參照),如此是否增設遺產及贈與稅法所無之要件?且稅 捐稽徵法第 48 條之 2 僅就「情節輕微」,或「漏稅在一定金額 以下」之稅務違章案件,授權主管機關訂定減免標準,貴部上開研 議修正內容,已涉及納稅義務人申報遺產範圍之變動,是否逾越母 法授權之範圍?亦非無疑。 (三)另按行政罰法第 7 條第 1 項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 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罰。」此係基於「有責任始有處罰」 之原則,對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處罰,應以行為人主觀上有可非 難性及可歸責性為前提(本部 105 年 9 月 7 日法律字第 105 03513800 號函參照),故遺產管理人違反遺產稅申報義務,如非 出於故意或過失情形(例如遺產管理人已盡查詢之能事,仍無法得 知被繼承人財產或生前財產處分情況),即無可非難性及可歸責性 ,依行政罰法上開規定,本應不予處罰,無待於減免處罰標準另為 規範。又依來函說明三之(三)第 4 點貴部研議修正之內容觀之 ,似未慮及遺產管理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可非難性及可歸責性,均一 律減免其責,恐有違個案正義之要求,亦與立法者授予裁量權之意 旨不符。 正 本:財政部 副 本:本部資訊處(第 1 類)、本部法制司、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