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6.09.26 法律字第1060351251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6 年 09 月 26 日
要 旨: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參照,非公務機關對於個人資料蒐 集、處理,應具有特定目的,且符合該條第 1 項各款情形之一;又對個 人資料利用,則應於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如欲從事特定目的外利用 ,尚須符該法第 20 條第 1 項所定情形之一,始得為之,且相關蒐集、 處理或利用行為,均應尊重當事人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 越特定目的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目的具有正當合理關聯
主 旨:有關貴部所詢接獲民眾陳情某網站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疑義,復如說明二 、三,請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貴部 106 年 9 月 4 日臺教高(四)字第 1060902878 號函。 二、按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 19 條第 1 項規定:「非公務 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或處理,除第 6 條第 1 項所規定資料外, 應有特定目的,並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一、法律明文規定。二、與 當事人有契約或類似契約之關係,且已採取適當之安全措施。三、當 事人自行公開或其他已合法公開之個人資料。四、學術研究機構基於 公共利益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經 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五、經當事人同意。六 、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七、個人資料取自於一般可得之來源。但 當事人對該資料之禁止處理或利用,顯有更值得保護之重大利益者, 不在此限。八、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第 20 條第 1 項規定:「 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除第 6 條第 1 項所規定資料外, 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為特 定目的外之利用…。」準此,非公務機關對於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 ,應具有特定目的(即具有「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 之類別」所示之特定目的項目),且符合個資法第 19 條第 1 項各 款情形之一,例如:所蒐集之個人資料為依法律或法律具體明確授權 之法規命令所公示、公告或以其他合法方式公開者(同條項第 3 款 、個資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第 2 項)或透過大眾傳播、網際網路、 新聞、雜誌、政府公報及其他一般人可得知悉或接觸而取得者(同條 項第 7 款、個資法施行細則第 28 條)等情形,則非公務機關得對 之蒐集、處理(本部 104 年 1 月 30 日法律字第 10403501320 號、103 年 10 月 13 日法律字第 10303511680 號函參照);至於 其對個人資料之利用,則應於其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如欲從事 特定目的外之利用,尚須符合個資法第 20 條第 1 項所定情形之一 ,始得為之;且相關蒐集、處理或利用行為,均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 ,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 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個資法第 5 條、本部 102 年 10 月 14 日法律字第 10203510680 號函參照)。本件貴部來函所述非 公務機關蒐集、處理或利用已公開之個人資料(如各大學入學招生榜 單等)是否符合個資法?因來函未附相關資料且事涉具體個案之事實 認定,請貴部依上開說明本於權責自行判斷。 三、次按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且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 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第 40 條規定參照)。又依同法第 19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行政機關為發揮共同一體之行政機能,應於其權限範圍內 互相協助。(第 1 項)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下列情形之一者,得 向無隸屬關係之其他機關請求協助:......三、執行職務所必要認定 之事實,不能獨自調查者。四、執行職務所必要之文書或其他資料, 為被請求機關所持有者。......六、其他職務上有正當理由須請求協 助者。(第 2 項)」準此,行政機關執行職務時,得依法請求相關 機關提供有關文書資料及其他必要之協助,並得請求相關之非公務機 關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俾利認定事實。本件貴部來函所述 民眾陳情違反個資法之非公務機關(某網站),如其地址及負責人等 資訊不明,自得視具體個案需要,依法向相關機關或非公務機關查詢 是否有相關資料,或請求其他機關提供必要之協助。此外,如陳情之 重要內容不明確或有疑義者,貴部併得通知陳情人補陳之(行政程序 法第 171 條第 2 項參照)。 正 本:教育部 副 本:本部資訊處(第 1 類)、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