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11.07.29 法制字第1110251540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11 年 07 月 29 日
要 旨:
法務部就有關「宜蘭縣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修正草案之意見
主 旨:有關「宜蘭縣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修正草案乙案,本部意見如 說明二,請查照。 說 明:一、復貴部 111 年 7 月 18 日內授營工務字第 1110813121 號函。 二、有關旨揭自治條例修正草案,本部意見如下: (一)草案第 34 條: 1.本條第 2 款規定「運輸業者違反第五條第二項規定,未加裝車 輛定位系統,並開放供工程主辦機關、建築主管機關查詢」,係 針對「未加裝車輛定位系統」及「未開放供工程主辦機關、建築 主管機關查詢」者處罰鍰並令其限期改善,則倘已加裝車輛定位 系統,但「未開放供工程主辦機關、建築主管機關查詢」者,應 如何處理?建請釐清並加以明定。另草案第 38 條第 2 款亦有 相同情形,建請一併釐清。 2.查草案第 32 條有 2 項規定,有關申請人載運完成時應向宜蘭 縣政府陳報之規定,係規定於草案第 32 條第 1 項,故本條第 4 款規定之「違反第三十二條」建請修正為「違反第三十二條『 第一項』」,俾使文義明確。 (二)草案第 35 條: 1.按法制體例上,罰則規定之順序,如罰責輕重相同,依違反條次 之先、後排列罰責規定順序(行政院法規會編印,「行政機關法 制作業實務」,2020 年 7 月,第 247 頁),故本條第 3 款規定建議移列至第 1 款,原第 1 款及第 2 款規定移列至 第 2 款及第 3 款,俾符法制體例。 2.依地方制度法(下稱地制法)第 26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規定 ,直轄市法規就違反地方自治事項之行政業務者,得規定處以罰 鍰或其他種類之行政罰,該其他行政罰之種類限於勒令停工、停 止營業、吊扣執照或其他「一定期限內」限制或禁止為一定行為 之不利處分。惟查本條規定「勒令停工至改善為止」,是否符合 地制法第 26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一定期限內』限制或禁 止為一定行為」之規定,建請釐清;另草案第 36 條至第 39 條 規定亦有相同情形,建請一併釐清。 (三)草案第 36 條:本條第 1 款規定違反草案第 24 條第 2 項規定 者,處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並得令其「停止營運」至 改善為止,本條雖規定於「罰則章」,惟土資場於營運期限屆滿者 ,倘未依草案第 24 條第 2 項規定申請展延期限,本不得再收受 餘土;此與合法土資場原依本草案得收受處理餘土,嗣後卻因違反 相關法令應受勒令暫停營運之裁處者不同。蓋主管機關依前者所為 之處分,析其目的係命營運期限屆滿之土資場除去違法狀態或停止 違法行為,與行政罰之性質不符,非屬裁罰性之不利處分,無行政 罰法之適用;又主管機關基於防止危害之發生或擴大,課予人民一 定義務所為之預防性不利處分,乃基於自治條例規定課予人民明定 管制目的所為之預防性管制措施,以回復自治條例明定之管制狀態 ,其目的不在非難,非屬裁罰性不利處分(行政罰法第 2 條之立 法理由、本部 99 年 4 月 12 日法律字第 0999002036 號函、 105 年 11 月 11 日法制字第 10502519200 號函參照)。故核其 性質應屬「歇業」而非「停止營運」,建議一併修正。 正 本:內政部 副 本:本部法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