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5.01.13 法制字第1050250067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5 年 01 月 13 日
要 旨:
自治條例關於罰則規定,應先規定罰責較重再規定較輕者,輕重相同者再
依違反條次之先後排列規定,如罰鍰上下限均已超過法律所定上下限,是
否有自治條例與法律牴觸者無效之虞,宜由主管機關本於權責衡酌之
主 旨:有關屏東縣政府訂定之「屏東縣大型場所各類事件通報機制自治條例草案
」乙案,本部意見如說明二,請 查照。
說 明:一、復內政部 104 年 12 月 31 日內授消字第 1040095531 號函辦理。
二、本部意見如下:
(一)整體意見:法律案罰則規定,應先規定罰則較重者,再規定罰則較
輕者;罪責較重相同者,再依違反條次之先、後,排列罰責規定(
參照行政院法規會 2011 年 12 月編印之「行政機關法制作業實務
」第 460 頁)。惟查,本草案似未依上開體例規定,建請檢視修
正。
(二)逐條意見:
1.草案第 3 條:本條第 1 款規定「大型場所:指發生事件後有
影響公共安全之虞,且經本府公告之場所。」,惟說明二「第 1
項第 1 款大型場所為建築法第 98 第所稱經行政院許可之特種
建築物且經本府公告之場所。」,又按建築法第 98 條規定「特
種建築物得經行政院之許可,不適用本法全部或一部之規定。」
,則上開建築法規定並未如本條第 1 款之內容,是本款規定與
說明未符,因事涉第 13 條之裁罰,先請釐清修正。
2.草案第 9 條:本條「得連續處罰」之規定,建請依現行法制體
例修正為「得按次處罰」。
3.草案第 13 條:
(1)本條僅規定「拒絕、規避或妨礙依第 8 條所為之『檢查』,
處...」 ,惟草案第 8 條除規定檢查外,尚得詢問相關人員
及要求提供相關資料,則於相關人員違反時並無罰則規定,理
由何在?建請釐清。
(2)本條處罰「拒絕、規避或妨礙主管機關檢查」之行為,其中部
分情形似亦屬消防法第 37 條第 2 項規避、妨礙或拒絕主管
機關依消防法第 6 條第 2 項所為檢查之處罰,則因草案第
13 條規定得處新臺幣 4 萬元以上 10 萬元以下罰鍰,其罰
鍰上下限均已超過消防法第 37 條第 2 項所定新臺幣 3 千
元以上 1 萬 5 千元以下罰鍰,是否有地方制度法第 30 條
第 1 項規定,自治條例與法律牴觸者無效之虞,建請貴部本
於地方制度法及消防法主管機關之權責衡酌之。
正 本:內政部
副 本:本部法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