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法務部 101.05.07 法律字第10103103480號函
中央法規
  • 第 56 條
    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現行條文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及第四十三條之刪除,自公布日施行。 前項公布日於現行條文第四十三條第二項指定之事業、團體或個人應於指 定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登記或許可之期間內者,該指定之事業、團體或個 人得申請終止辦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終止辦理時,應退還已繳規費。 已辦理完成者,亦得申請退費。 前項退費,應自繳費義務人繳納之日起,至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終止辦理之 日止,按退費額,依繳費之日郵政儲金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按日加計 利息,一併退還。已辦理完成者,其退費,應自繳費義務人繳納之日起, 至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申請之日止,亦同。
  • 第 3 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左: 一、個人資料: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特徵、 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健康、病歷、財務情況、社會活動 及其他足資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二、個人資料檔案:指基於特定目的儲存於電磁紀錄物或其他類似媒體之 個人資料之集合。 三、電腦處理:指使用電腦或自動化機器為資料之輸入、儲存、編輯、更 正、檢索、刪除、輸出、傳遞或其他處理。 四、蒐集:指為建立個人資料檔案而取得個人資料。 五、利用:指公務機關或非公務機關將其保有之個人資料檔案為內部使用 或提供當事人以外之第三人。 六、公務機關:指依法行使公權力之中央或地方機關。 七、非公務機關:指前款以外之左列事業、團體或個人: (一) 徵信業及以蒐集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為主要業務之團體或個人。 (二) 醫院、學校、電信業、金融業、證券業、保險業及大眾傳播業。 (三) 其他經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團體或個人 。 八、當事人:指個人資料之本人。 九、特定目的:指由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者。
  • 第 4 條
    當事人就其個人資料依本法規定行使之左列權利,不得預先拋棄或以特約 限制之: 一、查詢及請求閱覽。 二、請求製給複製本。 三、請求補充或更正。 四、請求停止電腦處理及利用。 五、請求刪除。
  • 第 12 條
    公務機關應依當事人之請求,就其保有之個人資料檔案,答覆查詢、提供 閱覽或製給複製本。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依前條不予公告者。 二、有妨害公務執行之虞者。 三、有妨害第三人之重大利益之虞者。
  • 第 13 條
    公務機關應維護個人資料之正確,並應依職權或當事人之請求適時更正或 補充之。 個人資料正確性有爭議者,公務機關應依職權或當事人之請求停止電腦處 理及利用。但因執行職務所必需並註明其爭議或經當事人書面同意者,不 在此限。 個人資料電腦處理之特定目的消失或期限屆滿時,公務機關應依職權或當 事人之請求,刪除或停止電腦處理及利用該資料。但因執行職務所必需或 經依本法規定變更目的或經當事人書面同意者,不在此限。
  • 第 15 條
    公務機關受理當事人依本法規定之請求,應於三十日內處理之。其未能於 該期間內處理者,應將其原因以書面通知請求人。
  • 第 16 條
    查詢或請求閱覽個人資料或製給複製本者,公務機關得酌收費用。 前項費用數額由各機關定之。
  • 第 18 條
    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蒐集或電腦處理,非有特定目的,並符合左列情 形之一者,不得為之: 一、經當事人書面同意者。 二、與當事人有契約或類似契約之關係而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之虞者。 三、已公開之資料且無害於當事人之重大利益者。 四、為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無害於當事人之重大利益者。 五、依本法第三條第七款第二目有關之法規及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
  • 第 19 條
    非公務機關未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本法登記並發給執照者,不得為個人 資料之蒐集、電腦處理或國際傳遞及利用。 徵信業及以蒐集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為主要業務之團體或個人,應經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許可並經登記及發給執照。 前二項之登記程序、許可要件及收費標準,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
  • 第 20 條
    申請為前條之登記,應具申請書,載明左列事項: 一、申請人之姓名、住、居所。如係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其名稱、主事務 所、分事務所或營業所及其代表人或管理人之姓名、住、居所。 二、個人資料檔案名稱。 三、個人資料檔案保有之特定目的。 四、個人資料之類別。 五、個人資料之範圍。 六、個人資料檔案之保有期限。 七、個人資料之蒐集方法。 八、個人資料檔案之利用範圍。 九、國際傳遞個人資料之直接收受者。 十、個人資料檔案維護負責人之姓名。 十一、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 前項應記載之事項有變更者,應於變更後十五日內申請為變更登記。業務 終止時,應於終止事由發生時起一個月內申請為終止登記。 為前項業務終止登記之申請時,應將其保有個人資料之處理方法陳報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核准。 第一項第三款之特定目的與第四款之資料類別,由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 業主管機關定之。 第一項第十一款之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之標準及第三項之處理方法 ,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 第 21 條
    前條申請登記核准後,非公務機關應將前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十款所列之 事項於政府公報公告並登載於當地新聞紙。
  • 第 22 條
    非公務機關應備置簿冊登載第二十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十款所列事項,並 供查閱。
  • 第 23 條
    非公務機關對個人資料之利用,應於蒐集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為之。但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為特定目的外之利用: 一、為增進公共利益者。 二、為免除當事人之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者。 三、為防止他人權益之重大危害而有必要者。 四、當事人書面同意者。
  • 第 24 條
    非公務機關為國際傳遞及利用個人資料,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得限制之: 一、涉及國家重大利益者。 二、國際條約或協定有特別規定者。 三、接受國對於個人資料之保護未有完善之法令,致有損當事人權益之虞 者。 四、以迂迴方法向第三國傳遞或利用個人資料規避本法者。
  • 第 25 條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有必要時,得派員攜帶證明文件,對於應受其許可 或登記之非公務機關,就本法規定之相關事項命其提供有關資料或為其他 必要之配合措施,並得進入檢查。經發現有違反本法規定之資料,得扣押 之。 對於前項之命令、檢查或扣押,非公務機關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 第 26 條
    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一項及第十七條之規定,於 非公務機關準用之。 非公務機關準用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酌收費用之標準,由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定之。
  • 第 32 條
    當事人向非公務機關行使第四條所定之權利,經拒絕後,當事人得於拒絕 後或期限屆滿後二十日內,以書面向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請求為適當之處 理。 前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於收受請求後二個月內,將處理結果以書面通知 請求人。認其請求有理由者,並應限期命該非公務機關改正之。
  • 第 34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對於個人資料檔案 為非法輸出、干擾、變更、刪除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妨害個人資料檔案之正 確,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五萬元以 下罰金。
  • 第 38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負責人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 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者,按次處罰之: 一、違反第十八條規定者。 二、違反第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者。 三、違反第二十三條規定者。 四、違反依第二十四條所發布之限制命令者。 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或第四款之情事,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依本法 所為之許可或登記。
  • 第 39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者,按次 處負責人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之規定者。 二、違反第二十一條關於登載於當地新聞紙之規定者。 三、違反第二十二條規定者。 四、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準用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七 條之規定者。 五、違反第二十六條第二項之收費標準者。 有前項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或第四款之情事,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 銷依本法所為之許可或登記。
  • 第 40 條
    有左列情事之一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按次處負責人新臺幣一萬元以 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不遵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第二十條第三項核准方法處理者。 二、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者。 三、違反依第三十二條第二項限期改正命令者。 有前項第二款或第三款之情事,其情節重大者,並得撤銷依本法所為之許 可或登記。
  • 第 43 條
    本法公布施行前已從事個人資料之蒐集或電腦處理,而依本法規定應申請 登記或許可者,應於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補辦之。 經法務部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第三條第七款第三目指定之事業、 團體或個人,應於指定之日起六個月內,辦理登記或許可。 逾期未為前二項之申請或申請未獲核准者,以未經核准登記或許可論處。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