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行政院 93.09.21 院臺規字第0930043003號書函
中央法規
  • 第 4 條
    訴願之管轄如左: 一、不服鄉 (鎮、市) 公所之行政處分者,向縣 (市) 政府提起訴願。 二、不服縣 (市) 政府所屬各級機關之行政處分者,向縣 (市) 政府提起 訴願。 三、不服縣 (市) 政府之行政處分者,向中央主管部、會、行、處、局、 署提起訴願。 四、不服直轄市政府所屬各級機關之行政處分者,向直轄市政府提起訴願 。 五、不服直轄市政府之行政處分者,向中央主管部、會、行、處、局、署 提起訴願。 六、不服中央各部、會、行、處、局、署所屬機關之行政處分者,向各部 、會、行、處、局、署提起訴願。 七、不服中央各部、會、行、處、局、署之行政處分者,向主管院提起訴 願。 八、不服中央各院之行政處分者,向原院提起訴願。
  • 第 5 條
    人民對於前條以外之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提起訴願時,應按其管轄 等級,比照前條之規定為之。 訴願管轄,法律另有規定依其業務監督定之者,從其規定。
  • 第 43 條
    直轄市議會議決自治事項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牴觸者無效 ;議決委辦事項與憲法、法律、中央法令牴觸者無效。 縣 (市) 議會議決自治事項與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規牴觸者無 效;議決委辦事項與憲法、法律、中央法令牴觸者無效。 鄉 (鎮、市) 民代表會議決自治事項與憲法、法律、中央法規、縣規章牴 觸者無效;議決委辦事項與憲法、法律、中央法令、縣規章、縣自治規則 牴觸者無效。 前三項議決事項無效者,除總預算案應依第四十條第五項規定處理外,直 轄市議會議決事項由行政院予以函告;縣 (市) 議會議決事項由中央各該 主管機關予以函告;鄉 (鎮、市) 民代表會議決事項由縣政府予以函告。 第一項至第三項議決自治事項與憲法、法律、中央法規、縣規章有無牴觸 發生疑義時,得聲請司法院解釋之。
  • 第 79 條
    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 (市) 議員、縣 (市) 長、鄉 (鎮、市) 民代 表、鄉 (鎮、市) 長及村 (里) 長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轄市議員、直轄 市長由行政院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縣 (市) 議員、縣 (市) 長由內政 部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鄉 (鎮、市) 民代表、鄉 (鎮、市) 長由縣政 府分別解除其職權或職務,並通知各該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 鎮、市) 民代表會;村 (里) 長由鄉 (鎮、市、區) 公所解除其職務。應 補選者,並依法補選: 一、經法院判決當選無效確定,或經法院判決選舉無效確定,致影響其當 選資格者。 二、犯內亂、外患或貪污罪,經判刑確定者。 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之罪,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 四、犯前二款以外之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而未受緩刑之宣 告或未執行易科罰金者。 五、受保安處分或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者。但因緩刑而付保護管束者,不 在此限。 六、戶籍遷出各該行政區域四個月以上者。 七、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八、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九、有本法所定應予解除職權或職務之情事者。 十、依其他法律應予解除職權或職務者。 有下列情事之一,其原職任期未滿,且尚未經選舉機關公告補選時,解除 職權或職務之處分均應予撤銷: 一、因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經再審或非常上訴判 決無罪確定者。 二、因前項第五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保安處分經依法撤銷,感訓處 分經重新審理為不付感訓處分之裁定確定者。 三、因前項第八款情事而解除職權或職務,經提起撤銷禁治產宣告之訴, 為法院判決撤銷宣告禁治產確定者。
  • 第 3 條
    直轄市議會應依本準則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行政院核定。 縣 (市) 議會應依本準則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內政部核定。 鄉 (鎮、市) 民代表會應依本準則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縣政府核定。 地方立法機關之組織自治條例,其有關考銓業務事項,不得牴觸中央考銓 法規;各權責機關於核定後,應函送考試院備查。
  • 第 9 條
    直轄市議員、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辭職、去職或死亡,由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分別函報行政院、內 政部、縣政府備查,並函知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 所。
  • 第 15 條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議長、副議長,鄉 (鎮、市) 民代表會主席、 副主席之選舉結果,由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 會造具選舉結果清冊及當選人名冊各一份,分別報請行政院、內政部及縣 政府發給當選證書,並函知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 所。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議長、副議長,鄉 (鎮、市) 民代表會主席、 副主席之罷免結果,由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 會分別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備查,並函知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 府、鄉 (鎮、市) 公所。
  • 第 18 條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議長、副議長,鄉 (鎮、市) 民代表會主席、 副主席辭職、去職或死亡,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 代表會應即分別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備查,並函知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議長、副議長,鄉 (鎮、市) 民代表會主席、 副主席出缺時,分別由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 會議決補選之。議長、副議長,主席、副主席同時出缺時,分別由行政院 、內政部、縣政府指定議員、代表一人暫行議長、主席職務,並於備查之 日起三十日內召集臨時會,分別補選之。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議長、鄉 (鎮、市) 民代表會主席辭職或去職 ,應辦理移交,未辦理移交或死亡者,由副議長、副主席代辦移交。
  • 第 21 條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應設程序委員會,審定議事日程及其他程序相 關事項,並得設各種委員會審查議案。鄉 (鎮、市) 民代表會得設小組進 行案件審查,並由主席審定議事日程。 前項議事日程屬於定期會者,縣 (市) 議會質詢日期不得超過會期總日數 五分之一;鄉 (鎮、市) 民代表會質詢日期不得超過會期總日數四分之一 。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議事日程,應分別 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備查。
  • 第 26 條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之議事程序,除各該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組織自治條例及議事 規則規定者外,依會議規範之規定。 前項議事規則,以規範議事事項為限,由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訂定,分別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備查,並函送 直轄市政府、縣 (市) 政府、鄉 (鎮、市) 公所。
  • 第 27 條
    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鎮、市) 民代表會,得設紀律委員會、 小組審議懲戒案件。其設置辦法,由直轄市議會、縣 (市) 議會、鄉 ( 鎮、市) 民代表會訂定,分別報行政院、內政部、縣政府備查。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