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 101.12.21 釋字第706號
中央法規
- 中華民國憲法(民國 36 年 01 月 01 日)
-
第 7 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
第 15 條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
第 19 條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
-
第 23 條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 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
-
第 71 條立法院開會時,關係院院長及各部會首長得列席陳述意見。
-
第 170 條本憲法所稱之法律,謂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之法律。
-
第 171 條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 法律與憲法有無牴觸發生疑義時,由司法院解釋之。
-
第 172 條命令與憲法或法律牴觸者無效。
-
第 173 條憲法之解釋,由司法院為之。
- 行政程序法(民國 94 年 12 月 28 日)
-
第 131 條公法上之請求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公法上請求權,因時效完成而當然消滅。 前項時效,因行政機關為實現該權利所作成之行政處分而中斷。
- 中央法規標準法(民國 93 年 05 月 19 日)
-
第 5 條左列事項應以法律定之: 一、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應以法律定之者。 二、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 三、關於國家各機關之組織者。 四、其他重要事項之應以法律定之者。
-
第 6 條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
- 行政訴訟法(民國 100 年 11 月 23 日)
-
第 176 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十五條、第二百十七條至第二百十九條、第二百七十八 條、第二百八十一條、第二百八十二條、第二百八十二條之一、第二百八 十四條至第二百八十六條、第二百九十一條至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二百九 十五條、第二百九十六條、第二百九十六條之一、第二百九十八條至第三 百零一條、第三百零四條、第三百零五條、第三百零九條、第三百十條、 第三百十三條、第三百十三條之一、第三百十六條至第三百十九條、第三 百二十一條、第三百二十二條、第三百二十五條至第三百二十七條、第三 百三十一條至第三百三十七條、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四十一條至第三 百四十三條、第三百五十二條至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三百六十一條、第三 百六十四條至第三百六十六條、第三百六十八條、第三百七十條至第三百 七十六條之二之規定,於本節準用之。
-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民國 82 年 02 月 03 日)
-
第 5 條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聲請解釋憲法: 一、中央或地方機關,於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發生疑義,或因行使職權 與其他機關之職權,發生適用憲法之爭議,或適用法律與命令發生有 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二、人民、法人或政黨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 定程序提起訴訟,對於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發生有牴觸 憲法之疑義者。 三、依立法委員現有總額三分之一以上之聲請,就其行使職權,適用憲法 發生疑義,或適用法律發生有牴觸憲法之疑義者。 最高法院或行政法院就其受理之案件,對所適用之法律或命令,確信有牴 觸憲法之疑義時,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大法官解釋。 聲請解釋憲法不合前二項規定者,應不受理。
-
第 8 條聲請解釋憲法,應以聲請書敘明左列事項向司法院為之: 一、聲請解釋憲法之目的。 二、疑義或爭議之性質與經過,及涉及之憲法條文。 三、聲請解釋憲法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立場與見解。 四、關係文件之名稱及件數。 聲請統一解釋,應以聲請書敘明左列事項向司法院為之: 一、聲請統一解釋之目的。 二、法律或命令見解發生歧異之經過及涉及之法律或命令條文。 三、聲請解釋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立場與見解。 四、關係文件之名稱及件數。
- 民法(民國 99 年 05 月 26 日)
-
第 391 條拍賣,因拍賣人拍板或依其他慣用之方法為賣定之表示而成立。
-
第 397 條拍賣之買受人如不按時支付價金者,拍賣人得解除契約,將其物再為拍賣 。 再行拍賣所得之價金,如少於原拍賣之價金及再行拍賣之費用者,原買受 人應負賠償其差額之責任。
- 民事訴訟法(民國 98 年 07 月 08 日)
-
第 355 條文書,依其程式及意旨得認作公文書者,推定為真正。 公文書之真偽有可疑者,法院得請作成名義之機關或公務員陳述其真偽。
- 強制執行法(民國 100 年 06 月 29 日)
-
第 1 條民事強制執行事務,於地方法院及其分院設民事執行處辦理之。
-
第 3 條強制執行事件,由法官或司法事務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辦理之。 本法所規定由法官辦理之事項,除拘提、管收外,均得由司法事務官辦理 之。
-
第 4 條強制執行,依左列執行名義為之: 一、確定之終局判決。 二、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之裁判及其他依民事訴訟法得為強制執行之 裁判。 三、依民事訴訟法成立之和解或調解。 四、依公證法規定得為強制執行之公證書。 五、抵押權人或質權人,為拍賣抵押物或質物之聲請,經法院為許可強制 執行之裁定者。 六、其他依法律之規定,得為強制執行名義者。 執行名義附有條件、期限或須債權人提供擔保者,於條件成就、期限屆至 或供擔保後,始得開始強制執行。 執行名義有對待給付者,以債權人已為給付或已提出給付後,始得開始強 制執行。
-
第 5 條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左列各款事項,提出於執行法院為之 : 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二、請求實現之權利。 書狀內宜記載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其他事項。 強制執行開始後,債務人死亡者,得續行強制執行。 債務人死亡,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或利害關係人聲請 ,選任特別代理人,但有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者,不在此限: 一、繼承人有無不明者。 二、繼承人所在不明者。 三、繼承人是否承認繼承不明者。 四、繼承人因故不能管理遺產者。
-
第 20 條已發見之債務人財產不足抵償聲請強制執行債權或不能發現債務人應交付 之財產時,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定期間命債務人據實報告 該期間屆滿前一年內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狀況。 債務人違反前項規定,不為報告或為虛偽之報告,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命其提供擔保或限期履行執行債務。 債務人未依前項命令提供相當擔保或遵期履行者,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管收債務人。但未經訊問債務人,並認其非不能報告財產狀況 者,不得為之。
-
第 21 條債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而有強制其到場之必要者,執行法院得拘提之: 一、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 二、有事實足認為有逃匿之虞。 債務人有前項情形者,司法事務官得報請執行法院拘提之。 債務人經拘提到場者,執行法院得交由司法事務官即時詢問之。 司法事務官於詢問後,應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報告。
-
第 22 條債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命其提供擔 保或限期履行: 一、有事實足認顯有履行義務之可能故不履行。 二、就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有隱匿或處分之情事。 債務人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而有事實足認顯有逃匿之虞或其他必要事由 者,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限制債務人住居於一定之地域。 但債務人已提供相當擔保、限制住居原因消滅或執行完結者,應解除其限 制。 前項限制住居及其解除,應通知債務人及有關機關。 債務人無正當理由違反第二項限制住居命令者,執行法院得拘提之。 債務人未依第一項命令提供相當擔保、遵期履行或無正當理由違反第二項 限制住居命令者,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管收債務人。但未經 訊問債務人,並認非予管收,顯難進行強制執行程序者,不得為之。 債務人經拘提、通知或自行到場,司法事務官於詢問後,認有前項事由, 而有管收之必要者,應報請執行法院依前項規定辦理。
-
第 46 條查封動產,由執行法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為之。於必要時得請有關機關 、自治團體、商業團體、工業團體或其他團體,或對於查封物有專門知識 經驗之人協助。
-
第 47 條查封動產,由執行人員實施占有。其將查封物交付保管者,並應依左列方 法行之: 一、標封。 二、烙印或火漆印。 三、其他足以公示查封之適當方法。 前項方法,於必要時得併用之。
-
第 60 條查封物應公開拍賣之。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執行法院得不經拍賣程序, 將查封物變賣之: 一、債權人及債務人聲請或對於查封物之價格為協議者。 二、有易於腐壞之性質者。 三、有減少價值之虞者。 四、為金銀物品或有市價之物品者。 五、保管困難或需費過鉅者。 第七十一條之規定,於前項變賣準用之。
-
第 61 條拍賣動產,由執行法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於執行法院或動產所在地行之 。 前項拍賣,執行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委託拍賣行或適當之人行之。但應派 員監督。
-
第 68-2 條拍定人未繳足價金者,執行法院應再拍賣。再拍賣時原拍定人不得應買。 如再拍賣之價金低於原拍賣價金及因再拍賣所生之費用者,原拍定人應負 擔其差額。 前項差額,執行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之。 原拍定人繳納之保證金不足抵償差額時,得依前項裁定對原拍定人強制執 行。
-
第 69 條拍賣物買受人就物之瑕疵無擔保請求權。
-
第 70 條執行法院因債權人或債務人之聲請,或認為必要時,應依職權於拍賣前預 定拍賣物之底價,並得酌定保證金額,命應買人於應買前繳納之。未照納 者,其應買無效。 執行法院定底價時,應詢問債權人及債務人之意見,但無法通知或屆期不 到場者,不在此限。 拍定,應就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高呼三次後為之。 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如低於底價,或雖未定底價而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 應買人所出之最高價,認為不足而為反對之表示時,執行拍賣人應不為拍 定,由執行法院定期再行拍賣。但債權人願依所定底價承受者,執行法院 應交債權人承受。 拍賣物依前項規定,再行拍賣時,應拍歸出價最高之應買人。但其最高價 不足底價百分之五十;或雖未定底價,而其最高價顯不相當者,執行法院 應作價交債權人承受;債權人不承受時,執行法院應撤銷查封,將拍賣物 返還債務人。 債務人不得應買。
-
第 73 條拍賣終結後,書記官應作成拍賣筆錄,載明左列事項: 一、拍賣物之種類、數量、品質及其他應記明之事項。 二、債權人及債務人。 三、拍賣之買受人姓名、住址及其應買之最高價額。 四、拍賣不成立或停止時,其原因。 五、拍賣之日時及場所。 六、作成拍賣筆錄之處所及年、月、日。 前項筆錄,應由執行拍賣人簽名。
-
第 76 條查封不動產,由執行法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依左列方法行之: 一、揭示。 二、封閉。 三、追繳契據。 前項方法,於必要時得併用之。 已登記之不動產,執行法院並應先通知登記機關為查封登記,其通知於第 一項執行行為實施前到達登記機關時,亦發生查封之效力。
-
第 99 條債務人應交出之不動產,現為債務人占有或於查封後為第三人占有者,執 行法院應解除其占有,點交於買受人或承受人;如有拒絕交出或其他情事 時,得請警察協助。 第三人對其在查封前無權占有不爭執或其占有為前條第二項但書之情形者 ,前項規定亦適用之。 依前二項規定點交後,原占有人復即占有該不動產者,執行法院得依聲請 再解除其占有後點交之。 前項執行程序,應徵執行費。
-
第 113 條不動產之強制執行,除本節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動產執行之規定。
- 稅捐稽徵法(民國 96 年 01 月 10 日)
-
第 6 條稅捐之徵收,優先於普通債權。 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之徵收,優先於一切債權及抵押權。 經法院或行政執行署執行拍賣或交債權人承受之土地,執行法院或行政執 行署應於拍定或承受五日內,將拍定或承受價額通知當地主管機關,依法 核課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並由執行法院或行政執行署代為扣繳 。
-
第 28 條納稅義務人對於因適用法令錯誤或計算錯誤溢繳之稅款,得自繳納之日起 五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逾期未申請者,不得再行申請。
- 國家賠償法(民國 69 年 07 月 02 日)
-
第 2 條本法所稱公務員者,謂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 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 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 受損害者亦同。 前項情形,公務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民國 99 年 12 月 31 日)
-
第 8 條汽車牌照包括號牌、行車執照及拖車使用證,為行車之許可憑證,由汽車 所有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經清繳其所有違反公路法與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規定之罰鍰及未繳納之汽車燃料使用費並檢驗合格後發給之。 但拖車號牌及拖車使用證得由使用人申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