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5年度台抗字第811號 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10 月 26 日
案由摘要:
偽造文書等罪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一○五年度台抗字第八一一號
抗  告  人  郭信誠
選任辯護人  葉柏岳  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偽造文書等罪案件,不服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中
華民國一○五年八月十一日駁回聲明異議裁定(一○五年度聲字
第五八六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應由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更為裁定。
    理  由
正當法律程序為憲法保障人民之基本概念,屬維繫人性尊嚴之一
環,實現此憲法概念之程序法規定,則因人民所處法律位階層面
之不同,而分散臚列於行政程序法及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中,
於踐履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時,應視個案判斷適用之程序法規定
。行政程序法與刑事訴訟法雖屬不同法律層面之程序規定,惟對
於正當法律程序之踐履及人權保障之實現,並無二致。刑罰係由
法院裁判後,由檢察官執行實現裁判的內容,完成國家刑罰權的
行使,故執行有罪判決是行使刑事訴訟所確定之國家具體刑罰權
,係為輔助完成刑事司法權之完整實現,以達刑事訴訟的目的,
乃屬廣義的刑事訴訟程序,應定位為司法行政處分,雖非行政機
關的單方行政處分,而無行政程序法之適用,但檢察官於指揮執
行時,特別攸關受刑人憲法上之基本訴訟權利,仍宜遵循適當的
程序,慎重從事。易科罰金制度係對於違犯輕罪之行為人,本受
徒刑或拘役之判決,若依宣告刑而執行,可能產生不良之影響,
故於刑罰執行時變更本所宣告之刑,改以罰金替代徒刑或拘役之
易刑處分,以避免執行短期自由刑所產生之流弊。刑法第四十一
條第一項規定:「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
,而受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台幣一千元、
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易科罰金,難收矯正之
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依其立法理由說明,個別
受刑人如有不宜易科罰金之情形,在刑事執行程序中,檢察官得
依該項但書規定,審酌受刑人是否具有「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
,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等事由決定之。是以,於
法院判決確定後,受刑人僅取得得聲請易科罰金之資格,檢察官
對於得易科罰金案件之指揮執行,仍應依具體個案,考量犯罪特
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等因素,如認受刑人確有因不執
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自得不准
予易科罰金,此乃檢察官指揮執行時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倘其
未濫用權限,本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惟因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二
項規定:「依前項規定得易科罰金而未聲請易科罰金者,得以提
供社會勞動六小時折算一日,易服社會勞動。」並未排除受刑人
於檢察官否准易科罰金時,得請求易服社會勞動,是檢察官認受
刑人不宜易科罰金時,非不得准許其得易服社會勞動。雖刑事訴
訟法並無執行檢察官於刑之執行指揮時,應當場告知不准易科罰
金之規定,但此重大剝奪受刑人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如能賦予
受刑人對於不准易科罰金之理由有陳述意見的機會,或許受刑人
能及時提供一定的答辯或舉出相當證據,得就對其不利之理由進
行防禦,或改聲請易服社會勞動,或能使檢察官改變准否易刑處
分之決定,無待受刑人日後始得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八十四條對
檢察官之指揮聲明異議。尤其在現行實務上,檢察官指揮執行,
係以准予易科罰金為原則,於例外認受刑人有難收矯治之效或難
以維持法秩序始不准易科罰金,則於否准易科罰金時,因與受刑
人所受裁判主文諭知得以易科罰金之內容有異,對受刑人而言,
無異係一種突襲性處分,參酌行政程序法第一百零二條及行政罰
法第四十二條分別規定:行政機關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
利之行政處分前,應給予該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暨行政
機關於裁處前,應給予受處罰者陳述意見之機會之同一法理,倘
能予受刑人就己身是否有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之情形
有陳述意見之機會,再由檢察官為准駁易刑處分之定奪,自與憲
法保障人權及訴訟權的宗旨無違。本件原裁定雖說明抗告人郭信
誠經警方緝獲到案,並移送台灣台中地方法院檢察署,同署執行
檢察官已於民國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指示同署執行科書記官詢
問抗告人並製作執行筆錄,而給予抗告人就本案陳述意見之機會
。故抗告人指摘本件執行檢察官訊問時未給予其陳述意見之機會
,有違正當法律程序及人性尊嚴乙節,顯與事實不符云云(見原
裁定第九頁第十三至十九行)。惟姑不論本件由台灣台中地方法
院檢察署書記官負責詢問抗告人,是否符合法院組織法上檢察官
、書記官各自的職權,及檢察官僅憑書記官詢問之執行筆錄,能
否正確為准否易科罰金之判斷,已非無疑。且依該署一○五年三
月二十三日之執行筆錄,書記官於人別訊問後,僅詢問抗告人之
前有無被羈押或交保、案內物是否拋棄、對確定判決有無意見、
家中有無十二歲以下兒童及少年需要社會局協助安置及有何其他
意見(按抗告人於此聲請易科罰金)等情後,即送檢察官審核,
嗣檢察官即於點名單上批註不准易科罰金的理由(見該署一○五
年度執更緝字第六八號卷第二十八、三十、三十一頁),並未就
准否易科罰金之任何相關事項詢問抗告人,原裁定認本件已給予
抗告人就本案陳述意見之機會,應與事實不符,難認不悖於正當
法律程序,其遽予駁回抗告人本件聲明異議,自非適法。抗告人
據以指摘原裁定違法,尚非全無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撤銷
,又為維護抗告人審級利益,併應由原裁定法院更為適法之裁定
。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十三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一○五  年    十    月  二十六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居  財  
                                法官  蘇  振  堂  
                                法官  王  敏  慧  
                                法官  鄭  水  銓  
                                法官  謝  靜  恒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一○五  年   十一   月    二    日
                                                      v
資料來源:
最高法院刑事裁判書彙編 第 73 期 13-19 頁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