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裁判字號: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99年度訴字第281號 行政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8 月 19 日
案由摘要:
有關交通事務事件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99年度訴字第281號
                                  民國99年8月5日辯論終結
原      告  甲○○
            乙○○
被      告  高雄縣政府警察局
代  表  人  丙○○
訴訟代理人  王森榮  律師
            賴柏宏  律師
            丁○○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交通事務事件,原告乙○○、甲○○分別不服
高雄縣政府中華民國99年3月31日府法訴字第0990082854號、同
日府法訴字第0990082791號訴願決定,共同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原告乙○○雖曾對被告提起請求劃設禁止停車線之訴並
    經本院以98年度訴字626號判決駁回(上訴中)在案,然本
    院審酌前訴係原告乙○○與吳○燕共同提起,且係聲明求為
    判決被告應依據民國98年1月10日高縣警交字第0980070283
    號函文內容於高雄縣○○鄉○○路○○巷口及巷內劃設禁止
    停車線之一般給付之訴;而本件則係原告乙○○與原告甲○
    ○共同提起,係聲明求為判決被告應依原告之申請,作成在
    高雄縣○○鄉○○路○○巷銜接○○路兩側至少各3公尺路
    段,設置禁止停車標線或其他禁止停車標示之處分,為課予
    義務訴訟,兩者並非同一事件,是被告認原告係就已起訴之
    事件,於訴訟繫屬中更行起訴一節,尚有誤會,合先敘明。
二、事實概要︰
    緣原告於97年10月起持續向被告陳情,請求於高雄縣○○鄉
    ○○路○巷口(以下稱系爭地點)劃設禁止停車標線,被告
    於97年11月7日辦理會勘,研議由路權主管機關高雄縣鳥松
    鄉公所劃設,因有住戶反對,被告再於97年12月25日辦理會
    勘,結論由被告研列98年度經費劃設,惟仍有住戶不同意,
    被告遂邀集相關單位於98年3月19日召開會議,會議結論略
    以:「1.○○鄉○○路○○巷經建設處認定為基地內之通路
    ,非屬現有巷道,除經所有權人同意,不得於該通路施設任
    何設施。(下略)」嗣原告乙○○以99年1月28日高雄地方
    法院郵局00000000第192號存證信函、原告甲○○以99年1月
    6 日高雄地方法院郵局00000000第32號存證信函向被告陳情
    應排除系爭地點停放車輛所產生之交通障礙,及重新評估系
    爭地點是否屬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定義之道路等相關
    法律疑義。經被告以99年2月4日高縣警交字第0990004491號
    書函覆原告乙○○略以:「主旨:為台端陳情○○鄉○○路
    ○○巷旁車輛停放影響視野及認定該○巷惟道路交通管理處
    罰條例所定義之『道路』1案,復如說明,請查照。說明:
    一、(略)。三、查台端建議事項(略)於98年3月19日開
    會討論並作成『○○鄉○○路○○巷經建設處認定為基地內
    之通路,非屬現有巷道,除經所有權人同意,不得於該通路
    施設任何設施。』會議結論之事實認定。四、承上,台端所
    建議事項既經本縣主管機關做出『非屬現有巷道』之事實認
    定,當無法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1款所稱『道路
    』之定義納管,本案建請台端依據該會議決議內容,於所有
    權人同意後,再向主管機關(○○鄉公所)提出申請設置。
    」原告2人不服,分別提起訴願,均遭決定不受理,遂提起
    本件行政訴訟。
三、本件原告主張︰
(一)原告為「高雄縣○○鄉○○路○○巷(私巷)」之所有權
      人之一,請求高雄縣政府警察局規範「高雄縣○○鄉○○
      路○巷口」停車秩序,該局以系爭巷道乃私設巷道為由,
      拒絕所有法令之適用,連巷口交會處公有○○路上,遭不
      明車輛停放導致之行車視線障礙也不願管理,造成系爭巷
      口屢遭不明車輛占據,嚴重影響行車及消防安全,且○○
      路邊為機車道,約兩公尺,卻長期停放車輛,機車道僅剩
      不足1公尺,實有影響交通安全。
(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道路定義為:「公路、街道、巷
      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並無
      限定公有道路才是道路,騎樓也不分公有私有皆屬道路,
      交通部94年3月31日交路字第0940025217號函明確說明,
      若認定「可供公眾通行」,屬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所定義之道路,則可為交通秩序之規範。亦可類推司法
      院釋字第400號及564號解釋:「為公共安全及交通秩序,
      於私設通道上劃設禁停線,對於私設通道私人土地之利用
      影響尚屬輕微」。又系爭巷道興建之初即規劃為開放型巷
      道,亦編列為○○鄉○○路○○巷,巷內尚有地下式消防
      栓及台電之配電箱,而消防火場搶救規定亦揭櫫3樓以上建
      築物正面應留給雲梯車執行救災,系爭巷道內集合住宅每
      一棟都是5樓建築物,巷內寬度僅5米,更凸顯該巷應受規
      範之公益性,依交通部93年4月08日交路字第0930029486
      號函、94年8月17日交路字第0940046120號函、81年2月1
      日交路字第004059號函、94年3月31日交路字第094002521
      7號函及內政部警政署74年10月21日警署交字第43307號函
      ,私有開放型巷道都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適用
      。且○○鄉○○村屬都市○○區○○○○巷道為集合住宅
      之開放式通道,巷內皆為五樓集合住宅,且每一棟一樓皆
      為法定停車空間,依建築法「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範圍」
      ,系爭巷道所屬之集合住宅亦屬「供公眾使用建築物(300
      平方公尺以上汽車庫)」;又既成巷道供公眾使用,其所
      謂「公眾」,乃指供2戶(含2戶)以上通行之謂,巷路必
      須供公眾通行20年以上,始構成既成道路。(最高行政法
      院88年度判字第4261號判決可資參照)集合住宅開放型巷
      道屬「供公眾通行之地方」。並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
      謂「供公眾通行之地方」乃一不確定法律概念,亦應合目
      的性及合法認定,被告以有無所有權人同意作為認定道路
      之標準與法未合,原告依法請求由法院代為認定:高雄縣
      ○○鄉○○路○○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定義之
      「道路」。
(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56條第1項第5款所稱:「在顯有妨
      礙其他人、車通行處所停車。」為一不確定法律概念,但
      被告拒絕認定於高雄縣○○鄉○○路○○巷口(○○路○
      號門口)停車,是否違反上開規定,觀諸道路交通管理處
      罰條例之立法意旨,係以維護交通安全為目的,另參道路
      交通安全規則-道路障礙章,第140條第1項第2款:「任何
      人不得有下列行為:‧‧‧二、在道路兩旁附近燃燒物品
      ,發生濃煙,妨礙行車視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4條第
      4款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2條亦同,可推知妨礙行
      車視線亦屬妨礙他人行車,並且○○鄉○○路○○巷實際
      做為開放式道路,供人車自由進出。假設○巷為政府所有
      之巷道,則其使用目的與外觀皆同於目前私有之○巷,並
      不因公有私有而影響使用型態,該交岔處豈可因該巷為公
      巷就有影響行車安全,私巷就變成不影響行車安全。交通
      部運輸研究所亦專案函釋○○路○巷法令適用範圍並表示
      被告可依上開法令及函釋而為規範。另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55條禁止車輛停放於交岔路口,其立法意旨乃在於
      :車輛行經交岔路口,若交岔處有車輛停放必產生行車視
      線受阻,而提升行車風險。包含行經○○路的車輛,也同
      樣無法看到○巷出入之人車。被告拒絕認定於高雄縣○○
      鄉○○路○巷口(○○路○號門口)停車,屬於道路交通
      管理處罰條例56條第1項第5款:在顯有妨礙其他人、車通
      行處所停車之情形,有違職責。
(四)○○路與○○路○巷交會處之○○路部分,屬於公有縣道
      ,該處停放車輛將產生視線障礙,同於交岔路口停放車輛
      所生之風險,為維護交通安全,被告有權於該處繪設禁停
      線,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條:「為維護道路交通
      安全與暢通,公路或警察機關於必要時,得就下列事項發
      布命令:一、指定某線道路或某線道路區段禁止或限制車
      輛、行人通行,或禁止穿越道路,或禁止停車及臨時停車
      。二、‧‧‧。」而被告邀集相關單位於98年3月19日討
      論相關問題,建設處引用地方制度法及建設法令取代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謂既成道路(現有巷道)公用地役(
      公共地役)不僅需可供公眾通行,還要連續數十年未中斷
      ,乃為私人土地徵收問題,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道
      路之定義不同,目的也不同。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管理開放型私巷,無須該私巷所有權人同意,其土地作
      為開放型私巷之初即負有受管理之義務。退萬步言,縱使
      私巷內被告不願規範,巷口交會之公有○○路上亦應予以
      規範,方可維持交通安全,停車格位與禁停標線劃設原則
      對於私有巷道出入口亦有相關規範及劃設規定,該原則乃
      一行政自我拘束之原則,並無裁量空間,被告有權依停車
      格位與禁停標線劃設原則,於高雄縣○○鄉○○路○○巷
      口○○路上劃設禁停線。若繪設禁停線,亦無強制連私巷
      一併繪設(L型)之規定,○○路上可單獨繪設禁停線。警
      察局亦認為系爭位置停車有影響行車及救災安全(高縣警
      交字第0980070283號函、高縣警交字第0970051151號函)
      警察局之見解與建設處原本不同(府警交字第0980012792
      號函),後錯認須「強制書面同意」及錯認禁停線遇私巷
      需強制L型繪設而不禁止(增加法所無之限制)。
(五)高雄縣○○鄉○○路○○○○○道,車流量大,被告消極
      不作為之態度導致系爭巷口無人可規範停車秩序,不明車
      輛長期占用停車,行車風險明顯提高。被告原認為○○路
      ○巷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定義之道路(以下稱道交
      道路),亦承認系爭位置停放車輛會產生行車危險,故有
      許多次會勘及高雄縣警交字第0980070283號函決議。因建
      設局對道路管理法令不熟悉,提出既成道路以取代道交道
      路,乃屬本案明顯之判斷瑕疵。
(六)原告居住於○○路○巷內,○巷為唯一出口,○○○區○
      道出入口,若為他巷則屬反射利益,但○巷為原告持分之
      道交道路,並居住於該處,社區門口之安全,原告有訴訟
      上之利益,並非僅反射利益。
(七)立法意旨是法律解釋最重要之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之本旨即為交通安全,而不確定法律概念答案只有一個
      ,除非涉及專業性、屬人性、經驗性之判斷並且無判斷瑕
      疵,否則法院可以審查,○○路○巷屬道交道路或非道交
      道路僅有一個正確答案,並且須依使用型態為認定,但警
      察局以有否所有權人同意為認定,明確為不合目的性之非
      法認定,行政法院有權審查(司法院釋字432號解釋參照);
      另本案涉及急迫性(隨時有車輛行駛)、可預見(可預見行
      車視線障礙),必須仰賴公權力,人民無法自力解決,以
      至裁量限縮,警察機關應為管制措施。「得」應作目的性
      限縮而解釋為「應」(司法院釋字469號解釋參照)。
(八)警察局承辦人不具法律概念,誤認交通部函示意旨,自認
      為私設道路需土地所有權人書面同意,方可認定為道路交
      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定義之道路(以下簡稱道交道路),實
      則忽略默示同意之事實,○○路○巷為開放式(無門、無
      柵欄),巷內所有權人購屋時早已默示同意公眾通行,與
      一般公寓大廈有鐵捲門之地下車庫車道有別,○○路○巷
      確為道交道路。另既成道路尚需連續20年不中斷之私有道
      交道路方屬之,不可不辨。
(九)被告認為原告並沒有申請依據,但依據停車格位與禁停標
      線之劃設原則,注意事項最後一行,有載明或民眾個案申
      請之禁止停車區,可見這些一般係民眾個案申請。
(十)高雄縣政府98年5月1日府警交字第0980012792號函有記載
      ,與被告98年3月19日會議記錄結論不同。先前被告承辦
      人員認為需要劃設,因為有危險性,且為道交道路。但後
      來建設局認為並非既成道路,換了承辦人,認為並非既成
      道路,就不是道交道路。這不能推翻危險的本質,系爭巷
      道就是有危險,不能以個人的恣意裁量來推翻危險。本案
      涉及公益及公共安全,亦為原告一輩子住家出入安全問題
      等情。並聲明求為判決:㈠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㈡
      被告應依原告之申請,作成在高雄縣○○鄉○○路○○巷
      銜接○○路兩側至少各3公尺路段,設置禁止停車標線或
      其他禁止停車標示之處分。
四、被告則以︰
(一)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7款規定當事人就已起訴之事
      件,於訴訟繫屬中更行起訴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本件原告所訴,已於99年1月6日經貴院判決,並由原告
      乙○○提起上訴,目前由最高行政法院審理中,其就已起
      訴之事件,於繫屬中更行起訴,顯不合法。
(二)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課予義務訴訟原告應有請求權,
      而本件原告主張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係規定不能停車
      ,並沒有明確請求權依據請求被告需要處分,原告請求應
      無理由。
(三)關於路段上劃設禁停線,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
      第5項,圓環、交岔路口10公尺內,公路主管機關、市區
      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得在不妨害行人通行或行車安全
      無虞之原則,設置必要之標誌或標線另行規定汽車之停車
      處所,既然係規定「得」,就是主管機關裁量權。本件被
      告至現場勘驗及與相關單位開會結果認定沒有必要劃設,
      故本件不論由課予義務之本質,或現場勘查結果,原告並
      無請求權。
(四)原告係先以○○路○巷口劃設紅線禁止停車來申請,交通
      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規定係路口10公尺內劃設。98年時被
      告會勘認為這是路口,但事後要劃設時,同一社區70號住
      戶提出異議,認為○巷並非道路,僅係建築用地通道而已
      ,係私有產權,並非公有道路。後來被告找建管單位來開
      會,98年3月會議結論認為,○○路○巷係建築地的私有
      通道。被告有告知原告,如要劃設需要全體所有權人同意
      ,但原告並未提出,而係提出訴願及行政訴訟。
(五)被告曾向交通部請示本件有無不妥之處,經回函稱本件由
      主管機關實質認定,故依據有關單位開會之認定,系爭巷
      道並非真正的道路,乃不按照路口之方式來處理。
(六)原告主張不處理路口,可以處理公路段的部分。而公路段
      要劃設,並非請求就一定會劃設。這是被告的裁量權,被
      告會考量是否有停車需求,是否影響停車秩序等,被告查
      明系爭巷口並沒有立即必要禁止停車,才可保障原告安全
      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求為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五、本件如事實概要欄所示之事實,有原告乙○○99年1月28日
    高雄地方法院郵局00000000第192號、原告甲○○99年1月6
    日高雄地方法院郵局00000000第32號存證信函、被告99年2
    月4日高縣警交字第0990004491號函等相關函件、被告研商
    ○○鄉○○路○○巷口繪設禁止臨時停車線及○○○區○○
    ○道權責案會勘紀錄、被告「開放○○○區○○○○○道○
    ○○巷道)法律定位及劃設標線之正當性」會議結論等附原
    處分卷可資佐參,洵堪認定。茲就兩造之爭執論述如下:
(一)按「標線:指管制道路交通,表示警告、禁制、指示,而
      在路面或其他設施上劃設之線條、圖形或文字。」為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第6款所明定。禁止停車標線或禁
      止臨時停車標線係屬禁制標線,其在對用路人之行止有所
      規制,課予用路人一定之不作為義務,為具有規制性之標
      線。禁制標線之規範客體雖是特定之道路(公物),然其
      並未對道路之性質加以設定或變更,仍是以人之行為為直
      接規範對象,亦與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2項後段所稱「公
      物之一般使用」,係指直接以公物作為利用對象,非可等
      同論之。再者,依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2項前段「對人之
      一般處分」,仍須針對「具體事件」為規範,僅在規範對
      象(人)從寬認定。因此禁制標線之劃設,雖非針對特定
      人,然係以該標線效力所及即「行經該路段之用路人」為
      規範對象,可謂「依一般性特徵」(特定路段之用路人)
      可得確定,並係針對「各該(無數之)用路事實」所為之
      規範,從而可將之認定為一種「對人之一般處分」。又道
      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條規定:「駕駛人駕駛車輛或行
      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
      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
      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前項道路交通標
      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樣式、標示方
      式、設置基準及設置地點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
      政部定之。」由此規定中,立法者將道路交通標誌、標線
      、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樣式、標示方式、設置
      基準及設置地點等事項,授權交通部會同內政部以法規命
      令予以訂定。而交通部目前發布有「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
      誌設置規則」,對於各種標誌、標線、號誌之設置條件、
      地點、方式等詳為規定,俾使交通主管機關據以執行。交
      通主管機關再依上開規則於各地點設置交通標誌、標線、
      號誌,由是乃形成「法律、法規命令、行政處分」層次分
      明之交通法規體系,足證禁制標線之性質非屬法規命令,
      而是行政處分中之一般處分,是人民如有請求權之依據,
      自非不得於請求經否准並依訴願程序後,提起課予義務訴
      訟,請求主管機關劃設禁止停車之標誌、標線,先予敘明
      。
(二)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
      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
      序後,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
      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為行政訴訟法第5條
      第2項所明定。故提起本項之課予義務訴訟,須人民因中
      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即作成否准
      之行政處分,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
      依「訴願程序」後,始得向法院提起之,若無此種情形,
      而人民卻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其起訴即應
      認不備要件而為不合法。而所謂「依法」申請之案件係指
      人民依法律有請求行政機關為行政處分或為一定內容行政
      處分之公權利而言。實體法規範有明文賦予人民申請權者
      ,該申請權人固得依法申請;反之,法律雖未明文規定申
      請權人,但依法律規定,受該法律保護之權利人,亦得依
      法申請。而所謂法律保護之權利,應指法秩序認為應予保
      護之權利而言,如僅為反射利益或非具法律上之利害關係
      者,即不在保護之內(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判字第1339號
      判決參照)。
(三)關於請求權之依據,原告於本院99年7月20日行準備程序
      時陳稱:「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5條、56條及有關此
      2條文之內政部、交通部函釋,加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對
      ○○路○巷的專案函釋,依據這些法令,被告應劃設禁停
      線,...」,於本院99年8月5日言詞辯論時則陳稱:「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與其相關函釋、劃設原則等,..
      .」是原告提起本件課予義務訴訟,無非係依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55條、56條及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
      置規則為據。惟查:
   1、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5條係規定汽車駕駛人違規臨時
      停車之處罰,第56條第1項係規定汽車駕駛人違規停車之
      處罰,第2項係規定汽車駕駛人在道路收費停車處所未依
      規定繳費之處罰,第3項係規定於第1項之情形,交通執法
      人員得令違停人移置車輛或自行移置,第4項係規定第1項
      第10款之違規應以最高額處罰之及第2項之欠費追繳之,
      第5項則係規定雖在圓環、交岔路口10公尺內之禁停區,
      主管或警察機關仍得於不妨害行人通行或行車安全無虞之
      原則下,設置必要之標誌或標線或行規定汽車之停車處所
      。觀諸上開法條規定,均係關於違規停車之處罰、車輛移
      置、欠費追繳及於圓環、交岔路口10公尺內例外准許停車
      之規定。無論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上開2法條規定
      或其法規範意旨,均未授予人民請求主管機關劃設禁止停
      車標誌、標線之權利。
   2、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與禁止停車有關之規定係
      第78條:「禁止停車標誌『禁25』,用以告示不得停放車
      輛。但臨時停車不受限制。設於禁停路段。已設有禁止停
      車標線者,得免設之。...。」、第79條:「禁止臨時
      停車標誌『禁26』,用以告示不得臨時停車,其限制條件
      得以附牌說明之。設於禁止臨時停車路段。已設有禁止臨
      時停車線者,得免設之。...。」及第149條:「標線
      依其型態原則上分類如左:一、線條  以實線或虛線標繪
      於路面或緣石上,用以管制交通者,原則上區分如左:.
      ..(四)黃實線設於路側者,用以禁止停車;...(
      五)紅實線設於路側,用以禁止臨時停車。」其係明定「
      禁25」、「禁26」禁止停車、禁止臨時停車標誌之禁制作
      用內容及設置路段等及禁止停車、禁止臨時停車標線之顏
      色區分與禁制作用內容。依其規定,亦未有授予人民得請
      求主管機關設置上開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權利之內容與
      規範意旨。
   3、又原告提出卷附交通部92年8月27日函訂之「停車格位與
      禁停標線之劃設原則」,其中「表3道路禁止停車標線劃
      設參考原則一覽表」最後注意事項2.雖載有「開放停車區
      內之淨空原則(視現況劃設禁停紅、黃線):交叉路口、
      停車場出入口、公寓樓間出入口、防火巷口、消防栓、機
      關或單位或『民眾個案申請』之禁止停車區。」其雖有「
      民眾個案申請」之字樣,然查此劃設規則係上級機關為協
      助下級機關或屬官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行政規
      則,依行政程序法第159條規定並無直接對外之發生法規
      範效力,且此所謂「機關或單位或民眾個案申請」僅係在
      促使行政機關職權之發動,尚難以此即認人民有請求行政
      機關劃設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請求權,是原告此部分之
      主張亦不足採。
   4、雖然,人民可因上開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制定,而獲得
      交通便利、秩序與安全,然此僅係反射利益,並非法律上
      之權利,是原告就禁止停車標線、標誌之劃設,並無法律
      上之請求權,其起訴於法不合。
(四)退而言之,本件縱認原告有法律上之請求權,然查: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並未有關於「警察機關」應於路旁劃設
      禁止停車之標誌、標線之規定,另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4條第2項規定授權訂定之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
      置規則第4條第1項則規定:「標誌、標線、號誌之設置、
      養護及號誌之運轉,由『主管機關』依其管轄辦理之。」
      ,此所謂「主管機關」,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並未明定
      ,而依公路法第58條第1項規定:「公路主管機關為維護
      公路之安全及暢通,應於必要地點設置標誌、標線、號誌
      、護欄及行車分隔設施等交通安全工程設施,並得視實際
      需要劃設車輛專用道。」同法第3條則規定:「本法所稱
      公路主管機關:在中央為交通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是依上開規定,本件設
      置道路交通標誌、標線之主管機關應為高雄縣政府,被告
      依法並無設置道路交通標誌、標線之權責。雖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5條規定: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公
      路或「警察機關」於必要時得就下列事項發布命令:「一
      、指定某線道路或某線道路區段禁止或限制車輛、行人通
      行,或禁止穿越道路,或禁止停車及臨時停車。二、劃定
      行人徒步區。」然此係於特定必要情形下,就特定道路或
      道路區段所為之大範圍管制,且係以發布命令方式為之,
      尚不能以此法條規定遽指被告有設置本件禁停標誌、標線
      之權限。從而原告起訴請求無權責設置道路交通標誌、標
      線之被告作成於高雄縣○○鄉○○路○○巷銜接○○路兩
      側至少各3公尺路段,設置禁止停車標線或其他禁止停車
      標示之處分,亦於法無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之主張不足取,被告否准原告之申請,並
      無違誤;訴願決定遞以維持,亦無不合。又本件事證已明
      ,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茲不
      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
    1項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19    日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江  幸  垠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吳  永  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
書(須按對造人數附繕本);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
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99    年    8     月    19    日
                            書記官  李  昱
資料來源:
司法院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判書彙編(99年版)第 129-143 頁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