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行政法院 109年度上字第244號 行政判決
中央法規
- 行政程序法(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
第 102 條行政機關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前,除已依第三十九 條規定,通知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或決定舉行聽證者外,應給予該處分 相對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但法規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 中央法規標準法(民國 93 年 05 月 19 日)
-
第 16 條法規對其他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之規定者,應優先適用之。其 他法規修正後,仍應優先適用。
- 行政訴訟法(民國 110 年 12 月 08 日)
-
第 125 條行政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事實關係,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 審判長應注意使當事人得為事實上及法律上適當完全之辯論。 審判長應向當事人發問或告知,令其陳述事實、聲明證據,或為其他必要 之聲明及陳述;其所聲明或陳述有不明瞭或不完足者,應令其敘明或補充 之。 陪席法官告明審判長後,得向當事人發問或告知。
-
第 131 條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至第六項、第五十五條、第六十六條但書、第六十七條 但書、第一百條第一項前段、第二項、第一百零七條第一項但書、第一百 十條第四項、第一百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二項、第一百二 十四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三十條之一及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 第七十五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一條第一項、第二 項、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十三條第二項、第 二百十三條之一、第二百十四條、第二百十七條、第二百六十八條、第二 百六十八條之一第二項、第三項、第二百六十八條之二第一項、第三百七 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三百七十二條關於法院或審判長權限之規定, 於受命法官行準備程序時準用之。
-
第 133 條行政法院於撤銷訴訟,應依職權調查證據;於其他訴訟,為維護公益者, 亦同。
-
第 141 條調查證據之結果,應告知當事人為辯論。 於受訴行政法院外調查證據者,當事人應於言詞辯論時陳述其調查之結果 。但審判長得令行政法院書記官朗讀調查證據筆錄代之。
-
第 176 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十五條、第二百十七條至第二百十九條、第二百七十八 條、第二百八十一條、第二百八十二條、第二百八十四條至第二百八十六 條、第二百九十一條至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二百九十五條、第二百九十六 條、第二百九十六條之一、第二百九十八條至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四 條、第三百零五條、第三百零九條、第三百十條、第三百十三條、第三百 十三條之一、第三百十六條至第三百十九條、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三百二 十二條、第三百二十五條至第三百二十七條、第三百三十一條至第三百三 十七條、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四十一條至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三百五 十二條至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三百六十一條、第三百六十四條至第三百六 十六條、第三百六十八條、第三百七十條至第三百七十六條之二之規定, 於本節準用之。
-
第 200 條行政法院對於人民依第五條規定請求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 處分之訴訟,應為下列方式之裁判: 一、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原告之訴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 三、原告之訴有理由,且案件事證明確者,應判命行政機關作成原告所申 請內容之行政處分。 四、原告之訴雖有理由,惟案件事證尚未臻明確或涉及行政機關之行政裁 量決定者,應判命行政機關遵照其判決之法律見解對於原告作成決定 。
- 民事訴訟法(民國 110 年 12 月 08 日)
-
第 268-1 條依前二條規定行書狀先行程序後,審判長或受命法官應速定言詞辯論期日 或準備程序期日。 法院於前項期日,應使當事人整理並協議簡化爭點。 審判長於必要時,得定期間命當事人就整理爭點之結果提出摘要書狀。 前項書狀,應以簡明文字,逐項分段記載,不得概括引用原有書狀或言詞 之陳述。
- 電業法(民國 106 年 01 月 26 日)
-
第 5 條輸配電業應為國營,以一家為限,其業務範圍涵蓋全國。 設置核能發電之發電業與容量在二萬瓩以上之水力發電業,以公營為限。 但經電業管制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前項所稱公營,指政府出資,或政府與人民合營,且政府資金超過百分之 五十者;由公營事業轉投資,其出資合計超過百分之五十者,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