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99年度上國易字第2號 民事判決
中央法規
  • 第 193 條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 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損害賠償,法院得因當事人之聲請,定為支付定期金。但須命加害人 提出擔保。
  • 第 195 條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 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 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或 已起訴者,不在此限。 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 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
  • 第 196 條
    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
  • 第 217 條
    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 重大之損害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 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 前二項之規定,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準用之。
  • 第 78 條
    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
  • 第 170 條
    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 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 第 173 條
    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項及第一百七十條至前條之規定, 於有訴訟代理人時不適用之。但法院得酌量情形,裁定停止其訴訟程序。
  • 第 175 條
    第一百六十八條至第一百七十二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 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 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
  • 第 449 條
    第二審法院認上訴為無理由者,應為駁回之判決。 原判決依其理由雖屬不當,而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上訴為無理由 。
  • 第 3 條
    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
  • 第 93 條
    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規定,無速限標誌或標線者,應依下列規 定: 一、行車時速不得超過五十公里。但在未劃設車道線、行車分向線或分向 限制線之道路,或設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時速不得超過四十 公里。 二、行經設有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學校、醫院標誌之路段、 道路施工路段、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岔路口及其他人車擁擠 處所,或因雨霧致視線不清或道路發生臨時障礙,均應減速慢行,作 隨時停車之準備。 三、應依減速慢行之標誌、標線或號誌指示行駛。 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得不受前項行車速度 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誌、標線及 號誌指示之限制。
  • 第 94 條
    汽車在同一車道行駛時,除擬超越前車外,後車與前車之間應保持隨時可 以煞停之距離。 汽車除遇突發狀況必須減速外,不得任意驟然減速。前車如須減速暫停, 駕駛人應預先顯示燈光或手勢告知後車,後車駕駛人應隨時注意前車之行 動。 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併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 之安全措施。
  • 第 97 條
    汽車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雙向二車道行駛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均應在遵行車道內行駛。 二、在劃有分向限制線之路段,不得駛入來車之車道內。 三、在劃有行車分向線之路段,超車時得駛越,但不能併行競駛。 四、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 汽車在設有慢車道之雙向二車道,除應依前項各款規定行駛外,於快慢車 道間變換車道時,應顯示方向燈,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
  • 第 101 條
    汽車超車及讓車時,應依下列規定: 一、行經設有彎道、陡坡、狹橋、隧道、交岔路口標誌之路段或鐵路平交 道、道路施工地段,不得超車。 二、在設有學校、醫院標誌或其他設有禁止超車標誌、標線之處所、地段 或對面有來車交會或前行車連貫二輛以上者,不得超車。 三、欲超越同一車道之前車時,須先按鳴喇叭二單響或變換燈光一次,但 不得連續密集按鳴喇叭或變換燈光迫使前車允讓。 四、前行車駕駛人聞後行車按鳴喇叭或見後行車顯示超車燈光時,如車前 路況無障礙,應即減速靠邊或表示允讓,並注意後行車超越時之行駛 狀況。 五、前行車減速靠邊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 。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 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 六、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等之警號時,不論來自何 方,均應立即避讓,並不得在後跟隨急駛,亦不得駛過在救火時放置 於路上之消防水帶。 七、遇幼童專用車、校車、殘障用特製車或教練車時,應予禮讓。 汽車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等之警號時,應依下列規 定避讓行駛: 一、在單車道路段,應即減速慢行向右緊靠道路右側避讓,並作隨時停車 之準備。 二、在同向二車道以上路段,與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同 車道之前車,應即向相鄰車道或路側避讓,相鄰車道之車輛應減速予 以禮讓,並作隨時停車之準備。 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得利用相鄰二車道間之車道線 行駛,而在車道線左右兩側車道之車輛,應即減速慢行分向左右兩側 車道避讓,並作隨時停車之準備。
  • 第 10 條
    標誌之分類及其作用如左: 一、警告標誌 用以促使車輛駕駛人及行人瞭解道路上之特殊狀況、提高 警覺,並準備防範應變之措施。 二、禁制標誌 用以表示道路上之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規定,告示車 輛駕駛人及行人嚴格遵守。 三、指示標誌 用以指示路線、方向、里程、地名及公共設施等,以利車 輛駕駛人及行人易於識別。 四、輔助標誌 除前述三款標誌外,用以便利行旅及促進行車安全所設立 之標誌或標牌。
  • 第 23 條
    警告標誌之設計,依左列規定: 一、體形 正等邊三角形。 二、顏色 白底、紅邊、黑色圖案。但「注意號誌」標誌之圖案為紅、黃 、綠、黑四色。 三、大小尺寸 標準型 邊長九○公分,邊寬七公分。 放大型 邊長一二○公分,邊寬九公分。 縮小型 邊長六○公分,邊寬五公分。 特大型 視實際情況定之。 四、警告標誌設置位置與警告標的物起點之距離,應配合行車速率,自四 五公尺至二○○公尺為度,如受實際情形限制,得酌予變更。但其設 置位置必須明顯,並不得少於安全停車視距。
  • 第 141 條
    交通錐、交通筒、交通桿及交通板,用以輔助拒馬阻擋或分隔交通。 交通錐,設於日間或行車速限低於每小時七十公里以下之路段者,高度至 少四十五公分;其設於夜間、高(快)速公路、行車速限每小時七十公里 以上之路段或須明顯指引處者,高度至少七十公分。 交通錐夜間使用時上端應安裝銀白色反光材料或反光導標。 交通錐之顏色分全橙色及橙白相間斜紋兩種;其基本型式尺寸參考下表及 圖例之規定。 交通筒,高度至少八十五公分,橫斷面為圓型或近似圓型,底盤應較底部 為寬並與筒身一體成型。筒身應水平環繞安裝各寬十五公分至二十公分之 橙色及白色或銀白色反光材料;其基本型式圖例如下: 交通桿,設於日間或行車速限低於每小時七十公里以下之路段者,高度至 少四十五公分,面向用路人的寬度至少五公分;其設於夜間或行車速限每 小時七十公里以上之路段或須明顯指引處者,高度至少七十公分。 交通桿夜間使用時,桿身應水平環繞反光材料;其基本型式圖例如下: 交通板,寬度至少二十公分,高度至少六十公分,為利導引車輛通行,得 黏貼水平或斜紋方向之反光材料,板面之圖例如下:
  • 第 53 條
    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罹患普通疾病,經治療後,症狀固定,再行治療 仍不能期待其治療效果,經保險人自設或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久失能,並符 合失能給付標準規定者,得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依規定之給付標準,請 領失能補助費。 前項被保險人或被保險人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所定之身心障礙者,經 評估為終身無工作能力者,得請領失能年金給付。其給付標準,依被保險 人之保險年資計算,每滿一年,發給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一點五五 ;金額不足新臺幣四千元者,按新臺幣四千元發給。 前項被保險人具有國民年金保險年資者,得依各保險規定分別核計相關之 年金給付,並由保險人合併發給,其所需經費由各保險分別支應。 本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於 符合第二項規定條件時,除依前二項規定請領年金給付外,亦得選擇一次 請領失能給付,經保險人核付後,不得變更。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