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92年度國字第2號 民事判決
中央法規
  • 第 184 條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 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 無過失者,不在此限。
  • 第 193 條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 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損害賠償,法院得因當事人之聲請,定為支付定期金。但須命加害人 提出擔保。
  • 第 217 條
    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 重大之損害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 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 前二項之規定,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準用之。
  • 第 224 條
    債務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關於債之履行有故意或過失時,債務人應與自 己之故意或過失負同一責任。但當事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 第 3 條
    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 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就損害原因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義務機關對之有求償權。
  • 第 93 條
    行車速度,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無標誌或標線者,應依左列規定: 一 在市區道路,時速不得超過五○公里,在郊外道路時速不得超過六○ 公里。但在未劃設車道線或行車分向線之道路,市區時速不得超過三 ○公里,郊外時速不得超過四○公里。 二 在設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上,時速不得超過四○公里。 三 行經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 岔路口、道路修理地段或行近工廠、學校、醫院、車站、會堂、娛樂 、展覽、競技等公共場所出、入口及其他人車擁擠處所,或因雨霧致 視線不清或道路發生臨時障礙時,均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 。 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得不受前項行車速度 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誌、標線及 號誌指示之限制。
  • 第 31 條
    匝道會車標誌,用以促使車輛駕駛人注意匝道車輛之插會。設於會合點前 方之主線上。右側插會用「警2○」,左側插會用「警21」。 本標誌牌下緣得設「右 (左) 側來車」附牌,說明其來車方向。標準型附 牌圖例如左: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