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相關法條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07年度訴字第117號 行政判決
中央法規
  • 第 111 條
    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告同意或行政法院 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 被告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同意變更或 追加。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 一、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 二、訴訟標的之請求雖有變更,但其請求之基礎不變。 三、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 四、應提起確認訴訟,誤為提起撤銷訴訟。 五、依第一百九十七條或其他法律之規定,應許為訴之變更或追加。 前三項規定,於變更或追加之新訴為撤銷訴訟而未經訴願程序者不適用之 。 對於行政法院以訴為非變更追加,或許訴之變更追加之裁判,不得聲明不 服。但撤銷訴訟,主張其未經訴願程序者,得隨同終局判決聲明不服。
  • 第 3 條
    本法所稱工廠,指有固定場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其廠房達一定面積, 或其生產設備達一定電力容量、熱能者。 前項所稱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範圍、一定面積及一定電力容量、熱能之 認定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不符前項標準而有固定場所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之業者,仍得依本法申請 許可或登記。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後,依本法管理。 因第二項標準修正,致工廠之規模範圍變更時,對於原非工廠規模範圍之 業者,中央主管機關應於該標準內訂定申請許可或登記之期限;對於已非 工廠規模範圍之業者,應於該標準內訂定工廠登記之處理方式。
  • 第 2 條
    本法第三條第一項所稱固定場所、物品製造、加工及廠房,其定義如下: 一、固定場所:指被持續利用以從事物品製造、加工業務之場所。 二、物品製造、加工:指以機械、物理或化學方法,將有機或無機物質轉 變成新產品者。 三、廠房:指供從事物品製造、加工作業使用之建築物。
  • 第 23 條
    公私場所應有效收集各種空氣污染物,並維持其空氣污染防制設施或監測 設施之正常運作;其固定污染源之最大操作量,不得超過空氣污染防制設 施之最大處理容量。 固定污染源及其空氣污染物收集設施、防制設施或監測設施之規格、設置 、操作、檢查、保養、記錄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
  • 第 24 條
    公私場所具有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固定污染源,應於設置或變更前 ,檢具空氣污染防制計畫,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機關 委託之機關申請及取得設置許可證,並依許可證內容進行設置或變更。 前項固定污染源設置或變更後,應檢具符合本法相關規定之證明文件,向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申請及取得操作 許可證,並依核發之許可證內容進行操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機關,應於前二項許 可證核發前,將申請資料登載於公開網站,供民眾查詢並表示意見,作為 核發許可證之參考。 固定污染源設置與操作許可證之申請、審查程序、審查原則、公開內容、 核發、撤銷、廢止、中央主管機關委託或終止委託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 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第 49 條
    檢驗測定機構應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給之許可證後,始得辦理本法規定之 檢驗測定。 前項檢驗測定機構應具備之條件、設施、檢驗測定人員資格限制、許可之 申請、審查程序、撤銷、廢止、許可證核(換)發、停業、復業、查核、 評鑑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本法各項檢驗測定方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第 56 條
    公私場所不遵行主管機關依本法所為停工或停業之命令者,處負責人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不遵行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第六十七條第二項所為停止操作、 或依第六十七條第二項所為停止作為之命令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 第 15 條
    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利益為行 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該行為人如有故意或重大 過失時,除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 私法人之職員、受僱人或從業人員,因執行其職務或為私法人之利益為行 為,致使私法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受處罰者,私法人之董事或其他有代 表權之人,如對該行政法上義務之違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未盡其防止 義務時,除法律或自治條例另有規定外,應並受同一規定罰鍰之處罰。 依前二項並受同一規定處罰之罰鍰,不得逾新臺幣一百萬元。但其所得之 利益逾新臺幣一百萬元者,得於其所得利益之範圍內裁處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