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政府 114.05.26 府訴二字第 1146081416 號訴願決定書
訴 願 人 ○○○○○○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
原 處 分 機 關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訴願人因違反勞資爭議處理法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民國 114 年 2 月 10 日北市
勞動字第 11460166171 號裁處書,提起訴願,本府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一、訴願人所僱勞工○○○(下稱○君)因恢復僱傭關係、工資、休假及調動職務等
爭議事件,於民國(下同)113 年 2 月 20 日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勞資爭議調解
,經原處分機關以 113 年 2 月 23 日北市勞動字第 1136057334 號開會通知
單(下稱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單),通知訴願人及○君出席 113 年
3 月 13 日下午 1 時 30 分召開之勞資爭議調解會議,該開會通知單於 113
年 2 月 27 日送達訴願人。原處分機關於 113 年 3 月 13 日召開第 1 次
勞資爭議調解會議,經勞資雙方同意訂於 113 年 3 月 20 日下午 2 時 30
分召開第 2 次勞資爭議調解會議;原處分機關復於 113 年 3 月 20 日召開
第 2 次勞資爭議調解會議,雙方調解不成立;上開第 1 次及第 2 次勞資爭
議調解紀錄皆於勞資爭議調解會議現場由勞資雙方簽名確認,原處分機關以 113
年 3 月 26 日北市勞動字第 1136009475 號函(下稱 113 年 3 月 26 日函
)檢送前開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予勞資雙方,該函於 113 年 3 月 27 日送達訴
願人。其間,訴願人於 113 年 2 月 29 日以通訊軟體xxxx通知終止與○君間
之勞動契約,並於 113 年 3 月 1 日生效。原處分機關以訴願人涉有違反勞
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規定之情事,以 113 年 12 月 5 日北市勞動字第 113
61213311 號函(下稱 113 年 12 月 5 日函)通知訴願人陳述意見,經訴願
人於 113 年 12 月 27 日、114 年 1 月 3 日、1 月 6 日、2 月 3 日以
書面陳述意見。
二、原處分機關審認訴願人於 113 年 2 月 29 日以通訊軟體通知○君終止與○君
間勞動契約,並自 113 年 3 月 1 日生效,係於勞資爭議調解期間〔自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單送達訴願人之日(即 113 年 2 月 27 日)起至第
2 次勞資爭議調解紀錄送達之日(即 113 年 3 月 27 日止)〕終止勞工勞動
契約,違反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規定,爰依同法第 62 條第 1 項規定,以
114 年 2 月 10 日北市勞動字第 11460166171 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處
訴願人新臺幣(下同)20 萬元罰鍰。原處分於 114 年 2 月 14 日送達,訴
願人不服,於 114 年 3 月 3 日向本府提起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
。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4 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勞動部;在直
轄市為直轄市政府……。」第 8 條規定:「勞資爭議在調解、仲裁或裁決期間
,資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歇業、停工、終止勞動契約或為其他不利於勞工
之行為;勞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罷工或為其他爭議行為。」第 62 條第 1
項規定:「雇主或雇主團體違反第八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六十萬元
以下罰鍰。」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03 年 2 月 17 日改制為勞動部,下稱前勞委會)100
年 10 月 25 日勞資 3 字第 1000088086 號函釋(下稱 100 年 10 月 25 日
函釋):「……說明:……二、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規定略以:『勞資爭議
在調解、仲裁或裁決期間,資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歇業、停工、終止勞動
契約或為其他不利於勞工之行為……』旨在保障勞工合法之爭議權,並使勞資爭
議在此期間得以暫為冷卻,避免爭議事件擴大;故資方於上開期間是否有因該勞
資爭議事件而對勞方為不利益對待之違法認定,與該勞資爭議申請調解、仲裁或
裁決案件之結果無涉。……」
101 年 4 月 16 日勞資 3 字第 1010125649 號令釋(下稱 101 年 4 月 16
日令釋):「核釋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所定『勞資爭議在調解、仲裁或裁決
期間』,其期間之起訖如下,並自即日生效:一、調解期間:指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依職權交付調解,並通知勞資爭議當事人之日,或接到勞資爭議當事
人一方或雙方之完備調解申請書之日起算,至調解紀錄送達之日終止。……。」
臺北市政府 112 年 12 月 29 日府勞秘字第 1126121098 號公告:「主旨:公
告『工會法等 15 項中央法規』所定臺北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有關裁處權限
事項,自中華民國 113 年 1 月 1 日起委任本府勞動局辦理。……公告事項
:一、公告將『工會法等 15 項中央法規』所定本府有關裁處權限事項委任本府
勞動局辦理。二、委任事項如附件。」
附件:工會法等 15 項中央法規裁處權限委任勞動局辦理事項表(節錄)項次
9
法規名稱
勞資爭議處理法
委任事項
第62條至第63條「裁處」
二、本件訴願理由略以:調解期間起算日期 113 年 2 月 27 日係第 1 次勞資爭
議調解開會通知單送達大樓管理處之日期,訴願人於 113 年 3 月 4 日,始
知悉○君有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合理調解期間應為 113 年 3 月 4 日至 3
月 27 日;訴願人在○君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前,已召開董事會決議終止僱傭關係
,此從○君調解申請書之請求調解事項中包含「恢復僱傭關係」即可確知;113
年 2 月 29 日再一次通知○君終止僱傭關係,重申先前終止僱傭關係之意思,
此次終止係以○君申請調解事由以外之理由終止,並未違反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規定,縱使客觀上有違反之事實,主觀上亦無故意;○君於 113 年 2 月 29
日亦寄發存證信函主張依勞動基準法第 14 條第 1 項終止勞動契約,顯見○君
亦無在訴願人公司繼續任職之意願,足認本件無適用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
三、查訴願人所僱勞工○君,因與訴願人有恢復僱傭關係、工資、休假及調動職務等
爭議,於 113 年 2 月 20 日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原處分機關以
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單通知訴願人及○君出席調解會議,該開會通知
單於 113 年 2 月 27 日送達訴願人,嗣原處分機關於 113 年 3 月 13 日
及 20 日召開共 2 次勞資爭議調解會議,惟雙方調解不成立,上開調解紀錄皆
於勞資爭議調解會議現場由勞資雙方簽名確認,原處分機關並以 113 年 3 月
26 日函檢送前開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予勞資雙方,該函於 113 年 3 月 27 日
送達訴願人。其間,訴願人以 113 年 2 月 29 日通訊軟體xxxx通知○君終止
勞動契約,有○君勞資爭議調解申請書、訴願人 113 年 2 月 29 日通訊軟體
xxxx之對話截圖、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單及其掛號郵件收件回執、勞
資爭議調解紀錄及傳真查詢國內各類掛號郵件查單等影本在卷可稽,原處分自屬
有據。
四、至訴願人主張其於 113 年 3 月 4 日始知悉○君有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合理
調解期間應為 113 年 3 月 4 日至 3 月 27 日;其在○君申請勞資爭議調
解前,已召開董事會決議終止僱傭關係,此從○君調解申請書之請求調解事項中
包含「恢復僱傭關係」即可確知;113 年 2 月 29 日再一次通知○君終止僱傭
關係,重申先前終止僱傭關係之意思,此次終止係以○君申請調解事由以外之理
由終止,並未違反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規定,縱使客觀上有違反之事實,主
觀上亦無故意云云:
(一)按勞資爭議在調解期間,資方不得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歇業、停工、終止勞動
契約或為其他不利於勞工之行為;為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8 條前段所明定。上
開規定旨在保障勞工合法之爭議權,並使勞資爭議在此期間得以暫為冷卻,避
免爭議事件擴大;基此規定,於勞資爭議在調解期間,為保障勞工權益穩定勞
動關係,勞雇雙方均有遵守該條規定之義務;又調解期間之起訖,係指主管機
關依職權交付調解,並通知勞資爭議當事人之日,或接到勞資爭議當事人一方
或雙方之完備調解申請書之日起算,至調解紀錄送達之日終止;有前勞委會
100 年 10 月 25 日函釋及 101 年 4 月 16 日令釋意旨可資參照。
(二)經查本件訴願人所僱○君係於 113 年 2 月 20 日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勞資爭
議調解,原處分機關以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單通知訴願人及○君出
席調解會議,該開會通知單於 113 年 2 月 27 日送達訴願人,嗣原處分機
關於 113 年 3 月 13 日及 3 月 20 日召開共 2 次勞資爭議調解會議,
惟雙方調解不成立,上開調解紀錄於 113 年 3 月 27 日送達訴願人,是本
件勞資爭議調解期間應係自 113 年 2 月 27 日起至 113 年 3 月 27 日
止;惟訴願人卻於 113 年 2 月 29 日為終止與○君勞動契約之意思表示,
則本件訴願人有於勞資爭議之調解期間,因該勞資爭議事件而終止其與○君之
勞動契約之事實,洵堪認定。次查原處分機關第 1 次勞資爭議調解開會通知
單於 113 年 2 月 27 日送達訴願人,有卷附掛號郵件收件回執影本附卷可
稽,是該開會通知單已生合法送達效力,至大樓管理員是否將文書轉交或何時
轉交,對已生合法送達效力,不生影響;是訴願人主張以其知悉○君有申請勞
資爭議調解之日即 113 年 3 月 4 日起計調解期間,不足採據。復查卷附
訴願人提供其 113 年第 2 次董事會議事錄四討論議題案由一說明(8)(9
)所示,該案係記載○君停職處置案已於 113 年 2 月 6 日簽核生效,倘
其參加 113 年 2 月 16 日董事會即佈達其停職令,尚未有明確表示終止與
○君勞動契約之意思表示,嗣訴願人於 113 年 2 月 29 日以通訊軟體xxxx
傳送訴願人與○君終止勞動契約之簽呈,始正式通知終止與○君間之勞動契約
,訴願人主張 113 年 2 月 29 日通知○君終止僱傭關係,係重申先前終止
僱傭關係之意思,不足採據。本件訴願人為雇主,對於勞資爭議處理法之規範
,自有知悉、瞭解及遵循之義務,並盡其注意義務;其對於上開規定之違反,
縱無故意,亦難謂無過失。訴願主張,不足採據。從而,原處分機關依前揭規
定,處訴願人法定最低額 20 萬元罰鍰,並無不合,原處分應予維持。
五、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依訴願法第 79 條第 1 項,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連 堂 凱(公出)
委員 張 慕 貞(代行)
委員 陳 愛 娥
委員 盛 子 龍
委員 邱 駿 彥
委員 李 瑞 敏
委員 王 士 帆
委員 陳 衍 任
委員 邱 子 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5 月 26 日
本案依分層負責規定授權人員決行
如對本決定不服者,得於本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 個月內,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
起行政訴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北市士林區福國路 101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