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政府 95.03.23. 府訴字第09577682900號訴願決定書 訴   願   人:○○○
    原 處 分 機 關: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一分局
      訴願人因違反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94年10月11日北
    市警文一分督字第 09432290500號執行強制出境暨收容處分書,提起訴願,本府依法決定如
    下:
        主  文
      訴願駁回。
        事  實
      緣訴願人係大陸地區福建省人,於93年 2月16日以「依親居留」名義,經內政部警政署
    入出境管理局許可入境臺灣地區。嗣經原處分機關調查發現訴願人係與案外人○○○假結婚
    ,再以「依親居留」為由,申請入境臺灣地區,足認有偽造文書之犯罪行為,違反臺灣地區
    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8條第 1項第 4款規定,乃依同條第  1項及第 2項規定,作成
    94年10月11日北市警文一分督字第 094 32290500號執行強制出境暨收容處分書,暫予收容
    訴願人,俟所涉刑事案件偵查終結並執行完畢後,逕行強制出境。訴願人不服,於94年11月
     9日經由原處分機關向本府提起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
        理  由
    一、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1條規定:「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
      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
      條例。
      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第18條第 1項、第 2項、第 6項規定:
      「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治安機關得逕行強制出境。但其
      所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者,應先經司法機關之同意:……四、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
      為者。……」「前項大陸地區人民,於強制出境前,得暫予收容,並得令其從事勞務。
      」「第 1項之強制出境處理辦法及第 2項收容處所之設置及管理辦法,由內政部擬訂,
      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同條例施行細則第16條規定:「本條例第18條第 1項第 4款所定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
      為者,指涉及刑事案件,經治安機關依下列事證之一查證屬實者:一、檢舉書、自白書
      或鑑定書。二、照片、錄音或錄影。三、警察或治安人員職務上製作之筆錄或查證報告
      。四、檢察官之起訴書、處分書或審判機關之裁判書。五、其他具體事證。」
      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強制出境處理辦法第 1條規定:「本辦法依臺灣地區與大
      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8條第 6項……規定訂定之。」第 6條規定:「強制出境,依下
      列規定處理:……二各級警察機關查獲者,依規定逕行處理。……」
    二、本件訴願理由略以:
    (一)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8條第 1項第 4款規定,須以「有事實足認為
       有犯罪行為者」,始得予以收容,惟原處分書並未提及究有何種事實足以認定訴願人
       構成犯罪。
    (二)訴願人於89年10月27日與臺灣地區人民○○○結婚後,入境居留臺灣期間均恪守相關
       法律規定,從未違法。
    三、卷查訴願人係大陸地區人士,於93年 2月16日以「依親居留」名義,經內政部警政署入
      出境管理局許可入境臺灣地區。嗣經原處分機關調查發現訴願人係與案外人○○○假結
      婚,再以「依親居留」為由,申請入境臺灣地區,足認有偽造文書之犯罪行為,此有原
      處分機關所屬木柵派出所94年 8月28日、同年 9月27日分別對案外人○○○○及○○○
      所製作之調查筆錄、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94年度偵字第 23759號起訴書等影
      本附卷可稽,是本案原處分機關予以處分,自屬有據。
    四、至訴願人主張本件處分書上並未載明其犯罪事實,且其在入境居留臺灣期間均恪守相關
      法律規定,從未違法云云,查本件處分書上載有略以:「……主文:受處分人○○○因
      涉嫌偽造文書案,……事實及理由:受處分人○○○以依親居留名義來臺,……因涉嫌
      偽造文書,案移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中,……」是本件處分書上已明確記載訴
      願人涉及偽造文書之犯罪事實;又本件訴願人涉及偽造文書之犯罪行為,業經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94年度偵字第 23759號起訴書起訴在案,其犯罪事實欄載有略以
      :「一、○○○與中國大陸地區人民○○○均明知渠等二人無結婚之真意,○○○為自
      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綽號『○○』之成年男子取得新臺幣(下同) 8萬元之代價,○○
      ○則為得以假藉探親名義進入臺灣地區,竟共同基於偽造文書之概括犯意聯絡,經由『
      ○○』之媒介,並由『○○』先支付 1萬元前金與○○○後,○○○、○○○即在無結
      婚真意之情況下,於民國89年10月27日,在大陸福建省福州市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
      公證,並取得福州市公證處發給之結婚證明書後,由○○○持上開結婚證明書等文書,
      於同年11月20日前往臺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申請辦理結婚登記,並申請將○○○身分
      證之配偶欄登記為(了)○○○,致不知情之戶政事務所承辦公務員將此不實之事項,
      登載於其職務上所掌之電腦戶政資料管理檔案內,並製發戶口名簿及身分證交與○○○
      收執,足以生損害於戶政機關對戶籍管理之正確性。○○○取得前開戶口名簿及身分證
      後,即持前開內容虛偽不實之結婚證明書、國民身分證及戶口名簿等文件,以配偶來臺
      探親為由,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申辦○○○之入境手續,致使該管承辦之公
      務員陷於錯誤,而核發○○○之『中華民國臺灣地區依親居留證』,○○○則於90年 3
      月13日,持該依親居留證自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入境臺灣地區。又○○○入境臺灣地區,
      因故於91年 8月30日出境返回中國大陸地區後,○○○又於92年 9月22日持戶口名簿及
      身分證等文件,前往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一分局(分局)木柵派出所行使進行對保
      ,致該管派出所不知情警員將『○○○與被保人○○○係夫妻關係』之不實事項,登載
      於『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保證書』之對保及證明機關(構)簽註意見欄上,○(
      ○)○○並於同日以上揭相同之手法,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承辦公務員行使前
      開內容虛偽不實之結婚證明書等文書,致該管公務員再次誤而核准○○○之『中華民國
      臺灣地區依(親)居留證』,○○○即再持該證,於93年 2月16日再次自桃園中正國際
      機場入境臺灣地區。嗣經○○○住處管區警員執行勤區查察時發現有異, 並訪查○○○
      周邊鄰居後,始查獲上情。……證據並所犯法條……二、核被告○○○、○○○所為,
      均係犯刑法第 216條、第 214條之行使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嫌。……」準此,依首
      揭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16條第 4款規定,已有事實足認為訴願
      人有偽造文書之犯罪行為,原處分機關依法作成94年10月11日北市警文一分督字第 094
      32290500號執行強制出境暨收容處分書,暫予收容訴願人,俟所涉刑事案件偵查終結並
      執行完畢後,予以強制出境,洵無違誤,訴願理由,不足採據。又原處分機關依前揭規
      定所為處分,既未逾越前揭法條授予行政裁量之權限,且衡諸本案情節,與上開條例第
       1條所揭示立法目的之達成亦未失均衡,合乎比例原則,其裁量權之行使並無不當。從
      而,原處分機關依首揭規定作成強制出境暨收容之處分,並無不合,原處分應予維持。
    五、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無理由,爰依訴願法第79條第 1項之規定,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明珠
                                   副主任委員 王曼萍
                                      委員 陳 敏
                                      委員 曾巨威
                                      委員 曾忠己
                                      委員 陳淑芳
                                      委員 林世華
                                      委員 蕭偉松
                                      委員 陳石獅
                                      委員 陳立夫
                                      委員 陳媛英
    中  華  民  國   95  年    3  月   23   日市長 馬英九 公
                                           假
                                  副市長 葉金川 代行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明珠 決行
      如對本決定不服者,得於收受本決定書之次日起 2個月內,向臺北高
    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抄副本送本府。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 3段 1巷 1號)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