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市政府 96.09.20. 府訴字第09670216300號訴願決定書 訴  願  人:○○館
    代  表  人:○○○
    原 處 分 機 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訴願人因文化資產保存法事件,不服原處分機關如附表所載編號1至1
    0之處分函,提起訴願,本府依法決定如下:
        主  文
      訴願不受理。
        理  由
    一、按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 2條規定:「本法適用於行政院及其所
      屬各級機關(以下簡稱機關)。但國防組織及檢察機關組織法律另有
      規定者,從其規定。行政院為一級機關,其所屬各級機關依層級為二
      級機關、三級機關、四級機關。」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用詞定義
      如下:一、機關:就法定事務,有決定並表示國家意思於外部,而依
      組織法律或命令(以下簡稱組織法規)設立,行使公權力之組織。」
      第4條第 1項第1款規定:「下列機關之組織以法律定之,其餘法律之
      組織以命令定之:一、一級機關、二級機關及三級機關。」第 9條規
      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ㄧ者,不得設立機關:一、業務與現有機關
      職掌重疊者。二、業務可由現有機關調整辦理者。......」第11條規
      定:「機關組織依本法規定以法律定之者,其設立依下列程序辦理:
      ......二、二級機關、三級機關、獨立機關,由其上級機關或上級指
      定之機關擬案,報請一級機關轉請立法院審議。機關之調整或裁撤由
      本機關或上級機關擬案,循前項程序辦理。」
      訴願法第1條第1項規定:「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認
      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訴願。......
      」第4條第4款規定:「訴願之管轄如左:......四、不服直轄市政府
      所屬各級機關之行政處分者,向直轄市政府提起訴願。」第 8條規定
      :「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依法辦理上級機關委任事件所為之行政處
      分,為受委任機關之行政處分,其訴願之管轄,比照第 4條之規定,
      向受委任機關或其直接上級機關提起訴願。」第13條規定:「原行政
      處分機關之認定,以實施行政處分時之名義為準。......」第18條規
      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團體或其他受行政處分之相對人及利害
      關係人得提起訴願。」第77條第 3款規定:「訴願事件有左列各款情
      形之一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三、訴願人不符合第18條之規
      定者。」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22條第1項規定:「法律之廢止,應經立法院通過
      ,總統公布。」
      行政程序法第11條第1項、第5項規定:「行政機關之管轄權,依其組
      織法規或其他行政法規定之。」「管轄權非依法規不得設定或變更。
      」第15條第1項、第3項規定:「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
      ,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前 2項情形,應將委任或委託事項
      及法規依據公告之,並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第17條第 1項規定
      :「行政機關對事件管轄權之有無,應依職權調查;......」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文化資產,指具有歷史
      、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資產:一、古蹟
      、歷史建築、聚落: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第4條第1項規定:「前條第1款至第6款古
      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
      及古物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文建
      會);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堂管理處組織條例第 1條規定:「○○堂管理處(以下簡稱本處
      )隸屬教育部,掌理○○堂之管理、維護與先總統○公紀念文物資料
      之蒐集、典藏、展覽及有關文教活動之舉辦等事宜。」
      臺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1條規定:「本自治條例依地方制度法第6
      2條第1項及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第3條第1項規定制定之。」第 2條
      第 2項規定:「中央法令規定市政府為主管機關者,市政府得將其權
      限委任所屬下級機關辦理。」第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市政府設下
      列各局、處、委員會:......十三、文化局。」
      行政法院 56年度判字第218號判例:「人民提起訴願,須以官署之處
      分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為前提。所謂損害其權利或利益,係指原處分
      所生具體的效果,致損害其確實的權利或利益而言。......」
       75年度判字第362號判例:「因不服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而循
      訴願或行政訴訟程序謀求救濟之人,依現有之解釋判例,固包括利害
      關係人而非專以受處分人為限,所謂利害關係乃指法律上之利害關係
      而言,不包括事實上之利害關係在內。......」
      法務部91年2月6日法律字第0910003383號函釋:「按行政程序法第15
      條第 1項規定:『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所屬下
      級機關執行之。』所稱之『法規』,依本部89年 7月20日法89律決字
      第000258號函送之行政程序法各條文中『法規』之涵義彙整表,其涵
      義係指法律、法律具體授權之法規命令、法律概括授權之法規命令、
      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及委辦規則。本件農業發展條例第29條第 3項授
      權訂定之農業動力用電範圍及標準第2條第1項有關各類農業動力用電
      證明文件之核發,係明定由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辦理,則
      各該地方自治團體自得依其組織法有關劃分權限(分工)之規定,定
      其應辦理之機關。而依規定分工之權限機關如將其權限授權所屬機關
      (同一地方自治團體內)執行時,則屬行政程序法第15條第 1項之委
      任範圍。......」
      臺北市政府 96年6月1日府文化秘字第09631165300號公告:「主旨:
      公告委任本府文化局辦理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之事項,自公告之日起實
      施。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5條及臺北市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 2條規定。公
      告事項:本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主管之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事
      項,自公告之日起委任本府文化局辦理,......」
    二、按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任所屬下級機關執行之,
      此所稱法規包括地方自治團體制訂之自治條例及自治規則。倘法令明
      定業務主管機關為直轄市政府,則直轄市政府自得依其組織法有關權
      限劃分之規定,將其權限授權委任所屬機關辦理。此揆諸行政程序法
      第15條第 1項規定及法務部91年2月6日法律字第0910003383號函釋意
      旨自明。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條第1項規定,古蹟等文物之主管機
      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則本府為辦理有關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事項
      ,自得依前揭行政程序法第15條第1項、第3項及臺北市政府組織自治
      條例第 2條、第6條第1項第13款規定,將相關業務事項權限委任原處
      分機關辦理。經查本府業於 96年6月1日以府文化秘字第09631165300
      號公告,將本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主管之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事項
      ,自公告之日起委任原處分機關辦理,並將該項公告刊登於96年6月1
      4日夏字第 53期臺北市政府公報。是原處分機關對有關文化資產保存
      法規定之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事項,自有管轄權。又管轄權非依法規不
      得設定或變更;行政機關對事件管轄權之有無,應依職權調查;原行
      政處分機關之認定,應以實施行政處分時之名義為準,行政程序法第
      11條第5項、第17條第1項及訴願法第13條均定有明文。本件原處分機
      關對有關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之文化資產保存業務事項,業經本府委
      任,有管轄權,有如前述。訴願人不服本府文化局以其名義作成之行
      政處分,自應依訴願法第 4條第4款及第8條規定向本府提起訴願。本
      件訴願理由雖主張本訴願案應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受理,惟本府
      基於前揭行政程序法第 11條第5項規定所揭示之管轄法定原則,及同
      法第 17條第1項規定對事件管轄權之有無依職權調查結果,本府應為
      本件訴願案法定管轄機關,合先敘明。
    三、緣○○堂於 96年3月6日進入古蹟審查程序,而為暫定古蹟。嗣96年5
      月 19日其本堂正面搭設施工鷹架,且關閉正面銅門,有阻塞古蹟觀
      覽通道之情事,經原處分機關於96年6月6日召開「○○堂主體建築物
      、牌樓及迴廊角亭等建築整體結構損壞修復工程」書圖審查會,並作
      成審查結論略以:「......二、關於○○堂主體建築物主牌匾及寶頂
      等斜屋頂琉璃瓦安全檢測計畫,該檢測計畫有其必要性,惟考量『○
      ○堂』主牌匾結構無立即之危險性,且目前所搭設鷹架安全性不足,
      請○○堂管理處先於本紀錄文到後兩日內拆除,並即開放銅像大廳俾
      利民眾參訪......」原處分機關並以96年6月7日北市文化二字第 096
      30273100號函檢送審查紀錄予案外人○○堂管理處。惟該管理處未依
      上開會議結論改正,經原處分機關審認已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0條
      規定,乃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4款及第 2項規定,以 96年6月15日北
      市文化二字第 09630280200號函處○○堂管理處新臺幣(以下同)10
      萬元罰鍰,並命其立刻拆除及開放銅像大廳俾利民眾參訪。同函並告
      知如拒不辦理,將依同法第97條第 2項規定,代為必要處置,並徵收
      代履行費用。嗣原處分機關於 96年 6月 20日至現場勘查發現,○○
      堂管理處仍未依限改正,認其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21條及第30條
      規定,爰依同法第97條第1項第 1款、第4款及第2項規定,開立96年6
      月20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80400 號函等24件處分函,按次分別處
      20萬元罰鍰(24件處分函共計處 480萬元罰鍰),並命立刻拆除及開
      放銅像大廳俾利民眾參訪。同函並告知如拒不辦理,將依同法第97條
      第 2項規定,代為必要處置,並徵收代履行費用。
    四、惟○○堂管理處仍未依限改正,原處分機關再以附表編號 1至10所載
      處分函,按次分別處 20萬元罰鍰(10件處分函共計處200萬元罰鍰)
      ,並命立刻拆除及開放銅像大廳俾利民眾參訪。同函並告知如拒不辦
      理,將依同法第 97條第2項規定,代為必要處置,並徵收代履行費用
      。訴願人不服上開原處分機關對○○堂管理處所為之10件處分函,於
      96年8月24日向本府提起訴願,並據原處分機關檢卷答辯到府。
      附表:
    ┌──┬────────┬──────────────────┐
    │96年│行為發現時間  │處分書日期、字號          │
    ├──┼────────┼──────────────────┤
    │1  │96年7月23日   │96年7月23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2800│
    │  │        │號函                │
    ├──┼────────┼──────────────────┤
    │2  │96年7月24日   │96年7月24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3000│
    │  │        │號函                │
    ├──┼────────┼──────────────────┤
    │3  │96年7月25日   │96年7月25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9200│
    │  │        │號函                │
    ├──┼────────┼──────────────────┤
    │4  │96年7月26日   │96年7月26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9400│
    │  │        │號函                │
    ├──┼────────┼──────────────────┤
    │5  │96年7月27日   │96年7月27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9600│
    │  │        │號函                │
    ├──┼────────┼──────────────────┤
    │6  │96年7月30日   │96年7月30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299800│
    │  │        │號函                │
    ├──┼────────┼──────────────────┤
    │7  │96年7月31日   │96年7月31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300000│
    │  │        │號函                │
    ├──┼────────┼──────────────────┤
    │8  │96年8月 1日   │96年8月1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301000 │
    │  │        │號函                │
    ├──┼────────┼──────────────────┤
    │9  │96年8月 2日   │96年8月2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302400 │
    │  │        │號函                │
    ├──┼────────┼──────────────────┤
    │10 │96年8月 3日   │96年8月3日北市文化二字第09630302600 │
    │  │        │號函                │
    └──┼────────┼──────────────────┘
    五、查本件訴願人係因不服原處分機關上揭附表編號1至10 之處分函而提
      起本件訴願。依該等函所載,受處分之相對人為○○堂管理處。經查
      ○○堂管理處係國家為掌理○○堂之管理、維護與先總統蔣公紀念文
      物資料之蒐集、典藏、展覽及有關文教活動之舉辦等事宜,依「○○
      堂管理處組織條例」所設立,並為隸屬教育部之三級行政機關,○○
      堂管理處組織條例第 1條定有明文。嗣縱然因業務需要,有調整或裁
      撤該三級行政機關組織之必要,應依前揭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
      11條規定,由本機關或上級機關擬案,報請一級機關轉請立法院審議
      ;於立法院經法定審議程序後,行政機關組織始完成調整或裁撤。日
      前行政院雖已將○○堂管理處組織條例廢止案函請立法院審查,但立
      法院迄今尚未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完成三讀會議議決程序,且該條例
      亦未經總統公布廢止,則○○堂管理處組織條例仍係有效施行之法律
      ,○○堂管理處自屬合法存續之行政機關。雖訴願人主張○○堂管理
      處已變更名稱為○○館,且業依行政院核定發布之「○○館組織章程
      」調整為四級文教機構;惟○○堂管理處組織條例既未依法廢止,本
      案10件處分函受處分相對人○○堂管理處即仍合法存立,與自稱係依
      ○○館組織章程而設立之訴願人顯非同一機關,不具有同一性。準此
      ,本件訴願人既非原處分之受處分相對人,亦無其他事證資料顯示訴
      願人對於原處分有何法律上利害關係,自難認其權利或利益因前揭處
      分遭受任何損害,其遽向本府提起訴願,揆諸首揭規定及判例意旨,
      應屬當事人不適格。
    六、另訴願人申請停止執行原行政處分乙節,業經本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以
      96年8月29日北市訴禮字第09630869410號函請原處分機關處理逕復,
      並經原處分機關以96年9月7日北市文化二字第 09631813901號函通知
      ○○堂管理處,並副知教育部及本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略以:
      「......說明:......二、本案本局......係對○○堂管理處執行處
      分,故○○館所請停止執行處分,為『當事人不適格』之情事,自不
      生本局停止執行行政處分。」併予敘明。
    七、綜上論結,本件訴願為程序不合,本府不予受理,爰依訴願法第77條
      第3款之規定,決定如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明珠(請假)
                       副主任委員 王曼萍(代理)
                              委員 陳 敏
                              委員 陳淑芳
                              委員 陳石獅
                              委員 陳媛英
                              委員 紀聰吉
                              委員 林明昕
                              委員 戴東麗
                              委員 蘇嘉瑞
                              委員 李元德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20   日
                           市長 郝龍斌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明珠 決行
      如對本決定不服者,得於本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 2個月內,向臺北高
    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抄副本送本府。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3段1巷1號)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