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通用類
民事訴訟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110 年 12 月 08 日
中華民國110年12月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000109291號令修正公布第182-1、249、469條條文;刪除第31-1~31-3條條文;並自111年1月4日施行
  • 第 二 編 第一審程序
  • 第 一 章 通常訴訟程序
  • 第 三 節 證據
  • 第 五 目之一 當事人訊問
  • 第 367-1 條
    法院認為必要時,得依職權訊問當事人。 前項情形,審判長得於訊問前或訊問後命當事人具結,並準用第三百十二 條第二項、第三百十三條及第三百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 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或具結者,法院得審酌情形,判斷應證事實之 真偽。 當事人經法院命其本人到場,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者,視為拒絕陳述。但 命其到場之通知書係寄存送達或公示送達者,不在此限。 法院命當事人本人到場之通知書,應記載前項不到場及第三項拒絕陳述或 具結之效果。 前五項規定,於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準用之。
  • 第 367-2 條
    依前條規定具結而故意為虛偽陳述,足以影響裁判之結果者,法院得以裁 定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下之罰鍰。 前項裁定,得為抗告;抗告中應停止執行。 第一項之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於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承認其陳述為虛 偽者,訴訟繫屬之法院得審酌情形撤銷原裁定。
  • 第 367-3 條
    第三百條、第三百零一條、第三百零四條、第三百零五條第一項、第五項 、第三百零六條、第三百零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至第五款、第二項、第三百 零八條第二項、第三百零九條、第三百十條、第三百十六條第一項、第三 百十八條至第三百二十二條之規定,於訊問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時準用 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