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少年刑事案件
- 第 65 條對於少年犯罪之刑事追訴及處罰,以依第二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移送之案件為限 。 刑事訴訟法關於自訴之規定,於少年刑事案件不適用之。 本章之規定,於少年犯罪後已滿十八歲者適用之。
- 第 66 條檢察官受理少年法庭移送之少年刑事案件,應即開始調查。
- 第 67 條檢察官依偵查之結果,對於少年犯最重本刑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參酌刑法第五 十七條有關規定,認以不起訴處分而受保護處分為適當者,得為不起訴處分,移送 少年法院依少年保護事件審理;認應起訴者,應向少年法院提起公訴。依第六十八 條規定由少年法院管轄之案件,應向少年法院起訴。 前項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而移送少年法院依少年保護事件審理之案件,如再經少 年法院裁定移送,檢察官不得依前項規定,再為不起訴處分而移送少年法院依少年 保護事件審理。
- 第 68 條左列刑事案件,應由少年法院管轄︰ 一、對兒童及少年有違反兒童福利法或少年福利法之行為,並觸犯刑罰法律之刑事 案件。 二、對兒童及少年犯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刑事案件。
- 第 69 條對於少年犯罪已依第四十二條為保護處分者,不得就同一事件再為刑事追訴或處罰 。但其保護處分經依第四十五條或第四十七條之規定撤銷者,不在此限。
- 第 70 條少年刑事案件之偵查及審判,準用第三章第一節及第三節有關之規定。
- 第 71 條少年被告非有不得已之情形,不得羈押之。 少年被告應羈押於少年觀護所。於年滿二十歲時,應移押於看守所。 少年刑事案件,於少年法院查中之收容,視為未判決前之羈押,準用刑法第四十六 條折抵刑期之規定。
- 第 72 條少年被告於偵查審判時,應與其他被告隔離。但與一般刑事案件分別審理顯有困難 或認有對質之必要,不在此限。
- 第 73 條審判得不公開之。 第三十四條但書之規定,於審判不公開時準用之。 少年、少年之法定代理人或現在保護少年之人請求公開審判者,除有法定不得公開 之原因外,法院不得拒絕。
- 第 74 條法院審理第二十七條之少年刑事案件,對於少年犯最重本刑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 ,如顯可憫恕,認為依刑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減輕其刑仍嫌過重,且以受保護處分為 適當者,得免除其刑,諭知第四十二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四款之保護處分,並得同 時諭知同條第二項各款之處分。 前項處分之執行,適用第三章第二節有關之規定。
- 第 75 條(刪除)
- 第 76 條(刪除)
- 第 77 條(刪除)
- 第 78 條對於少年不得宣告褫奪公權及強制工作。 少年受刑之宣告,經執行完畢或赦免者,適用關於公權資格之法令時,視為未曾犯 罪。
- 第 79 條刑法第七十四條緩刑之規定,於少年犯罪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 者適用之。
- 第 80 條少年受刑人徒刑之執行,應注意監獄行刑法第三條、第八條及第三十九條第二項之 規定。
- 第 81 條少年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逾七年後,有期徒刑逾執行期三分之 一後,得予假釋。 少年於本法施行前,已受徒刑之執行者,或在本法施行前受徒刑宣告確定之案件於 本法施行後受執行者,準用前項之規定。
- 第 82 條少年在緩刑或假釋期中應付保護管束,由少年法院少年保護官行之。 前項保護官管束之執行,準用第三章第二節保護處分之執行規定。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社會類
少年事件處理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89 年 02 月 02 日
中華民國89年2月2日總統(89)華總一義字第8900028400號令修正公布第13、27、43、49、54、55-3、68、78條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