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社會類
家庭暴力防治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96 年 03 月 28 日
中華民國96年3月28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037771號令修正公布全文66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 第 五 章 預防及處遇
  • 第 48 條
    警察人員處理家庭暴力案件,必要時應採取下列方法保護被害人及防止家 庭暴力之發生: 一、於法院核發緊急保護令前,在被害人住居所守護或採取其他保護被害 人或其家庭成員之必要安全措施。 二、保護被害人及其子女至庇護所或醫療機構。 三、告知被害人其得行使之權利、救濟途徑及服務措施。 警察人員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應製作書面紀錄;其格式,由中央警政主管 機關定之。
  • 第 49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臨床心理人員、教育人員及保育人員為防治家 庭暴力行為或保護家庭暴力被害人之權益,有受到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 之虞者,得請求警察機關提供必要之協助。
  • 第 50 條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臨床心理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警察人 員及其他執行家庭暴力防治人員,在執行職務時知有疑似家庭暴力情事者 ,應立即通報當地主管機關,至遲不得逾二十四小時。 前項通報之方式及內容,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通報人之身分資料,應予 保密。 主管機關接獲通報後,應即行處理;必要時得自行或委請其他機關(構) 、團體進行訪視、調查。 主管機關或受其委請之機關(構)或團體進行訪視、調查時,得請求警察 機關、醫療(事)機構、學校或其他相關機關(構)協助,被請求者應予 配合。
  • 第 51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撥打依第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設置之二十四 小時電話專線者,於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得追查其電話號碼及地址: 一、為免除當事人之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 二、為防止他人權益遭受重大危害而有必要。 三、無正當理由撥打專線電話,致妨害公務執行。 四、其他為增進公共利益或防止危害發生。
  • 第 52 條
    醫療機構對於家庭暴力之被害人,不得無故拒絕診療及開立驗傷診斷書。
  • 第 53 條
    衛生主管機關應擬訂及推廣有關家庭暴力防治之衛生教育宣導計畫。
  • 第 54 條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訂定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規範;其內容包括下列 各款: 一、處遇計畫之評估標準。 二、司法機關、家庭暴力被害人保護計畫之執行機關(構)、加害人處遇 計畫之執行機關(構)間之連繫及評估制度。 三、執行機關(構)之資格。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會同相關機關負責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計畫之推動、 發展、協調、督導及其他相關事宜。
  • 第 55 條
    加害人處遇計畫之執行機關(構)得為下列事項: 一、將加害人接受處遇情事告知司法機關、被害人及其辯護人。 二、調閱加害人在其他機構之處遇資料。 三、將加害人之資料告知司法機關、監獄監務委員會、家庭暴力防治中心 及其他有關機構。 加害人有不接受處遇計畫、接受時數不足或不遵守處遇計畫內容及恐嚇、 施暴等行為時,加害人處遇計畫之執行機關(構)應告知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必要時並得通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協調處理。
  • 第 56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製作家庭暴力被害人權益、救濟及服務之書 面資料,供被害人取閱,並提供醫療機構及警察機關使用。 醫事人員執行業務時,知悉其病人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時,應將前項資料交 付病人。 第一項資料,不得記明庇護所之地址。
  • 第 57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提供醫療機構、公、私立國民小學及戶政機 關家庭暴力防治之相關資料,俾醫療機構、公、私立國民小學及戶政機關 將該相關資料提供新生兒之父母、辦理小學新生註冊之父母、辦理結婚登 記之新婚夫妻及辦理出生登記之人。 前項資料內容應包括家庭暴力對於子女及家庭之影響及家庭暴力之防治服 務。
  • 第 58 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核發家庭暴力被害人下列補助: 一、緊急生活扶助費用。 二、非屬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之醫療費用及身心治療、諮商與輔導費用 。 三、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 四、安置費用、房屋租金費用。 五、子女教育、生活費用及兒童托育費用。 六、其他必要費用。 前項補助對象、條件及金額等事項規定,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 之。 家庭暴力被害人,依民事保護令取得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或有具體 事實證明獨自扶養子女者,得申請創業貸款補助;其申請資格、程序、補 助金額、名額及期限等,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
  • 第 59 條
    社會行政主管機關應辦理社會工作人員、保母人員、保育人員及其他相關 社會行政人員防治家庭暴力在職教育。 警政主管機關應辦理警察人員防治家庭暴力在職教育。 司法院及法務部應辦理相關司法人員防治家庭暴力在職教育。 衛生主管機關應辦理或督促相關醫療團體辦理醫護人員防治家庭暴力在職 教育。 教育主管機關應辦理學校之輔導人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防治家庭暴 力在職教育及學校教育。
  • 第 60 條
    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有四小時以上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但得於總時數不 變下,彈性安排於各學年實施。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