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警政類
入出國及移民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100 年 11 月 23 日
中華民國100年11月23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000259761號令修正公布第6、15、21、36、38、74、88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100年12月8日行政院院臺治字第1000065833號令發布定自100年12月9日施行 中華民國103年12月26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030158355號公告第4條第1項、第2項、第5條第2項、第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7條第1項、第2項、第8條第1項、第9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6項、第7項、第10條第1項、第5項、第7項、第11條第1項、第2項、第13條、第14條第1項、第3項、第15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16條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17條第2項、第18條第1項、第2項、第19條第1項、第20條第1項、第21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22條第1項、第2項、第23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24條第1項、第2項、第25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6項、第7項、第26條、第27條第2項、第28條第2項、第30條、第31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32條、第33條、第34條、第36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37條第1項、第2項、第38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39條、第47條第1項、第48條、第49條第1項、第2項、第50條第2項、第55條第1項、第2項、第3項、第56條第2項、第4項、第6項、第7項、第59條第1項、第2項、第63條第1項、第64條第1項、第65條第1項、第66條第1項、第67條第1項、第68條、第69條第1項、第70條第1項、第71條第1項、第72條第1項、第4項、第79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86條、第88條、第89條、第90條、第91條第1項、第2項第3款、第3項、第92條、第94條所列屬「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之權責事項,自104年1月2日起改由「內政部移民署」管轄
  • 第 四 章 外國人入出國
  • 第 18 條
    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入出國及移民署得禁止其入國: 一、未帶護照或拒不繳驗。 二、持用不法取得、偽造、變造之護照或簽證。 三、冒用護照或持用冒領之護照。 四、護照失效、應經簽證而未簽證或簽證失效。 五、申請來我國之目的作虛偽之陳述或隱瞞重要事實。 六、攜帶違禁物。 七、在我國或外國有犯罪紀錄。 八、患有足以妨害公共衛生或社會安寧之傳染病、精神疾病或其他疾病。 九、有事實足認其在我國境內無力維持生活。但依親及已有擔保之情形, 不在此限。 十、持停留簽證而無回程或次一目的地之機票、船票,或未辦妥次一目的 地之入國簽證。 十一、曾經被拒絕入國、限令出國或驅逐出國。 十二、曾經逾期停留、居留或非法工作。 十三、有危害我國利益、公共安全或公共秩序之虞。 十四、有妨害善良風俗之行為。 十五、有從事恐怖活動之虞。 外國政府以前項各款以外之理由,禁止我國國民進入該國者,入出國及移 民署經報請主管機關會商外交部後,得以同一理由,禁止該國國民入國。 第一項第十二款之禁止入國期間,自其出國之翌日起算至少為一年,並不 得逾三年。
  • 第 19 條
    搭乘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之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入出國 及移民署依機、船長、運輸業者、執行救護任務機關或施救之機、船長之 申請,得許可其臨時入國: 一、轉乘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 二、疾病、避難或其他特殊事故。 三、意外迫降、緊急入港、遇難或災變。 四、其他正當理由。 前項所定臨時入國之申請程序、應備文件、核發證件、停留期間、地區、 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第 20 條
    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搭載之乘客,因過境必須在我國過夜住宿 者,得由機、船長或運輸業者向入出國及移民署申請許可。 前項乘客不得擅離過夜住宿之處所;其過夜住宿之申請程序、應備文件、 住宿地點、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第 21 條
    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入出國及移民署應禁止其出國: 一、經司法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二、經財稅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外國人因其他案件在依法查證中,經有關機關請求限制出國者,入出國及 移民署得禁止其出國。 禁止出國者,入出國及移民署應以書面敘明理由,通知當事人。 前三項禁止出國之規定,於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準用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