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工務類
水土保持法施行細則 非現行版本
民國 100 年 08 月 29 日
中華民國100年8月29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水保字第1001862411號令修正發布第4條條文
  • 第 四 章 監督及管理
  • 第 26 條
    本法第二十二條所稱山坡地超限利用,係指於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規定 查定為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內,從事農、漁、牧業之墾殖、經營或使用者 。
  • 第 27 條
    山坡地經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規定查定為宜農牧地者,其水土保持處理 與維護之實施,得以造林或維持自然林木方式為之。
  • 第 28 條
    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及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限期改正 者,應以書面載明地區、改正事項及完成期限,送達水土保持義務人。
  • 第 29 條
    有第三十五條第一項各款規定情形之一,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本 法第二十六規定實施緊急處理與維護時,應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限期採取 必要之緊急防災措施,並副知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其有必要者,應限期命 水土保持義務人提送緊急防災計畫,經核可後實施。 水土保持計畫施工期間有前項情形者,水土保持義務人應暫行停工。原水 土保持計畫須配合緊急防災計畫之實施而辦理變更者,應即辦理變更,並 經主管機關會商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查緊急防災措施或緊急防災計畫之實 施合格後,始得繼續施工;其原施工期限,主管機關得視實際狀況酌予展 延。
  • 第 30 條
    前條之緊急防災計畫,其內容如下: 一、水土保持義務人之姓名、住、居所,如係法人或團體者,其名稱、事 務所或營業所及代表人或管理人之姓名、住、居所。 二、開發使用位置、範圍。 三、發生災害或違規現況說明。 四、防災對策及工程內容、配置圖 (比例尺不得小於五千分之一) 。 五、完成期限。
  • 第 31 條
    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三條或第三十三條第二項強制拆除或清除其工作物 時,得指定水土保持義務人自行拆除或清除工作物之內容及完成期限。屆 期不拆除或清除其工作物者,由主管機關強制拆除及清除之。 前項由主管機關執行強制拆除或清除所需費用,應依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二 項及第二十四條第三項,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限期繳納或自其繳納之水土 保持保證金中扣抵。
  • 第 32 條
    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二項所稱第一次處罰之日,係指經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第一次裁處罰鍰,通知送達水土保持義務人之日。
  • 第 33 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認為有必要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三項規定代為 履行: 一、有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所定之山坡地超限利用,或從事農、林、漁 、牧業,未依本法第十條規定使用土地或未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實施 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由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限期改正而屆期不 改正或實施不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致有第三十五條第一項各款情形 之一者。 二、違反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之一,由主管機關會同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或實施仍不合水土保持技術規 範,或令其停工、強制拆除、清除工作物而不為,經主管機關認為有 必要代為履行者。
  • 第 34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三項規定代為履行時,應 將代為履行項目及經費,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並於各該主管機關公告處 公告之。
  • 第 35 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得為維護水土保持之需要,依本法第二十五 條至第二十七條規定執行緊急處理;執行緊急處理時,主管機關應通知水 土保持義務人,並於各該主管機關公告處公告之: 一、土砂或渣物淤塞河床或水道。 二、破壞地表或地下水源涵養。 三、水、土壤或其他環境受污染。 四、土地發生崩塌或土石流失。 五、損害田地、房舍、道路、橋樑安全。 六、有礙防洪、排水、灌溉、其他水資源保護或水利設施。 七、違反特定水土保持區管制事項,有直接影響水土保持功能或目的之虞 。 八、其他有妨礙公共安全事項。 主管機關執行前項之緊急處理時,準用前條之規定。
  • 第 36 條
    各級主管機關依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得行使警察職權或得商請轄區內軍警 協助執行緊急處理及取締工作之事項如下: 一、第三十五條第一項各款規定之緊急處理。 二、本法第十九條第二項所定禁止開發行為之取締。 三、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定地上物之清除。 四、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所定之停工、強制拆除、撤銷其許可或已完工 部分之停止使用。 五、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二項所定之停工、設施、機具之沒入或工作物之強 制拆除及清除。 六、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三項所定之代為履行。 七、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所定物料、人工、土地之徵用及障礙物之拆除 。 八、其他第三十八條所定事項之查報、制止或取締。
  • 第 37 條
    各級主管機關派員依本法第二十七條行使警察職權時,應佩帶識別證件。
  • 第 38 條
    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應經常派員巡視檢查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情 形,有違反本法規定者,應迅即查報、制止、取締。 前項實施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之土地屬於國有林事業區、試驗用林地及保 安林地內者,其查報、制止及取締,由林業經營管理機關實施之。 於颱風、豪雨季節,應加強前二項之監督檢查。
  • 第 39 條
    實施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績效優良之水土保持義務人,由主管機關酌 予獎勵或依本法第三十一條予以補助。 執行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或從事查報、制止及取締之機關或其人員,著 有績效,或舉發違反本法相關規定及違規使用山坡地,經處罰有案之舉發 人,由主管機關給予獎勵或獎金。 執行水土保持之處理與維護或從事查報、制止與取締之機關或其人員,有 顯然怠忽或廢弛職務者,主管機關應予懲處。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