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 章 總則
- 第 1 條為有效清除、處理廢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特制定本法; 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 第 2 條本法所稱廢棄物,分下列二種: 一、一般廢棄物:由家戶或其他非事業所產生之垃圾、糞尿、動物屍體等 ,足以污染環境衛生之固體或液體廢棄物。 二、事業廢棄物: (一) 有害事業廢棄物:由事業所產生具有毒性、危險性,其濃度或數量 足以影響人體健康或污染環境之廢棄物。 (二) 一般事業廢棄物:由事業所產生有害事業廢棄物以外之廢棄物。 前項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 關定之。 游離輻射之放射性廢棄物之清理,依原子能相關法令之規定。 第一項第二款之事業,係指農工礦廠 (場) 、營造業、醫療機構、公民營 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事業廢棄物共同清除處理機構、學校或機關團體之 實驗室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事業。
- 第 3 條本法所稱指定清除地區,謂執行機關基於環境衛生需要,所公告指定之清 除地區。
- 第 4 條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 (市) 為縣 (市) 政府。
- 第 5 條本法所稱執行機關,為直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縣 (市) 環境保護局及鄉 (鎮、市) 公所。 執行機關應設專責單位,辦理一般廢棄物之回收、清除、處理及廢棄物稽 查工作。 執行機關應負責規劃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用地,並協同相關機關 優先配合取得用地。 一般廢棄物之回收、清除、處理,在直轄市由直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之 ;在省轄市由省轄市環境保護局為之;在縣由鄉 (鎮、市) 公所負責回收 、清除,由縣環境保護局負責處理,必要時,縣得委託鄉 (鎮、市) 公所 執行處理工作。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前,縣環境保護局應依前項規定完成一般廢 棄物工作調整,由縣環境保護局統一處理。 第二項一般廢棄物回收項目,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但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得視轄區內特殊需要,增訂其他一般廢棄物回收項目,報請中央 主管機關備查。
- 第 6 條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本法規定規劃設置廢棄物清理設施時,其 用地涉及都市計畫變更者,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協調都市計畫 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變更;涉及非都市土地使用 變更者,於報准徵收或撥用取得土地後,依法辦理變更編定。完成報編為 廢棄物清理專區之土地,其屬公有者,得辦理撥用或出租、讓售與興辦人 ,不受土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之限制。
- 第 7 條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為聯合設置廢棄物處理場,辦理廢棄物清除 、處理工作,得擬訂設置管理辦法,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組設區域性 聯合清除、處理單位。
- 第 8 條因天然災害、重大事故或其他急迫之情事,致現有廢棄物貯存、回收、清 除、處理設施能量不足,而有污染環境或影響人體健康之虞時,中央主管 機關應會同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有關機關,並報請行政院核准後,得 指定廢棄物緊急清理之方法、設施、處所及其期限,不受第二十八條、第 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水污染 防治法第十三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二十四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十六條 、公司法第十五條、商業登記法第八條及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促進 產業升級條例有關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之限制。
- 第 9 條主管機關得自行或委託執行機關派員攜帶證明文件,進入公私場所或攔檢 廢棄物、剩餘土石方清除機具,檢查、採樣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或再 利用情形,並命其提供有關資料;廢棄物、剩餘土石方清除機具應隨車持 有載明廢棄物、剩餘土石方產生源及處理地點之證明文件,以供檢查。 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執行機關依前項規定為行政檢查時,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得扣留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並得命該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 設備之所有人或使用人限期清除處理。必要時,並得使用或限制使用其動 產、不動產或斷絕其營業所必須之自來水、電力或其他能源之處分: 一、公私場所之廢棄物、剩餘土石方或其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有嚴 重污染之虞。 二、清除機具裝載之廢棄物、剩餘土石方有嚴重污染之虞。 前項扣留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作業相關規定,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 第 10 條依前條第二項規定扣留之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於其所貯存、清除 、處理或再利用之廢棄物、剩餘土石方已無嚴重污染之虞,或該清除機具 、處理設施或設備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妥善清除處理其廢棄物、剩餘土石方 ,並於繳納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拖吊及保管等相關費用後發還。 扣留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之期間,以一年為限。但情形特殊者,得 報經上級主管機關核准延長一次。 第一項之清除機具、處理設施或設備拖吊及保管等相關費用之收費方式及 標準,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