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六 章 罰則
- 第 47 條事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 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止 操作、停工或停業,及限制或停止交易: 一、依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有盤查、登錄義務者,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 盤查、登錄。 二、依第三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登錄者,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錄。 有前項第二款情形者,中央主管機關應於重新核配排放量時,扣減其登錄 不實之差額排放量。
- 第 48 條規避、妨礙、拒絕依第四十條之檢查或要求提供資料之命令者,由主管機 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 次處罰及強制執行檢查。
- 第 49 條事業違反依第二十一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排放量盤查、登錄之頻率、 紀錄、應登錄事項、期限或管理之規定,經通知限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 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 期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 查驗機構未依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取得許可逕行辦理查驗或違反依同條第二 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應具備之條件、許可事項、查驗人員之資格或管理之規 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 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
- 第 50 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 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情節重大者,得令 其停業,必要時,並得廢止其許可或勒令歇業: 一、檢驗測定機構未依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取得許可證逕行檢驗測定。 二、違反依第四十一條第二項所定辦法有關檢驗測定機構應具備之條件、 設施、檢驗測定人員資格限制、許可事項或管理之規定。
- 第 51 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 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應限制或停止交易: 一、違反依第二十五條第五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拍賣 之對象或方式之規定。 二、違反依第三十六條第四項所定辦法中有關排放額度移轉、交易之對象 之規定。
- 第 52 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 補正或申報;屆期仍未補正或申報者,按次處罰: 一、未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抵換溫室氣體增量。 二、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公告禁止之規定。 三、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公告限制之規定,或未依第二項申請核准逕行 製造、輸入、輸出、販賣、使用或排放第一項公告限制之高溫暖化潛 勢溫室氣體或利用該溫室氣體相關產品。 四、違反依第三十八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製造、輸入、輸出、販賣、 使用或排放之核准內容、記錄、申報或管理之規定。
- 第 53 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 補正或改善;屆期仍未補正或完成改善者,得按次處罰: 一、事業違反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逕行二氧化碳捕捉後之封存 。 二、事業違反第三十九條第四項規定未依核准內容執行。 三、違反依第三十九條第五項所定辦法有關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之監測、 記錄、申報或管理之規定。
- 第 54 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次處罰: 一、違反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未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期限內申請核定 碳足跡,或未於規定期限內依核定內容使用或標示於產品之容器或外 包裝。 二、違反依第三十七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碳足跡標示、使用或管理之 規定。
- 第 55 條依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應繳納碳費,有偽造、變造或其他不正當方式短 報或漏報與碳費計算有關資料者,中央主管機關得逕依查核結果核算排放 量,並以碳費收費費率之二倍計算其應繳費額。 以前項之方式逃漏碳費者,中央主管機關除依第六十條計算及徵收逃漏之 碳費外,並追繳最近五年內之應繳費額。但應徵收碳費起徵未滿五年者, 自起徵日起計算追繳應繳費額。 前項追繳應繳費額,應自中央主管機關通知限期繳納截止日之次日或逃漏 碳費發生日起,至繳納之日止,依繳納當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存款固定 利率按日加計利息。
- 第 56 條事業違反第三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於移轉期限日,帳戶中未登錄足供扣減 之排放額度者,每公噸超額量處碳市場價格三倍之罰鍰,以每一公噸新臺 幣一千五百元為上限。 前項碳市場價格,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考國內外 碳市場交易價格定期檢討並公告之。
- 第 57 條依本法通知限期補正、改善或申報者,其補正、改善或申報期間,以九十 日為限。因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事由致未能於補正、改善或申報期限內完 成者,應於其原因消滅後繼續進行,並於十五日內,以書面敘明理由,檢 具相關資料,向處分機關申請重新核定補正、改善或申報期限。 未能於前項期限內完成改善者,得於接獲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具體改 善計畫,向處分機關申請延長,處分機關應依實際狀況核定改善期限,最 長以一年為限,必要時得再延長一年;未確實依改善計畫執行,經查屬實 者,處分機關得立即終止其改善期限,並從重處罰。
- 第 58 條本法所定之處罰,除另有規定外,由中央主管機關為之。
- 第 59 條本法所定罰鍰裁罰基準等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中央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環境保護類
民國 112 年 02 月 15 日
中華民國112年2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1200010681號令修正公布名稱及全文63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原名稱: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新名稱:氣候變遷因應法)
中華民國112年7月27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25014346號公告第8條第2項第9款、第10款所列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權責事項,自112年8月1日起改由「農業部」管轄
中華民國112年8月18日行政院院臺規字第1121028221號公告第2條第1項、第3條第1款、第12款、第7條、第8條第2項第5款、第8款、第11款、第13款、第15款、第16款、第17款、第9條、第10條第1項、第2項、第4項、第5項、第11條、第12條第3項、第13條、第15條第1項、第18條、第19條第2項、第3項、第4項、第20條第1項、第21條、第22條、第23條第1項、第2項、第4項、第24條、第25條、第26條第5款、第27條、第28條第1項序文、第2項、第3項、第4項、第29條、第30條、第31條、第32條序文、第33條第2項、第3項、第34條、第35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6項、第36條第1項、第3項、第4項、第37條、第38條、第39條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40條、第41條、第47條第2項、第48條、第54條序文、第1款、第55條、第56條第2項、第58條、第59條、第61條、第62條所列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之權責事項,自112年8月22日起改由「環境部」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