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108.11.25 法制字第10802519990號函
發文日期:
民國 108 年 11 月 25 日
要 旨:
法務部就有關「臺中市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自治條例修正草 案」乙案之意見
主 旨:有關「臺中市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自治條例修正草案」乙案 ,本部意見如說明二,請查照。 說 明:一、復貴部 108 年 11 月 5 日臺教社(三)字第 1080158131 號函。 二、本部法制意見如下: (一)草案第 1 條:本條規定:「本自治條例依財團法人法第 9 條、 第 10 條、第 19 條第 3 項第 6 款、第 21 條第 3 項、第 45 條規定制定之。」則本條所引財團法人法(下稱本法)條文規 定,例如:第 19 條已註明該條第 3 項第 6 款,而第 10 條及 第 45 條,卻未註明其項款次(本法第 10 條第 1 項第 10 款「 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文件」及第 45 條第 2 項第 6 款「其他 經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建議應予明確標示。 (二)草案第 4 條: 1.按本法第 2 條第 5 項規定所稱「基金」,指應向法院登記之 財產,其範圍包含捐助財產(本法第 2 條第 5 項第 1 款規 定參照)。而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規定:「捐助財產之動用,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以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為限:一、前項第 2 款至第 6 款規定之情形。二、第 62 條第 2 項規定之情形。 三、財團法人捐助章程定有存立期間,並規定於該期間內以基金 辦理設立目的業務。四、捐助財產超過主管機關所定最低捐助財 產總額,為辦理捐助章程所定業務所必需,而動用其超過部分。 」業就財團法人對捐助財產之動用,定有明文。復按本法第 45 條第 2 項第 2 款規定:「下列重要事項,應經董事會特別決 議,並陳報主管機關許可後行之:……。二、基金之動用。但第 19 條第 4 項第 3 款所定之財團法人,依捐助章程規定動用 者,不在此限。」,係須經董事會特別決議並陳報主管機關許可 後行之事項。 2.本條第 2 項規定:「前項捐助財產總額,非經董事會決議及教 育局許可,不得動用或處分。」,與本法上開規定未盡相符,建 請修正。 (三)草案第 13 條: 1.按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明定財團法人之財產運用方法,其中第 1 款至第 5 款係列舉財產運用之項目,並以第 6 款概括條款 授權主管機關可就前 5 款規定以外,本於安全可靠之原則所為 其他有助於增加財源之投資,訂定其投資之項目及額度,故如非 屬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第 1 款至第 5 款所定運用項目之一 ,須主管機關將該投資項目及購買額度列入依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第 6 款授權所定本於安全可靠原則所為其他有助於增加財源 之投資項目及額度中,始得為之。同條第 4 項規定:「捐助財 產之動用,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以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為限:一 、前項第 2 款至第 6 款規定之情形。二、第 62 條第 2 項 規定之情形。三、財團法人捐助章程定有存立期間,並規定於該 期間內以基金辦理設立目的業務。四、捐助財產超過主管機關所 定最低捐助財產總額,為辦理捐助章程所定業務所必需,而動用 其超過部分。」及第 6 項規定:「財團法人依第 4 項動用捐 助財產,致捐助財產未達主管機關所定最低捐助財產總額時,主 管機關應限期命其補足;屆期未補足者,廢止其許可。」,本法 前揭規定對於財團法人之財產運用方式、捐助財產之動用及捐助 財產未達主管機關所定最低捐助財產總額之情形,已有相關之規 定,合先敘明。 2.本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教育法人財產之管理使用,受教 育局之監督;其管理使用方式如下:六、本於安全可靠之原則, 經董事會同意在財產總額二分之一額度內,轉為有助增加財源之 投資。」,相較於本條第 1 項前 5 款已配合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第 1 款至第 5 款規定修正,惟本款並未依本法第 19 條 第 3 項第 6 款授權規定而修正(本自治條例修正草案第 1 條業註明本條授權依據),且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第 6 款規 定,係授權財團法人之主管機關,針對所管財團法人之財產運用 方式,訂定本於安全可靠原則所為其他有助於增加財源之具體投 資項目及額度,俾使所管財團法人得以運用,而本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則與本法第 19 條第 3 項第 6 款規定之授權內容 不符(查例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文化部、中央銀行、交通 部及教育部,均已訂有相關項目及額度,應可供參考),爰建請 予以修正。 3.本條第 2 項規定:「教育法人依前項第 3 款、第 6 款管理 使用財產時,不得動支第 4 條第 1 項所定最低設立之現金總 額。」,其中僅就前項第 3 款及第 6 款方式予以限制,其意 旨為何?又本項規定是否與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規定意旨相符 ?是否已對財團法人之捐助財產動用,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上 開疑義,建請再酌。 (四)草案第 16 條: 1.按本法第 45 條第 1 項規定:「董事會之決議,種類如下:一 、普通決議:全體董事過半數之出席,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行之 。二、特別決議:全體董事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出席董事』 過半數同意行之。但本法或捐助章程有較高之規定者,從其規定 。」又查財團法人董事長推選及解任一事,非屬本法第 45 條第 2 項所定重要事項範疇,無須以特別決議方式為之,而應屬董事 會以普通決議方式為之事項(本部 108 年 4 月 30 日法律字 第 10803506590 號函參照)。是以,修正條文第 1 項第 3 款「董事長」之選聘及解聘列為應特別決議事項等部分,建議依 本法第 45 條第 2 項第 5 款規定修正之。 2.本條第 1 項序文規定:「教育法人董事會之決議事項,應有過 半數董事之出席,出席董事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下列重要事項 之決議,應有三分之二以上董事之出席,以『董事總額』過半數 之同意,報教育局許可後行之:……。」,其中以「董事總額」 過半數之同意,究係指章程規定之董事總額上限?抑或係以當屆 之全體董事人數?易生疑義,惟無論係採何種解釋,顯牴觸本法 規定,爰建議依本法第 45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修正之。 (五)草案第 21 條: 1.按本法第 12 條第 2 項規定:「財團法人應自收受許可文件後 15 日內,由董事向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法院聲請登記, 並應自法院發給登記證書後 15 日內,將證書影本送主管機關備 查。登記事項變更時,亦同。」而本草案第 9 條第 1 項:「 教育法人應自收受設立許可文書之日起 15 日內,向該管法院聲 請登記,並應自法院發給登記證書後 15 日內,將證書影本報教 育局備查。『登記事項變更時,亦同』。」業參酌本法第 12 條 前述規定,對教育法人之設立許可登記及變更程序予以明定。 2.惟查本條第 1 項規定:「教育法人登記後,其許可設立事項如 有變更,應於變更事項發生後 30 日內報請教育局許可變更,並 於許可後 30 日內向該管法院為變更登記;於取得換發之法人登 記證書後 10 日內,將該登記書影本送教育局及所在地國稅機關 備查。」,其中「其許可設立事項如有變更,應於變更事項發生 後 30 日內報請教育局許可變更」部分,已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 ,而其中「並於許可後 30 日內向該管法院為變更登記;於取得 換發之法人登記證書後 10 日內,將該登記書影本送教育局及所 在地國稅機關備查。」部分,既與本法第 12 條第 2 項規定期 限不同,且本草案第 9 條第 1 項已有規定,似無再將教育法 人登記後之變更登記事項於本條規定之必要,爰建議刪除。 (六)草案第 25 條:本條規定係就主管之財團法人,如有同一事項經連 續糾正 2 次而未改善者,主管機關得勒令停業 1 個月以上 1 年以下,並處新臺幣 1 萬元以下罰鍰之規定,因本法已就違反行 政法上義務之情形,分別明定限期改正及裁處罰鍰之規定(例如: 本法第 13 條第 2 項、第 4 項、第 14 條第 2 項、第 19 條 第 2 項、第 21 條第 4 項、第 22 條第 2 項、第 25 條第 6 項、第 27 條第 2 項、第 5 項、第 29 條第 1 項、第 47 條 第 1 項、第 56 條第 2 項、第 59 條第 6 項、第 63 條第 2 項等規定參照),爰本條是否有規定之必要,是否易生適用疑義, 仍請再酌。 (七)草案第 26 條: 1.按本法第 30 條規定:「財團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 得予糾正,並命其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主管機關得廢止其 許可:一、違反設立許可條件。二、違反本法、本法授權訂定之 法規命令、捐助章程或遺囑。三、管理、運作方式與設立目的不 符。四、辦理業務不善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不足以達成其設 立目的。」,明定財團法人廢止許可之要件,以督促財團法人確 實依法令、捐助章程或遺囑運作,俾利主管機關監督。 2.本條規定:「……同一事項經教育局連續糾正 2 次而未改善, 其情節重大者,教育局得廢止其許可:……」,參酌前揭說明及 本法第 30 條規定,並無有關主管機關之糾正次數及情節重大( 「情節重大」係不確定法律概念,於本法未有明文),且依地方 制度法第 26 條第 3 項規定,自治條例得規範之處罰種類,似 不包括廢止許可,而本法業有相關規定可為依據,爰建議回歸適 用本法相關規定,建議刪除本條。 正 本:教育部 副 本:本部法律事務司、本部法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