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法規異動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勞動類
民國 108 年 05 月 15 日
中華民國108年5月15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800049101號令修正公布第4、7、8-1、14、23、26~29、33、34、41~44、50、53、54條條文;增訂第45-1、53-1、54-1、56-1~56-3條條文;刪除第47條條文
  • 第 4 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監理本條例與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勞工退休 基金之管理及運用業務,應聘請政府機關代表、勞工代表、雇主代表及專 家學者,以勞動基金監理會(以下簡稱監理會)行之。 前項監理會之監理事項、程序、人員組成、任期與遴聘及其他相關事項之 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第 7 條
    本條例之適用對象為適用勞動基準法之下列人員,但依私立學校法之規定 提撥退休準備金者,不適用之: 一、本國籍勞工。 二、與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而在臺灣地區工 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 三、前款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與其配偶離婚或其 配偶死亡,而依法規規定得在臺灣地區繼續居留工作者。 四、前二款以外之外國人,經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許可永久居留, 且在臺灣地區工作者。 本國籍人員、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規定之人員具下列身分之一,得自願依 本條例規定提繳及請領退休金: 一、實際從事勞動之雇主。 二、自營作業者。 三、受委任工作者。 四、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
  • 第 8-1 條
    下列人員自下列各款所定期日起,應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一、第七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人員及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一日後 始取得本國籍之勞工,於本條例一百零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修正之條 文施行日。 二、第七條第一項第四款人員,於本條例一百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修正之 條文施行日。 三、前二款人員於各該修正條文施行後始取得各該身分者,為取得身分之 日。 前項所定人員於各該修正條文施行前已受僱且仍服務於同一事業單位者, 於適用本條例之日起六個月內,得以書面向雇主表明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 準法之退休金規定。 依前項規定向雇主表明選擇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退休金規定者,不得再 變更選擇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 勞工依第一項規定適用本條例退休金制度者,其適用本條例前之工作年資 依第十一條規定辦理。 雇主應為依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適用本條例退休金制度之勞工,向勞保局 辦理提繳手續,並至遲於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期限屆滿之日起十五日內申 報。
  • 第 14 條
    雇主應為第七條第一項規定之勞工負擔提繳之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 工資百分之六。 雇主得為第七條第二項第三款或第四款規定之人員,於每月工資百分之六 範圍內提繳退休金。 第七條規定之人員,得在其每月工資百分之六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 其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第七條第二項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之人員,得在其每月執行業務所得百分 之六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其自願提繳之退休金,不計入提繳年度執 行業務收入課稅。 第一項至第三項所定每月工資及前項所定每月執行業務所得,由中央主管 機關擬訂月提繳分級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 第 23 條
    退休金之領取及計算方式如下: 一、月退休金:勞工個人之退休金專戶本金及累積收益,依據年金生命表 ,以平均餘命及利率等基礎計算所得之金額,作為定期發給之退休金 。 二、一次退休金:一次領取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 前項提繳之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以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 計算之收益;有不足者,由國庫補足之。 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及金額之計算,由勞保局 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 第 26 條
    勞工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者,應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一次退休金。 已領取月退休金勞工,於未屆第二十三條第三項所定平均餘命或第二十四 條之二第二項所定請領年限前死亡者,停止給付月退休金。其個人退休金 專戶結算賸餘金額,由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領回。
  • 第 27 條
    依前條規定請領退休金遺屬之順位如下: 一、配偶及子女。 二、父母。 三、祖父母。 四、孫子女。 五、兄弟、姊妹。 前項遺屬同一順位有數人時,應共同具領,有未具名之遺屬者,由具領之 遺屬負責分配之;有死亡、拋棄或因法定事由喪失繼承權時,由其餘遺屬 請領之。但生前預立遺囑指定請領人者,從其遺囑。 勞工死亡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應歸入 勞工退休基金: 一、無第一項之遺屬或指定請領人。 二、第一項之遺屬或指定請領人之退休金請求權,因時效消滅。
  • 第 28 條
    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退休金時,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相關文 件向勞保局請領;相關文件之內容及請領程序,由勞保局定之。 請領手續完備,經審查應予發給月退休金者,應自收到申請書次月起按季 發給;其為請領一次退休金者,應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三十日內發給。 勞工或其遺屬或指定請領人請領之退休金結算基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第一項勞工之遺屬或指定請領人退休金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十年 間不行使而消滅。
  • 第 29 條
    勞工之退休金及請領勞工退休金之權利,不得讓與、扣押、抵銷或供擔保 。 勞工依本條例規定請領退休金者,得檢具勞保局出具之證明文件,於金融 機構開立專戶,專供存入退休金之用。 前項專戶內之存款,不得作為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之標的。
  • 第 33 條
    勞工退休基金除作為給付勞工退休金及投資運用之用外,不得扣押、供擔 保或移作他用;其管理、運用及盈虧分配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 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勞工退休基金之管理、經營及運用業務,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以下 簡稱基金運用局)辦理;該基金之經營及運用,基金運用局得委託金融機 構辦理,委託經營規定、範圍及經費,由基金運用局擬訂,報請中央主管 機關核定之。
  • 第 34 條
    勞保局與基金運用局對於勞工退休金及勞工退休基金之財務收支,應分戶 立帳,並與其辦理之其他業務分開處理;其相關之會計報告及年度決算, 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並由基金運用局彙整,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勞工退休基金之收支、運用與其積存金額及財務報表,基金運用局應按月 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應按年公告之。
  • 第 41 條
    受委託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金融機構,發現有意圖干涉、操縱、指示其運 用或其他有損勞工利益之情事時,應通知基金運用局。基金運用局認有處 置必要者,應即通知中央主管機關採取必要措施。
  • 第 42 條
    主管機關、勞保局、基金運用局、受委託之金融機構及其相關機關、團體 所屬人員,不得對外公布業務處理上之秘密或謀取非法利益,並應善盡管 理人忠誠義務,為基金謀取最大之效益。
  • 第 43 條
    勞保局及基金運用局辦理本條例規定行政所須之費用,應編列預算支應。
  • 第 44 條
    勞保局及基金運用局辦理本條例規定業務之一切帳冊、單據及業務收支, 均免課稅捐。
  • 第 45-1 條
    雇主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 鍰,並限期令其給付;屆期未給付者,應按次處罰: 一、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或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之給與標準或期 限。 二、違反第三十九條準用第十一條第二項或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 之給與標準或期限。
  • 第 47 條
    (刪除)
  • 第 50 條
    雇主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規定,未繼續按月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者,處新 臺幣二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應按月處罰,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之 罰鍰規定。 主管機關對於前項應執行而未執行時,應以公務員考績法令相關處罰規定 辦理。 第一項收繳之罰鍰,歸入勞動基準法第五十六條第三項勞工退休基金。
  • 第 53 條
    雇主違反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十九條第一項或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未按 時提繳或繳足退休金者,自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完繳前一日止,每逾一日 加徵其應提繳金額百分之三滯納金至應提繳金額之一倍為止。 前項雇主欠繳之退休金,經勞保局限期令其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 送行政執行。雇主有不服者,得依法提起行政救濟。 雇主違反第三十六條及第三十九條規定,未按時繳納或繳足保險費者,處 其應負擔金額同額之罰鍰,並按月處罰至改正為止。 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溯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一日生效。
  • 第 53-1 條
    雇主違反本條例,經主管機關或勞保局處以罰鍰或加徵滯納金者,應公布 其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處分期日、違反條文及處分金 額;受委託運用勞工退休基金之機構經依第四十五條規定處以罰鍰者,亦 同。
  • 第 54 條
    依本條例加徵之滯納金及所處之罰鍰,受處分人應於收受通知之日起三十 日內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送行政執行。 第三十九條所定年金保險之罰鍰處分及移送行政執行業務,委任勞保局辦 理之。
  • 第 54-1 條
    雇主未依本條例規定繳納退休金或滯納金,且無財產可供執行或其財產不 足清償者,由其代表人或負責人負清償責任。 前項代表人或負責人經勞保局限期令其繳納,屆期未繳納者,依法移送行 政執行。
  • 第 56-1 條
    勞保局對於雇主未依本條例規定繳納之退休金及滯納金,優先於普通債權 受清償。
  • 第 56-2 條
    勞工退休金不適用下列規定: 一、公司法有關公司重整之債務免責規定。 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有關清算之債務免責規定。 三、破產法有關破產之債務免責規定。
  • 第 56-3 條
    勞保局為辦理勞工退休金業務所需必要資料,得請相關機關提供,各該機 關不得拒絕。 勞保局依前項規定取得之資料,應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相關資料之 保有、處理及利用等事項,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為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