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法規所有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北市17-04-3001
行政規則:屬行政程序法第159條第2項第2款
民國 94 年 10 月 07 日
中華民國94年10月7日臺北市政府(94)府地二字第09422534301號令發布廢止
  • 一、眉欄: (一) 權利人、義務人姓名及住址:根據地政事務所所送之土地現值申報 書第三聯記載或調查所得資料填寫。 (二) 年:以該買賣實例辦理估計之年度公告現值作業之年份填寫。 (三) 編號:以行政區為單位分年辦理,先暫依調查日期先後順序編列, 各自依「段」、「小段」、「地號」之順序編列。 (四) 地價區段號:填寫土地所屬之地價區段編號。 (五) 基地編號: 1.辦理研電腦輔助土地估價之研區才需填寫。 2.買賣實例土地有一棟或數棟建築改良物時,以該土地所屬地段、 小段及地號為基地編號;數宗土地上有一棟建築改良物,或數宗 土地上有數棟建築改良物且各棟建築改良物非完整坐落於一宗土 地上時,該數宗土地之基地編號相同,並以該數宗土中最小地號 之土地所屬之地段、小段及地號為各宗地之基地編號。 3.基地編號之地段、小段應以電腦代號表示。地號之母號與子號各 以四碼表示,不足四碼者補零。
  • 二、土地標示: (一) 段、小段、地號、使用分區 (或編定用地) 、面積及權利範圍:根 據現值申報書抄載 (地號如遇有子號者,則分上、下二行,上行填 寫母號,下行左側劃一橫線,右側填寫子號。) (二) 使用分區或編定用地:按本府都市發展局套繪之都市計畫圖或調查 所得資料查填。 (三) 移轉面積:按買賣實例實際移轉之平方公尺數填寫,如未滿一平方 公尺者,原則寫至小數點第二位,第三位以下四捨五入。如有數筆 以上土地同時移轉,各欄不敷使用時,可在各格中畫一橫線,使每 格分成二行,以供填寫;其最後一行則作為各欄合計數之用。 (四) 移轉當期公告土地現值:依土地移轉發生當時適用之公告土地現值 記載。 (五) 地價調查當期公告土地現值:根據調查地價當時適用之公告土地現 值記載,如申報移轉現值與地價調查不屬同一公告土地現值年期者 ,在本格中畫一棋線,分成上、下二行,上行填寫申報當期公告土 地現值,下行填寫調查當時公告土地現值,並分別加註「××年」 以資識別。 (六) 移轉日期:依該宗土地原因發生日期填寫。 (七) 移轉原因:依調本之移轉原因,於適當欄 (□) 內劃「v」,如屬 「其他」者,除以「v」表示外,並於其後敘明其項目。 (八) 資料來源:依提供地價資料之對象,於適當欄 (□) 內劃「v」。 (九) 位置略圖: 1.以調查之宗地為中心,並以紅色筆標示,繪製本宗土地與其鄰近 街道及主要地標之相關位置略圖,有街道 (或巷道) 時應註明其 名稱,如附近有顯明之公共設施或建築改良物時,並查註其位置 及名稱。 2.左上角標明實例地所屬地籍圖幅號。
  • 三、建築改良物資料: (一) 建築改良物門牌:按建築改良物登記簿記載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街 路名稱及門牌號數。 (二) 建號:按建築改良物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未辦理建築改良物所有 權登記者免填。 (三) 建築改良物登記面積:依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或調查所得資料填寫建 築改良物之登記面積。 (四) 總樓層樓:分別查填該建築改良物之地上層總樓數及地下層總樓層 數,無地下層者,地下層總樓層數免填。 (五) 主要構造種類:依建築改良物登載或調查所得之建材於所屬種類別 之適當欄 (□) 內劃「v」,如屬「其他」者,除以「v」表示外 ,並於其後加註其建材種類。 (六) 用途:依建築改良物實際使用情形於所屬用途之適當欄 (□) 內劃 「v」,如屬「其他」者,除以「v」表示外,並於其後加註其使 用情形。 (七) 建築改良物設備:依建築改良物所具之設備於適當類別之欄 (□) 內劃「v」,可劃多個「v」表示外,並於其後加註其設備類別。 (八) 移轉樓層: 1.按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該建築改良物移轉之樓 層別及權利範圍。 2.其為買賣標的之移轉樓層屬建築改良物之全部分樓層時,於適當 欄 (□) 內劃「v」。 (九)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面積、標準單價等: 1.「 (1)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面積」:按實際移轉之面積填寫。 2.「 (2) 建築改良物標準單價」:依「臺北市地價調查用建築改 良物造價標準表」填寫。 3.「 (3) 建築改良物標準單價增減修正百分比及修正理由」:建 築改良物之樓層高度、層數、材料、用途及建築改良物設備等特 殊者,估價人員應按建改良物標準單價,視實際情況酌予增減修 正之,並填載增加或減少百分比及修正後之建築改良物每平方公 尺單價並註記修正理由。 4.「 (4)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總價格」,其計算式如下: 移轉樓層改良物重建價格=建築改良物標準單價 (或修正之單價 ) ×移轉樓層之建築改良物面積 5.建築完成日期:按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建築改 完成之日期。 6.耐用年數:依下列本市不動產價格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房屋耐用年 數查填。 7.「 (5) 經歷年數」:按實際使用年數填寫,如已超過耐用年數 ,則按最高耐用年數填寫。 8.「 (6) 每年折舊率」:依下列本市不動產價格評價委員會評定 之房屋折舊率填寫。 (十) 計算建築改良物現值之程序原則下: 1.「 (7) 總折舊率」其計算式如下: 總折舊率=建築改良物每年折舊率×經歷年數 2.「 (8)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折舊」其計算式如下: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折舊額=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價格×總 折舊率 3.「 (9)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其計算式如下: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價格—移轉 樓層建築改良物折舊額。 4.「 (10) 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房地併同買賣者,計算全棟建 築改良物現值時,買賣實例分為 A 或 (部分層數) 及 B 式 ( 全部層數) 兩種計算之: A 式:買賣例為部分層數者,其計算式如下: 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9)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1 )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面積×Σ (各樓層可出售面積) B 式:買賣例為部分層數者,其計算式如下: 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9) 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
  • 四、「 (三) 地上有農作改良物或無築改良物,而視同無建築改良物者」 :買賣實例土地,地上有農作改良物,或無地上物,或有建築改良物 ,其買賣目的係拆除重建,應視同地上無建築改良物,填寫下列各欄 資料: (一) 買賣實例總價格:按調查所得買賣總價格填寫。 (二) 特殊交易情況或特殊土地情況:依地價調查估計規則第九條第二項 規定,特殊交易情況與特殊土地情況如下,非屬特殊者,本欄免填 。 1.特殊交易情況:指法院拍賣、急售、債務清償、競標、人為哄抬 、利害關係人之買賣、買賣價格於當地顥然偏高或偏低等。 2.特殊土地情況:指買賣標的包括畸零地、公共設施預定地、相鄰 土地、放寬建築強度之土地等。 3.鄰近相似條件土地之市場行情價:買賣實例為特殊交易情況者, 應調查當地鄰近相似條件土地之市場行情價格:如買賣實例非屬 特殊交易情況者,本欄免填。 (三) 「 (11) 合理買賣總格」:買賣實例經判定交易情況和土地情況, 非屬特殊者,買賣實例總價格即為合理買賣總價格:其為特殊情況 者,應依據調查所得鄰近相似條件土地之市場行情價格,估計該買 賣實例之合理買總價格。 (四) 「 (12) 土地面積」:依土地登記簿或土地現值申報書第三聯內土 地移轉面積查填。 (五) 「 (13) 買賣實例價格包括農作改良物之價值時,農作改良物之價 值」:農作改良物併同土地移轉時,應調查該農作改良物之名稱、 種植 (養殖) 面積或株 (尾) 數、生長年期、每單位種植 (養殖) 面積或每株 (尾) 單價後,據以計算農作改良物之總價格。 (六) 「農作改良物名稱、種植 (養殖) 面積或株 (尾) 數、生長年期、 每單位種植 (養殖) 面積單價或每株 (尾) 單價、總價」各欄填寫 方法下: 1.農作改良物名稱、種植 (養殖) 面積或株 (尾) 數、生長年期: 依調查所得資料填寫。 2.每單位種植 (養殖) 面積單價或每株 (尾) 單價:按農作改物收 穫時之市價查埴。 3.總價:按該農作改良物每單位種植 (養殖) 面積單價或每株 (尾 ) 價乘以種植 (養殖) 面積或株 (尾) 數所得之數額埴寫。如農 作改良物有二種以上者,應將其價格加總計算之。 4.上開相關資料可參考依「臺北市辦理徵收土地農林作物補償 (遷 移) 費查估基準」訂定之「臺北市地價調查用農作改良物單位面 積標準及單價表」填載。 (七) 「 (14)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依買賣實例是否包括地上物價格, 分為下列: 1.買賣實例價格包括農作改良物價值時,計算式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 (合理買賣總價格—農作改良物價值) ÷土 地面積 2.買賣實例價格不包括農作改良物價值時,計算式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合理買賣總價格÷土地面積 3.無建築改良物或有建築改良物必須拆除而無建築改良物時,計算 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合理買賣總價格÷土地面積 (八) 「跨越區段之買賣實例,推算買賣實例於各該區段內之實例土地合 理買賣單價」:買賣實例跨越區段時,原則應分別按其所占面積比 例,估算該實例土地於各該區段之合理買賣單價;但土地均位處臨 街地或裡地者,得視為臨街地或裡地區段,據以估算合理買賣單價 。
  • 五、「 (四) 地上有建築改良物數層,買賣實例為其中部分層數者」各欄 填寫方法如下: (一) 買賣實例總價格:按調查所得買賣總價格填寫。 (二) 特殊交易情況或特殊土地情:詳見本填寫須知四 (二) 。 (三) 鄰近相似條件房地之市場行情價格:買賣實例為特殊情況者,應調 查並填載其鄰近相似條件房地之市場行價格﹔如買賣實例非屬特殊 況者,本欄免填。 (四) 「 (15) 買賣實例合理買賣總價格」:買賣實例經判定交易情況和 土地情況,非屬特殊者,買賣實例總價格即為合理買賣總價格;其 為特殊情況者,應依據調查所得鄰近相似條件房地之市場行情價格 ,估計該買賣實例之合理買賣總價格。 (五) 「買賣實例合理買賣單價」,計算式如下:買賣實例合理買賣單價 =買賣實例合理買賣總價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面積 (六) 「樓層數、推估各樓層房地合理買賣平均單價、推估各樓層可出售 面積」:按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如各樓層可出 售面積資料取得困難時,得以移轉樓層築改良物面積推估其他樓層 之建築改良物面積。 (七) 「 (28) 總價」:以各樓層房地合理買賣平均單價乘以各該樓層可 出售面積之積和填載,計算式如下: 總價=Σ各樓層房地合理買賣平均單價×各樓層可出售面積 (八) 「 (29) 車位平均價格」:按調查所得資料填載。 (九) 「 (30) 車位數」:按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或調查所得資料查填。 (十) 「 (31) 全棟房地可出售總價格」:以全棟房地總價格與車位總價 格之和填載,計算式如下: 全棟房地可出售總價格=總價+車位平均價格×車位數 (十一) 「 (32) 全棟建築改良物值」:先計算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 後,再據以計算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計算式如下: 1.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價格—移 轉樓層建築改良物折舊額 2.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現值÷移轉樓層建 築改良物面積×Σ各樓層可出售面積 (十二) 「 (33) 全棟建築改良物之裝潢、設備及庭園設施等費用」:按 台北市地價調查用建築改良物造價標準表說明查填。 (十三) 「 (34) 全棟建築改良物買賣正常利潤」:利潤率由調查人員視 實際情況敘明理由估計之,原則上以百分之三十為限,其潤之計 算式如下: 全棟建設改良物買賣正常利潤=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利潤率 (十四) 「 (35) 土地可出售總價格」,計算式如下: 土地可出售總價格=全棟房地可出售總價格–全棟建築改良物現 值–全棟建築改良物之裝潢、設備、庭園設施等費用–全棟建築 改良物買賣正常利潤 (十五) 「 (36) 基地面積」:按該建築改良物所處基地之面積查填。 (十六) 「 (37)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以土地可出售總價除以基地面積 所得數額填載,計算式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土地可出售總價格÷基地面積 (十七) 「跨越區段之買賣實例,推算買賣實於各該區段內之實例土地合 理買賣單價」:詳見本填寫須知四 (八) 。
  • 六、「 (五) 地上有建築改良物,且買賣實例為其中全部層數者」各欄填 寫方法如下: (一) 買賣實例總價格:按調查所得買賣總價格填寫。 (二) 特殊交易情況或特殊土地情況:詳見本填寫須知四 (二) 。 (三) 鄰近相似條件房地之市場行情價格:買賣實為特殊情況者,應調查 並填載其鄰近相似條件房地之市場行情價格:如買賣實例非屬特殊 情況者,本欄免填。 (四) 「 (38) 全棟房地合理買賣總價格」:買賣實例應判定交易情況和 土地情況,非屬特殊者,買賣實例總價格即為合理買賣總價格;其 為特殊者,應依據調查所得鄰近土地之市場行情價格,估計該買賣 實例之合理買賣總價格。 (五) 房地合理買賣單價:以全棟房地合理買賣總價格除以移轉樓層建築 改良物面積所得之數額填載,計算式如下: 房地合理買賣單價=全棟房地合理買賣價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面 積 (六) 「 (39) 全棟建築改良物理值」:以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價格 減去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折舊額所得之數額填載,計算式如下: 全棟建築改良物現值=移轉樓層建築改良物重建價格–移轉樓層建 築改良物折舊額 (七) 「 (40) 全棟建築改良物之裝潢、設備及庭園設施等費用」:按臺 北市地價調查用建築改良物造價標準表說明查填。 (八) 「 (41) 全棟建築改良物買賣正常利潤」:詳見本填寫須知五 (十 三) 。 (九) 「 (42) 土地合理買賣總價格」,計算式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總價格=全棟房地合理買賣總價格–全棟建築改良物 現值–全棟建築改物之裝潢、設備、庭園設施等費用–全棟建築改 良物買賣正常利潤 (十) 「 (43) 基地面積」:按該建築改良物所處基地移轉面積查填。 (十一) 「 (44)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以土地合理買賣總價除以基地面 積所得數額填載,計算式如下: 土地合理買賣單價=土地合理買賣總價格÷基地面積 (十二) 「跨越區段之買賣實例,推算買賣例於各該區段內之實例土地合 理買賣單價」:詳見本填寫須知四 (八) 。 (十三) 利潤率及其決定理由:指全棟建築改良物買賣正常利潤,由地價 調查人員視實際情況敘明理由真載之,但利潤率原則上以百分之 三十為限。
  • 七、本表應填寫調查日期,並由承辦員、複查人員及股長分別核章,以示 負責,並由科長核定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