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歷史法規所有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政風類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84 年 07 月 12 日
中華民國84年7月12日總統(84)華總(一)義字第4719號令修正公布第7條條文;並自82年9月1日施行
  • 第 1 條
    為端正政風,確立公職人員清廉之作為,建立公職人員利害關係之規範, 特制定本法。
  • 第 2 條
    左列公職人員應依本法申報財產: 一 總統、副總統。 二 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院長、副院長。 三 政務官。 四 有給職之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及戰略顧問。 五 簡任第十職等或相當職等以上各級政府機關首長;公營事業機構相當 簡任第十職等以上首長及一級主管。 六 公立各級學校校長。 七 少將編階以上軍事單位首長。 八 依法選舉產生之鄉 (鎮、市) 級以上政府機關首長。 九 縣 (市) 級以上各級民意機關民意代表。 十 法官、檢察官。 十一 警政、司法調查、稅務、關務、地政、主計、營建、都計、證管、 採購之縣 (市) 級以上政府主管人員,及其他職務性質特殊經主管 院會同考試院核定有申報財產必要之人員。 縣 (市) 級以上公職候選人準用本法之規定,應於選舉登記時申報。
  • 第 3 條
    公職人員之財產除應於就 (到) 職三個月內申報外,並應每年定期申報一 次。
  • 第 4 條
    受理財產申報之機關 (構) 如左: 一 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八款及第九款所定人員之申報機關 為監察院。 二 第二條第一項第五款至第七款、第十款及第十一款所定人員之申報機 關 (構) 為申報人所屬機關 (構) 之政風單位;無政風單位者,由其 上級機關 (構) 之政風單位或其上級機關 (構) 指定之單位受理。 三 公職候選人之申報機關為各級選舉委員會。
  • 第 5 條
    公職人員應申報之財產如左: 一 不動產、船舶、汽車及航空器。 二 一定金額以上之存款、外幣、有價證券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 三 一定金額以上之債權、債務及對各種事業之投資。 公職人員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有之前項財產,應一併申報。
  • 第 6 條
    受理申報機關 (構) 於收受申報四十五日內,應將申報資料審核,彙整列 冊,供人查閱。縣 (市) 級以上公職候選人之申報機關 (構) 應於收受申 報十日內,予以審核彙整列冊,供人查閱。 總統、副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院長、副院長、政務 官、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監察委員、省 (市) 議員、縣 (市) 長等 人員之申報資料,並應定期刊登政府公報。 申報資料之審核及查閱辦法,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監察院於本法公布後 三個月內定之。
  • 第 7 條
    總統、副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院長、副院長、政務 官、立法委員、省市長、省 (市) 議員、縣 (市) 長,其本人、配偶及未 成年子女買賣、互易、贈受不動產或一定期間內累計交易達一定金額之上 市 (上櫃) 股票者,應於左列期間內,向該管受理申報機關申報: 一 屬不動產者,買賣、互易、贈受後一個月。 二 屬上市 (上櫃) 股票者,一定期間屆滿後一個月。 其他公職人員因其職務關係對特定財產具有利害關係,經主管院核定應申 報者,亦適用前項申報之規定。第六條之規定,於前項之情形準用之。 總統、副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院長、副院長、政務 官、立法委員、省市長、省 (市) 議員、縣 (市) 長應將其個人及其配偶 、未成年子女一定金額以上之不動產及上市 (上櫃) 股票,信託與政府承 認之信託業代為管理、處分。其他公職人員因其職務關係對特定財產具有 特殊之利害關係者,亦同。 受託人對委託人之財產,應依本法之規定,替代公職人員向受理申報單位 申報。 前二項規定,於信託法及信託業法公布施行後實施。 第一項之申報及第三項之信託規定實施時,得選擇其一辦理。
  • 第 8 條
    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省 (市) 議員應公布提供助理、服務處所、交 通車輛之經費來源,並應定期刊登政府公報。
  • 第 9 條
    公務員對其主管、監督之事務或非主管、監督之事務,有因職權、機會或 身分而涉及本身、家族、財產受託人之利害情事時,應行迴避。
  • 第 10 條
    受理申報機關 (構) 認有申報不實者,得向該財產所在地之機關 (構) 、 團體或個人查詢,受查詢者有據實說明之義務。 受查詢之機關 (構) 、團體或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說明或為虛偽說明者, 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提出說明,逾期未提出 或提出仍為虛偽者,按次連續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
  • 第 11 條
    公職人員明知應依規定申報,無正當理由不為申報,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 三十萬元以下罰鍰。其故意申報不實者,亦同。 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八款及第九款所列公職人員受前項處罰 者,公告其姓名。 公職人員受第一項處罰後,經受理申報機關 (構) 通知限期申報或補正, 無正當理由仍未申報或補正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十 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第六條第一項申報之資料,基於營利、徵信、募款或其他不正當目的 使用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
  • 第 12 條
    本法所處罰鍰,由左列機關為之: 一 受理機關為監察院者,由該院處理。 二 受理機關 (構) 為政風單位或經指定之單位者,移由法務部處理。 三 受理機關為各級選舉委員會者,由各該選舉委員會處理。
  • 第 13 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通知繳納逾期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 第 14 條
    受理財產申報機關 (構) ,於申報人喪失第二條第一項所定公職人員身分 之日起屆滿一年,或第二條第二項所定公職候選人自公告當選之日起屆滿 六個月,應將其申報財產資料發還申報人;不能發還者,應銷燬之。但司 法機關、監察機關依法通知留存者,不在此限。
  • 第 15 條
    本法所稱一定金額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之財產,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監 察院定之。
  • 第 16 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行政院會同考試院、監察院定之。
  • 第 17 條
    本法自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一日施行。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