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條公務人員之俸給,依本法行之。
- 第 2 條本法所用名詞意義如左: 一 本俸:係指各官等、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俸給。 二 年功俸:係指各職等高於本俸最高俸級之俸給。 三 俸級:係指各官等、職等本俸及年功俸所分之級次。 四 俸點:係指計算俸給折算俸額之基數。 五 加給:係指本俸、年功俸以外,因所任職務種類、性質與服務地區之 不同,而另加之給與。
- 第 3 條公務人員之俸給,分本俸、年功俸及加給,均以月計之。
- 第 4 條公務人員俸級區分如左: 一 委任分五個職等,第一職等本俸分七級,年功俸分六級,第二至第 五職等本俸各分五級,第二職等年功俸分六級,第三職等、第四職 等年功俸各分八級,第五職等年功俸分十級。 二 薦任分四個職等,第六至第八職等本俸各分五級,年功俸各分六級 ,第九職等本俸分五級,年功俸分七級。 三 簡任分五個職等,第十至第十二職等本俸各分五級,第十職等、第 十一職等年功俸各分五級,第十二職等年功俸分四級,第十三職等 本俸及年功俸均分三級,第十四職等本俸為一級。 前項本俸、年功俸俸點,依所附俸給表之規定。
- 第 5 條加給分左列三種: 一 職務加給:對主管人員或職責繁重或工作具有危險性者加給之。 二 技術或專業加給:對技術或專業人員加給之。 三 地域加給:對服務邊遠或特殊地區與國外者加給之。
- 第 6 條初任各官等職務人員,其等級起敘規定如左: 一 高等考試之一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一等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 敘薦任第九職等本俸一級;先以薦任第八職等任用者,敘薦任第八職 等本俸四級。 二 高等考試之二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二等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 敘薦任第七職等本俸一級;先以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者,敘薦任第六職 等本俸三級。 三 高等考試之三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三等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 敘薦任第六職等本俸一級;先以委任第五職等任用者,敘委任第五職 等本俸五級。 四 普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四等考試及格者,敘委任第三職等本俸一級。 五 初等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五等考試及格者,敘委任第一職等本俸一級。 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公布施行前之考試及格人員,初任各官等職務時,其 等級起敘規定如左: 一 特種考試甲等考試及格,初任簡任職務時,敘簡任第十職等本俸一級 ;先以薦任第九職等任用者,敘薦任第九職等本俸五級。 二 高等考試之一級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敘薦任第七職等本俸一 級;先以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者,敘薦任第六職等本俸三級。 三 高等考試之二級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敘薦任第六職等本俸一 級;先以委任第五職等任用者,敘委任第五職等本俸五級。 四 高等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乙等考試及格,初任薦任職務時,敘薦任第六 職等本俸一級;先以委任第五職等任用者,敘委任第五職等本俸五級 。 五 普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丙等考試及格者,敘委任第三職等本俸一級。 六 特種考試之丁等考試及格者,敘委任第一職等本俸一級。
- 第 6-1 條升官等考試及格人員初任各官等職務俸級之起敘,依左列規定: 一 簡任升官等考試及格者,初任簡任職務時,敘簡任第十職等本俸一級 。 二 薦任升官等考試及格者,初任薦任職務時,敘薦任第六職等本俸一級 。 三 委任升官等考試及格者,初任委任職務時,敘委任第一職等本俸一級 。 本法施行前經依考試法、分類職位公務人員考試法或公務人員升等考試法 考試及格者,初任其考試及格職等職務時,分別自各該職等之最低俸級起 敘。
- 第 7 條各機關現職人員,經銓敘合格者,應在其職務列等表所列職等範圍內換敘 相當等級。其換敘辦法,由考試院定之。
- 第 8 條依法銓敘合格人員,調任同職等職務時,仍依原俸級銓敘審定。在同官等 內調任高職等職務時,具有所任職等職務任用資格者,自所任職等最低俸 級起敘。如未達所任職等之最低俸級者,敘最低俸級。如原敘俸級之俸點 高於所任職等最低俸級之俸點時,換敘同數額俸點之俸級。 在同官等內調任低職等職務以原職等任用人員,仍敘原俸級。 權理人員,仍依其所具資格銓敘審定俸級。
- 第 9 條高等考試或相當高等考試以上之特種考試及格人員,曾任公立學校教育人 員或公營事業人員服務成績優良之年資,除依法令限制不得轉調者外,轉 任行政機關性質程度相當職務時,得依規定核計加級至其職務等級最高級 為止。 行政機關人員轉任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或公營事業人員時,其服務年資之採 計亦同。
- 第 10 條不受任用資格限制人員,依法調任或改任受任用資格限制之同職等職務時 ,具有相當性質等級之資格者,應依其所具資格之職等最低級起敘,其原 服務較高或相當等級年資得按年核計加級。
- 第 11 條再任人員等級之銓敘審定,依左列規定: 一 本法施行前,經銓敘合格人員,於離職後再任時,其俸級比照本法第 七條辦理。但所任職務列等之俸級,高於原敘俸級者,敘與原俸級相 當之俸級;低於原敘俸級者,敘所任職務列等之相當俸級,以敘至所 任職務之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為止。如有超過之俸級,仍予保留, 俟將來調任相當職等之職務時,再予回復。 二 本法施行後,經銓敘合格人員,於離職後再任時,其俸級比照本法第 八條辦理。但所任職務列等之俸級,高於原敘俸級者,敘與原俸級相 當之俸級;低於原敘俸級者,敘所任職務列等之相當俸級,以敘至所 任職務之最高職等年功俸最高級為止。如有超過之俸級,仍予保留, 俟將來調任相當職等之職務時,再予回復。
- 第 12 條在同官等內,升任職等人員之敘級比照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辦理。 升任官等人員,自升任官等最低職等之本俸最低級起敘。但原敘年功俸者 ,得予換敘同數額之本俸或年功俸。
- 第 13 條公務人員本俸及年功俸之晉敘,依公務人員考績法之規定。但試用人員改 為實授者,得依原俸級晉敘一級。在同官等內高資低用,仍敘原俸級人員 ,考績時不再晉敘。
- 第 14 條各種加給之給與辦法及俸點折算俸額之標準,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定之。 各機關不得另行自訂項目及標準支給。
- 第 15 條降級人員,改敘所降之俸級。 降級人員在本職等內無級可降時,以應降之級為準,比照俸差減俸。 降級人員依法再予晉級時,自所降之級起遞晉;其無級可降,比照俸差減 俸者,應比照復俸。 給與年功俸人員應降級者,應先就年功俸降敘。
- 第 16 條經銓敘部銓敘審定之等級,非依公務員懲戒法及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降 敘。
- 第 17 條俸給未經權責機關核准而自定標準支給或不依規定標準支給者,審計機關 應不准核銷,並予追繳。
- 第 18 條派用人員之薪給,準用本法之規定。
- 第 19 條教育人員及公營事業人員之俸給,均另以法律定之。
- 第 20 條本法施行細則,由考試院定之。
- 第 21 條本法施行日期,由考試院以命令定之。 (考試院第七屆第一○九次院會通過本法自民國七十六年一月十六日起實 施) 。
中央歷史法規所有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人事類
公務人員俸給法
非現行版本
民國 86 年 05 月 21 日
中華民國86年5月2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600116220號令修正公布第2、6、8、9、11、16、19條條文;並增訂第6-1條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