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歷史法規所有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北市05-06-4010
自治規則
民國 108 年 02 月 22 日
中華民國108年2月22日臺北市政府(108)府法綜字第1086005983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22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原名稱:臺北市幼兒園教保服務申訴評議會組織及評議辦法;新名稱:臺北市教保服務機構教保服務申訴評議會組織及評議辦法)
  • 第 1 條
    本辦法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三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 第 2 條
    本辦法之主管機關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教育局)。
  • 第 3 條
    教保服務機構之教保服務有損及幼兒權益者,其父母或監護人,經向教保 服務機構提出異議後,仍不服教保服務機構之處理時,得於知悉處理結果 之日起三十日內,向教育局提出申訴。
  • 第 4 條
    教育局為處理教保服務機構教保服務申訴案件,應設教保服務機構教保服 務申訴評議會(以下簡稱申評會)。 申評會置召集人一人,由教育局局長兼任,委員十三人,除召集人為當然 委員外,其餘委員由教育局就下列人員聘(派)兼之: 一、教育局代表二人。 二、教保與兒童福利團體代表二人。 三、教保服務機構行政人員代表二人。 四、教保服務人員團體代表一人。 五、家長團體代表一人。 六、法律、教育、兒童福利、心理或輔導學者專家四人。 前項委員任期一年,任期屆滿得續聘(派)之;任期內因故出缺或有不適 當行為經教育局解聘時,應補行聘(派)至原任期屆滿之日止。但以機關 代表身分出任者,應隨其本職進退。 第一項委員中,任一性別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 第 5 條
    申評會召開會議時,由召集人擔任主席;召集人因故未能出席時,由召集 人指定委員一人代理之。 前項會議應有過半數委員出席始得開會;應經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始得 作成決議。 第一項會議應由委員親自出席,不得委任他人代理。
  • 第 6 條
    申評會置執行秘書一人,由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兼任,綜理會務;置工 作人員若干人,由教育局指派相關人員兼任,辦理會務。
  • 第 7 條
    申訴應填具申訴書,載明下列事項,由幼兒之父母或監護人(以下簡稱申 訴人)簽名或蓋章: 一、申訴人及幼兒之姓名、住所或居所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二、有代理人者,其姓名及聯絡方式。 三、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 四、申訴之事實、理由及證據。 五、知悉異議處理結果之日。 六、請求事項。 七、其他陳述事項。 八、提起申訴之年月日。 前項申訴人應出具相關身分證明文件。 第一項第二款所定代理人應出具申訴人之委託書。
  • 第 8 條
    教育局發現申訴案件不合前條規定而其情形可補正者,應以書面通知申訴 人或代理人於文到十日內補正。
  • 第 9 條
    教育局應自收到申訴書之次日起七日內,以書面檢附申訴書影本及相關書 件,通知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提出說明。 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應自前項書面通知送達之次日起十日內,擬具說明 書連同關係文件送教育局,並應將說明書抄送申訴人或代理人。但被申訴 之教保服務機構認申訴為有理由者,得自行撤銷或變更原措施,並函知教 育局。 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逾前項期限未提出說明者,申評會得逕為評議。 第一項期間,於依前條規定補正者,自補正之次日起算。
  • 第 10 條
    申訴提起後,於評議決定書送達申訴人或代理人前,申訴人得撤回之。 申訴經撤回者,申評會應終結申訴案件之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或代 理人及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 申訴人撤回申訴後,不得就同一案件重行提起申訴。
  • 第 11 條
    申訴案件之評議決定,以他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準據,而該法律關係在訴 訟或行政救濟程序進行中者,於該法律關係確定前,申評會得停止申訴案 件之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或代理人及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於停 止原因消滅後,應繼續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或代理人及被申訴之教 保服務機構。 申訴人就申訴案件或相牽連之事件,同時或先後另行提起訴願、行政訴訟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者,應即以書面通知申評會。 申評會依前項通知或依職權知有前項情形時,得停止申訴案件之評議,並 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或代理人及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於停止原因消滅後 ,經申訴人或代理人書面請求時,應繼續評議,並以書面通知申訴人或代 理人及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
  • 第 12 條
    申評會會議以不公開為原則,並得通知申訴人、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或 其他關係人到場陳述意見,必要時得諮詢相關專業人員之意見。
  • 第 13 條
    申評會之評議決定,除依第十一條規定停止評議者外,自收受申訴書之次 日起,應於六十日內為之;必要時,得予延長,並通知申訴人。延長以一 次為限,最長不得逾六十日。 前項期間,於依第八條規定補正者,自補正之次日起算;未為補正者,自 補正期限屆滿之次日起算;依第十一條規定停止評議者,自繼續評議之日 起重行起算。
  • 第 14 條
    申評會為審議申訴案件,必要時,得經申評會議決後,推派委員三人以上 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調查。 專案小組調查過程應保護申訴人、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及其他關係人之 隱私權,調查結束後,由專案小組作成調查報告,提申評會審議。
  • 第 15 條
    申評會處理申訴案件,關於委員之迴避,依行政程序法第三十二條及第三 十三條規定辦理。
  • 第 16 條
    申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為不受理之評議決定: 一、申訴書不合程式不能補正,或經通知限期補正屆期不補正。 二、提起申訴逾第三條規定之期間。 三、申訴人不適格。 四、非屬幼兒權益事項。 五、原措施已不存在或申訴已無補救實益。 六、對已為實體評議之決定或已撤回之申訴案件重行提起申訴。
  • 第 17 條
    申訴無理由者,申評會應為駁回之評議決定。
  • 第 18 條
    申訴有理由者,申評會應為有理由之評議決定;其有補救措施者,並應於 評議決定書主文中載明。
  • 第 19 條
    評議決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訴人及幼兒之姓名、住所或居所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二、有代理人者,其姓名及聯絡方式。 三、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 四、評議主文、事實及理由;其係不受理決定者,得不記載事實。 五、申評會主席署名。決定作成時主席因故不能執行職務者,由代理主席 署名,並記載其事由。 六、評議決定書作成之年月日。 申評會作成評議決定書,應即以教育局之名義送達申訴人或其代理人及被 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
  • 第 20 條
    申訴案件經作成評議決定書送達後,被申訴之教保服務機構應依評議決定 執行。教育局並應依法監督其確實執行。
  • 第 21 條
    申評會委員及兼職人員均為無給職。
  • 第 22 條
    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