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字號:
法務部 95.06.08 法律字第0950016915號書函
發文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08 日
要 旨:
函詢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請求權時效起算點、行政罰法裁處權時效及行政 執行法時效之疑義
主 旨:貴府函詢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請求權時效起算點、行政罰法裁處權時效及 行政執行法時效之疑義乙案,復如說明二至三。請 查照參考。 說 明:一、復貴府 95 年 4 月 26 日北府建商字第 0950338248 號及 95 年 5 月 22 日北府建商字第 0950398059 號函。 二、按公法上請求權,係指公法上權利義務主體相互間,基於公法,一方 得請求他方為特定給付之權利,包括人民對行政機關之公法上請求權 及行政機關對人民之公法上請求權二種情形(本部 91 年 6 月 18 日法律字第 0910023029 號函參照)。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第 1 項規定:「公法上之請求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因五年間不行使 而消滅。」本條係有關公法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規定,即「已發生」 且得行使之公法上請求權,因經過法定期間不行使致使該請求權消滅 。而行政罰法第 27 條第 1 項規定:「行政罰法之裁處權,因 3 年期間之經過而消滅」乃裁處權時效之規定。所謂裁處權係國家對違 反行政法義務者得課處行政罰之權力,屬形成權,非公法上請求權, 故行政罰法第 27 條第 1 項之裁罰權時效與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 之公法上請求權時效係屬二事。至執行期間,依行政執行法第 7 條 規定,係自處分確定之日起算 5 年,於 5 年之執行期間內已開始 執行,尚未執行完畢者,仍得繼續執行。又於前述裁處權時效內依法 裁處,且經合法送達並確定者,即屬起算執行期間之問題,尚非公法 上請求權時效之問題。換言之,於此情形並無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 規定之適用(本部 90 年 3 月 22 日法 90 令字第 008617 號令參 照)。 三、次按行政處分係以合法送達為生效要件,如未合法送達,自不生效力 ,亦無從起算執行期間,如裁處機關因未合法送達,而逾越裁處權期 間,自不得再行裁罰。惟依行政罰法第 45 條第 2 項規定,該法施 行(95 年 2 月 5 日)前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應受處罰而未 經裁處者,自 95 年 2 月 5 日起算 3 年之裁處權時效,併此敘 明。 正 本:臺北縣政府 副 本:本部法律事務司(4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