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國家賠償類
民國 109 年 06 月 08 日
中華民國109年6月8日行政院院臺法字第1090175949號令修正發布第16、24、28、41條條文
  • 第 四 章 訴訟及強制執行
  • 第 35 條
    法院依本法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為假處分,命賠償義務機關暫先支付醫療 費或喪葬費者,賠償義務機關於收受假處分裁定時,應立即墊付。
  • 第 36 條
    前條暫先支付之醫療費或喪葬費,應於給付賠償金額時扣除之。 請求權人受領前條暫先支付之醫療費或喪葬費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 予返還: 一、協議不成立,又不請求繼續協議。 二、協議不成立,又不提起損害賠償之訴。 三、請求權人受敗訴判決確定。 四、暫先支付之醫療費或喪葬費,超過協議、訴訟上和解或確定判決所定 之賠償總金額者,其超過部分。
  • 第 37 條
    請求權人因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協議不成立而起訴者,應於起訴時 提出拒絕賠償或協議不成立之證明書。 請求權人因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開始協議或拒不發給前項證明書而起訴者 ,應於起訴時提出已申請協議或已請求發給證明書之證明文件。
  • 第 38 條
    請求權人就同一原因事實所受之損害,同時或先後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協 議及向公務員提起損害賠償之訴,或同時或先後向賠償義務機關及公務員 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者,在賠償義務機關協議程序終結或損害賠償訴訟裁判 確定前,法院應以裁定停止對公務員損害賠償訴訟程序之進行。
  • 第 39 條
    該管檢察機關應賠償義務機關之請,得指派檢察官為訴訟上必要之協助。
  • 第 40 條
    請求權人於取得執行名義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或墊付醫療費或喪葬費 時,該賠償義務機關不得拒絕或遲延履行。 前項情形,賠償義務機關拒絕或遲延履行者,請求權人得聲請法院強制執 行。
  • 第 41 條
    本法第二條第三項,第四條第二項所定之故意或重大過失,賠償義務機關 應審慎認定之。 賠償義務機關依本法第二條第三項、第三條第五項或第四條第二項規定行 使求償權前,得清查被求償之個人或團體可供執行之財產,並於必要時依 法聲請保全措施。 賠償義務機關依本法第二條第三項、第三條第五項或第四條第二項規定行 使求償權時,應先與被求償之個人或團體進行協商,並得酌情許其提供擔 保分期給付。 前項協商如不成立,賠償義務機關應依訴訟程序行使求償權。
  • 第 41-1 條
    賠償義務機關於請求權人起訴後,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將訴訟告知第十 六條所定之個人或團體,得於該訴訟繫屬中參加訴訟。
  • 第 41-2 條
    賠償義務機關得在第二十四條第二項所定之金額限度內逕為訴訟上之和解 。 賠償義務機關認應賠償之金額,超過前項所定之限度時,應逐級報請該管 上級權責機關核定後,始得為訴訟上之和解。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