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編章節條文 text_rotate_vertical 另存PDF print 友善列印

財政及主計類
民國 110 年 12 月 17 日
中華民國110年12月17日總統華總一經字第11000112901號令修正公布第6、19、20~24、28、30、34、35、39、41、43、44、47、48-1、48-2、49、50-5、51條條文;增訂第26-1、49-1條條文;刪除第12-1、50-1、50-3、50-4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但第20條條文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中華民國110年12月23日行政院院臺財字第1100040703號令發布第20條條文定自111年1月1日施行
  • 第 六 章 罰則
  • 第 41 條
    納稅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個人逃漏稅額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營利事業逃漏稅額在 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千 萬元以上一億元以下罰金。
  • 第 42 條
    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匿報、短報、短徵或不為代 徵或扣繳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 下罰金。 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侵占已代繳或已扣繳之稅捐者,亦同。
  • 第 43 條
    教唆或幫助犯第四十一條或第四十二條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稅務人員、執行業務之律師、會計師或其他合法代理人犯前項之罪者,加 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稅務稽徵人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 元以下罰鍰。
  • 第 44 條
    營利事業依法規定應給與他人憑證而未給與,應自他人取得憑證而未取得 ,或應保存憑證而未保存者,應就其未給與憑證、未取得憑證或未保存憑 證,經查明認定之總額,處百分之五以下罰鍰。但營利事業取得非實際交 易對象所開立之憑證,如經查明確有進貨事實及該項憑證確由實際銷貨之 營利事業所交付,且實際銷貨之營利事業已依法處罰者,免予處罰。 前項處罰金額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一百萬元。
  • 第 45 條
    依規定應設置帳簿而不設置,或不依規定記載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七 千五百元以下罰鍰,並應通知限於一個月內依規定設置或記載;期滿仍未 依照規定設置或記載者,處新臺幣七千五百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並再通知於一個月內依規定設置或記載;期滿仍未依照規定設置或記載者 ,應予停業處分,至依規定設置或記載帳簿時,始予復業。 不依規定保存帳簿或無正當理由而不將帳簿留置於營業場所者,處新臺幣 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
  • 第 46 條
    拒絕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調查,或拒不提示有關 課稅資料、文件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納稅義務人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通知到達備詢 ,納稅義務人本人或受委任之合法代理人,如無正當理由而拒不到達備詢 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
  • 第 46-1 條
    有關機關、機構、團體、事業或個人違反第五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規避、 妨礙或拒絕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調查或備詢,或未應要求或未配合提供 有關資訊者,由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 罰鍰,並通知限期配合辦理;屆期未配合辦理者,得按次處罰。 未依第五條之一第三項第二款後段規定進行金融帳戶盡職審查或其他審查 者,由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
  • 第 47 條
    本法關於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及代徵人應處刑罰之規定,於下列之人 適用之: 一、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負責人。 二、有限合夥法規定之有限合夥負責人。 三、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對外代表法人之董事或理事。 四、商業登記法規定之商業負責人。 五、其他非法人團體之代表人或管理人。 前項規定之人與實際負責業務之人不同時,以實際負責業務之人為準。
  • 第 48 條
    納稅義務人逃漏稅捐情節重大者,除依有關稅法規定處理外,財政部應停 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 納稅義務人違反環境保護、勞工、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租 稅優惠法律之中央主管機關應通知財政部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 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 依前二項規定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者,財 政部應於該停止並追回處分確定年度之次年,公告納稅義務人姓名或名稱 ,不受第三十三條第一項限制。
  • 第 48-1 條
    納稅義務人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凡屬未經檢舉、 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下列之處罰 一律免除;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一、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之處罰。 二、各稅法所定關於逃漏稅之處罰。 營利事業應保存憑證而未保存,如已給與或取得憑證且帳簿記載明確,不 涉及逃漏稅捐,於稅捐稽徵機關裁處或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提出原始憑 證或取得與原應保存憑證相當之證明者,免依第四十四條規定處罰;其涉 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第一項補繳之稅款,應自該項稅捐原繳納期限截止之次日起,至補繳之日 止,就補繳之應納稅捐,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 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納稅義務人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漏繳稅 款,而於修正施行後依第一項規定自動補報並補繳者,適用前項規定。但 修正施行前之規定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 第 48-2 條
    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處罰鍰之行為,其情節輕微,或漏稅在一定金額以下 者,得減輕或免予處罰。 前項情節輕微、金額及減免標準,由財政部定之。
  • 第 48-3 條
    納稅義務人違反本法或稅法之規定,適用裁處時之法律。但裁處前之法律 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最有利於納稅義務人之法律。
快速回到頁首按鈕